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5个方面。
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与此相关联的是,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而《小康》调查显示,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越高的地区,幸福感指数往往越高,反之亦然,这说明幸福指数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
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而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类处在温饱水平,钱的多少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国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百万富翁的幸福指数可能会比一个穷人稍微高出一点点,但是不会太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入并非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收入、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剧是导致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提高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就是解决收入和分配的不公平。“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此外,连续两年的调查显示六成居民认为自己幸福,据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公布的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17个国家超过半数的民众觉得幸福,其中丹麦人民的幸福感最高,74%的民众觉得幸福;在中国,认为自己幸福的占18%,低于阿联酋、阿曼、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