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是借鉴国外经验/引进的“舶来品”,曾想借此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把企业搞好、特别是把国资控股型企业搞好。可历经2年来实践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结出了不少苦果,有的苦果还“苦得”苦不堪言。
对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从全国经组织许可进行,始于2006年初,到2008年3月21日,据统计,仅沪、深两市就有9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近期更是以平均每天一家的频率递增。企业或说经营者对此的热情,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热情冲天”。
那么,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效果如何?经营者的积极性如何?
从报刊透露出来的材料看,实在叫人痛心和气愤:
(1)老总们的所得大幅上去了,而企业效益却大幅下降了。伊利和海药两家公司老总所持股份,分别达到股本总额的9.681%和9.88%,离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最高不能超过10%只差零点几,真可说是算到家了。2006年4月伊利老总潘刚获得1500万股,当时行权价格为13.33元,他获得的股权激励是他当年薪酬87.4万元的100多倍;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和总裁董明珠进过二次股权激励,两人合计占激励股份总数的百分比,由第一次的42.08%提高到了46.76%,身价按当时算超过了1.9亿元,称得上是一夜暴富。企业的情况怎样呢?很不理想。如2007年伊利营业利润亏损971万元,海南药业则约亏5000万元;
(2)辞职套现,成了不少老总的首选。上市公司的老总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对公司的实际情况最清楚、对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最清楚、对公司发展的前景也最清楚。当通过种种手段或是乘着股海顺风,眼看公司股价己涨到了顶点,这时,他们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使企业怎样进一步发展,而是手中的股票怎么办?要抛,却《公司法》第142条有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25%;不抛,如果泡沫破灭,股价下来怎么办?最好的选择那就是辞职,辞职了,就能一次抛售套现。至于企业会受什么影响,这就统统不管了。据报载,先后辞职套现的,如三花股份公司先是原副总裁、董事任金士,董事王剑敏于2006年3月辞职,接着是原董事长张亚波2007年4月辞职。另据有关媒体透露:思源电器、新和成、德豪润达、科华生物、天邦股份、海翔药业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着高管辞职套现现象;
(3)薪酬高得惊人,股价跌得吓人。其中比较突出的要算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平安A股价格从最高149.28元,跌到今年3月底的56元左右,市值缩水近三分之二。而中国平安公布的年报,却显示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超过了4000万元,马明哲税前薪酬竟达到6616.1万元,其中99%就来自期权。如此等等。
因何会结出这种苦果?原因当然很多,有主观、有客观、有上面、有自身等等的原因。而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1、激励实施,既无条件也无约束
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要不要有条件,照理应该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俱备,才能实施。最基本的条件是:
首先,对企业需进行科学审定。所谓科学审定,是指实施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特别是监事会能否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股东大会能否真正行使股东的职权,企业是否笃守诚信。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只有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笃守诚信,实施股权激励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就会使激励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高管们富了,而企业却穷了。
其次,对经营者进行科学审定。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和体制,正是从这出发,所以我们对企业要进行改革。但好的体制和机制能否落实、并生根开花,就决定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当家人。经营者的素质好,水平高,能充分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作用,取得预期效果;反之,如果经营者的水平不高,素质不好,他到公司的目的,不是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锻炼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作为自己的一次投机,寻觅发财的一种机会。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有最好的激励机制也为无济于事。
缺乏对企业和经营者的科学审定,这无疑是使股权激励结出苦果的原因之一。
2、方案设计,既缺审查也无监督
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按照国资委原来的设......More↓↓↓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