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都会开始在面试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他们会在各大论坛学习应对HR常见问题的技巧,也会主动去调查应聘企业的相关信息,还会寻找是否有人脉认识该公司员工,做到知己知彼。他们善于收集信息,准备对策,如果HR还是靠着以往的套路与经验,必然无法准确的识别候选人。
小A跑过来给我讲:“现在的候选人,比猴都精。我的套路还不如他们的套路深,真是头疼。”别说,这肯定又是一次被“套路”的经验。
我没说话,笑着看她。她又补了一句:“还是你说得对,我得练得比他们都‘奸’,才能制服。”
这句结论有个小典故。我在给招聘部门员工培训的时候,讲起过周星驰的一部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面周星驰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在与候选人“斗智斗勇”的往来中,我们是可以借助这个思维逻辑的。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环境,国人的教育焦虑从未停止过。各种碎片化时间的学习,让各类候选人都拥有了“铜墙铁壁”的铠甲保护。我们的“对手们”,已经在不断升级中。这场关于“面试”的战斗,再也不是单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降维打击”模式。我们逐渐开始势均力敌,甚至有了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把我们的专业优势同候选人持续拉大,仿佛成了一个难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
我有个课程是专门讲招聘的,里面的观点我一直坚持。招聘这件事,对于招聘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修炼不在技巧里,而是在逻辑内。把招聘像产品一样运营,才能让这件事做得轻车熟路顺风顺水。
因此,理解招聘的目的,认知需求岗位要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再精明的候选人也不具备在司员工的便利。这个岗位的招聘目的,招聘意义,用工形式,工作量和绩效要求等等,如果这些都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了固定模型,我们就不会惧怕任何“包装完美”的面霸级候选人。
了解岗位,需要进行内部调研。内部调研,又特别容易“剑走偏锋”。在此,我来帮诸位框定一个“范围”,让我们的调研有的放矢一些。
对于一个岗位需求模型的内部调研,我们可以用四个方向进行。
1、设定标杆
2、设定维度
3、设定工具
4、设定情景
第一,设定标杆:顾名思义,就是在团队中找到最优配比人员,也就是找到团队业绩的top人选,把这些人选设定成标杆进行研究。
第二,设定维度:岗位绩效目标的主要维度设定。建议不超四个。做到精准定位,聚焦核心。
第三,设定工具:我们熟知的内部工具一般有:绩效行为分析、问卷调查、面谈反馈、小组讨论、大数据分析等等。不同的工具应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情境,这都应该提前设计。
第四,设定情景:需要在调研时针对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调研情境设定。
空间维度包括——上下级设定、平行沟通环节、内外部沟通协调的权重、组织核心程度、流程中的位置。
时间维度包括——岗位发展规律,可以按照当下、未来趋势和风险三个维度分析。在不同时间设定中的不同素质演变曲线,并针对岗位标杆、维度框架的要求做延展考虑。
调研完毕后,一个岗位模型跃然纸上。下一步,就是针对这样的岗位模型,设定面谈问题了。
面谈问题的设计技巧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讲三个。其实有这样三个,就已经足够我们对付那些聪明的“面霸”们了。
第一:追问法。
在我们关注并且熟悉的问题中,进行至少5层的追问。层层剥离要素,精准传导到位。例如:
我们这个岗位需要有至少500人销售团队的管理经验,您是否具备?
您在哪个时间段内管理过您刚才说的600人团队的?这600人团队的数量是稳定数量还是最高值数量?达到最高值的时段总共有多长?为什么会在高值过后人数总量下滑?
您对这600个人是怎么分组的?组织架构的逻辑是什么?
您用何种方式管理的?你的直接下级向您汇报的频率和形式是什么?这些直接下级里你怎么对他们的管理能力排序?为什么?
您的全员例会周期是多长?您会怎么安排会议?
……
第二:量化法。
根据我们对现有岗位绩效的了解,把业绩量化的数额当成问题来设计,是最简单的一个思路。这在一些容易量化的岗位中很容易解决。比如营销岗位:
您在以往的工作中,平均月业绩指标是多少?
您的达成率是多少?
您的最高月业绩是多少?
您是用什么方式完成这些业绩的?您的日有效通话频次和时长是多少?您的各阶段转化率是多少?您单位的其他同时平均转化率是多少?
这些问题涵盖计算的“陷阱”,反复追问和在大脑中快速核算,有些候选人就可能露出马脚。
针对有些难以量化的岗位,这样的问题同样可以设计。比如IT类岗位:
您所在的项目组总共有几个人?和你同一个工作种类的员工有多少人?
你们的项目进度会议一般多久召开一次?你是否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设定会议频次?
你们的项目排期一般根据什么规律进行?你在排期中的任务分配次序在什么方向?
你的小组成员里,工作能力你做个评价排序,你认为次序是什么?为什么?
你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原因是什么?
你为什么认为你自己的代码又快又好?你的数据依据是什么?
……
第三:情景法。
情景面试是很多面试官特别喜欢用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情景面试,人们都喜欢虚拟一个情景来测试候选人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我看来,这类情景面试的方式,在应对“面霸”的过程中,就有些落伍了。
如果我们必须要用情景面试来测试候选人,我想最好可以用一个企业中已经发生过的情景,来测试面试人的解决思路正确性。
例如:
如果你的岗位存在多头领导,你的两个上级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选择?这个情景是这样的……
如果因为你的空降,有部分老员工在对你还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被前任领导恶意挖角,你会怎么处理?
如果我们需要你开拓**市场,你会做哪些步骤的工作和准备?
……
总而言之,对付“面霸”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岗位招聘的意义所在。把我们自己当成部门负责人,站在需求角度思考,我们的专业优势对于“面霸”的这些三脚猫功夫,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加油吧!面试官!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