虽然,相比于13亿这个人口基数来说,2147个受访抽样数据还显得单薄了一些,但再问问身边的人们,大家几乎都会产生与数据相接近的印象,这与其说是一种定量的科学数据,倒莫如说是一种定性的心理感受,相信这大致是符合公众对央企的感受的。
虽然,央企这个概念也是模糊的,查阅相关网站我们可以得知,169家中央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企业,这些企业,每一个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享受财政拨款、独占某一类资源、在某个行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些巨大的企业,在各自的管理和经营中,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很难以一句话来概括或形容它,而每下一句断语,都可能遇到有“例外”脱身在外,成为辩方反击的利器。但人们却不惜被“例外”击倒地选择了认同“不透明”来做结论,足见这个“不透明”已不可容忍地成为了央企在招聘领域的第一特征。这,也是符合大众的心理感受的。尽管,有人因此躺着中枪,但在公众看来,这种被误伤的几率远远低于“实至名归”的比例的。大家不妨试着回忆一下,有谁在哪家招聘网站上能看到有关央企的招聘信息,凭此一点,只说它个“不透明”已是极其客气的了。
在坊间流传着央企内部循环的顺口溜:“夫妻办公桌对桌,儿子打水父亲喝”,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央企,第一是因为历史原因,央企作为左右国家战略格局的行业,曾经有着其神秘和不开放的历史,那时候,企业内部出现夫妻档父子兵,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现象,没有随着历史发展,企业的开放度增加而减弱,而是加强了,则显得不正常。而新形势下,央企“近亲繁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由资源垄断而产生的稳定度极强的高福利。以金融行业为例,2010年国有金融单位平均工资达80772元,而私营单位仅有31226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国有企业的工资优势显而易见,遑论作为“国企中的国企”的央企待遇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央企很难有说服力地驳倒“垄断公共资源以自肥”的形象,虽然,相比于“岗位世袭”这样的瑕疵来说,央企对稳定国家经济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国家提供巨额财税收入等方面的功劳还是巨大的,但这些功劳,却因为包括招聘在内的各种不透明,而显得黯然了。
招聘不透明,不仅使央企自身形象受损,也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社会公平感的崩塌,人们会将这种不公平,上升到社会不公的层面。因为央企及各种收入高前途光明的工作岗位“世袭罔替”,意味着贫穷和无前途的职业也会被“世袭”,而当社会的层级流动发生板结,阶层之间不再能够自然轻松地转换时,那么,敌意将不可避免地来临,它的影响面,已远远超越了央企本身。
是时候打破央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用人思维了,事实上,一些央企也许正努力朝着这方向做,一些单位,也开始实行“逢进必考”的原则,但这比之于有国家相关法律约束,相对正规的公务员国考,企业内部制订标准自己考试,自己划定录取条件和范围的考试,还是漏洞太大了。这根本不足以打破“央企用人不透明”这个形象,而真正要打破这种形象,不仅要从用人意识上进行调整,让进入央企工作成为所有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同时,在实施步骤上,做到公开招聘标准,公开招聘程序,公开招聘结果。让“公开”成为打破“不透明”的利器,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太难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