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搞对,效率翻倍。
今年,“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即将结束,相信各家公司的人才争夺战,也将告一段落。但是,就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招聘难”仍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虽然每年国内有庞大的新生劳动力(还不能说是人才),城镇的劳动力人口也在进一步的增加。但是,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看到的是,人口红利的丧失、人才需求结构的不匹配、人才多样化的细分,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强,让招聘双方都摸不到头脑,到底人才在哪里?到底进什么样的企业才合适?
这里,要解决人才的供需矛盾、冲突,涉及到的面比较广:
企业方:人才的及时供应,如何做到JUST IN TIME来满足需求,内部供应和外部供应如何有效的结合,等等。
求职方:如何获得自己适合(注意,不是想要)的OFFER?如何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很多人都不规划的),在人才市场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这个人才稀缺的时候,企业应当主动发起改变。因此,如何发现、找到、吸引并获得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些都是当下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
在这里,我们首要谈的是如何发现人才。
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我们发现人才的方式(说三遍)
过往我们如何去发现人才?
是的,根据岗位的需求,拟定招聘广告,然后投放到一定的渠道当中,比如:人才市场的信息栏、人才市场的展位、招聘的报纸杂志专栏、校园的招聘信息栏和现场、招聘的网站、论坛、APP等,然后,就等着应聘人员来投递简历,或者直接来面试。
然后呢,我们拼命去研究“术”方面的事情:如何把招聘广告写得漂亮、如何把招聘现场做得更加有影响,要问求职者什么问题啦,如何结构化面试啦,如何判断求职者的诚信度啦,当然,这个工作也是必要的,但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没人或者少人来面试。
后来,我们发现,投递简历和主动上门面试的人越来越少了。就开始去搜索简历,然后通知人来面试。但,因为这些被通知的人,之前对企业的兴趣本身就不大(如果有兴趣,早就来面试了),因此,来面试的人也不多。
这,就是我们目前在招聘上的现状。怎么破?
要想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我们就要知道,“招聘”本质上是在做什么。不知道现在看文章的朋友里面,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这样的问题。招聘就是去找/买合适的人来上班吗?
这里,我们不去谈招聘的文字概念,要概念的,请找“度娘”。我先举个招聘以外的例子,讲讲故事。
在一个城市里面,有一个人,我们叫他“老张”。老张自己非常喜欢吃米线,因此他也很喜欢研究如何让米线更好吃。终于有一天,老张做出了一种非常好吃的米线。老张自己吃得非常开心,他也认为别人也会喜欢这样的米线。于是,他开了一家“老张米线店”。果不其然,老张的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长队来吃老张的米线,老张也赚了不少钱。
商业的世界是残酷的。哪里赚钱,哪里就会有人进来抢生意。好景不长,有人将老张的米线买回去,分析了成分和做法,很快做出了和老张差不多的米线,并在老张米线店不远的地方开起了米线店;还有人虽然没有做出和老张一样的米线,但是发现有这么多人喜欢吃米线,老张已经将米线的市场激发,也做出了味道不同但也很好吃的米线,并在附近开了米线店。没过多久,老张的米线店的顾客就少了很多,生意一落千丈。老张犯愁了,但因为老张在这些米线店中,算是老字号了,有一定的名气和老顾客,生意也还算可以维持。
商场如战场,老张想了很多办法突围。终于,老张想出了一个办法:老张主动发起了外卖的服务,将米线直接送到顾客的手上,让那些想要吃米线,又很忙的人,可以吃到她的米线。于是,他发了很多外卖单,还有促销的服务。很快,老张的生意又好了起来。
老张的这个商业案例,我们先不谈产品、营销等方面,单从销售来看,前期,老张的销售方式,属于“坐商”,即固定在一个地方,等着顾客上门;老张后期的销售方式,属于“行商”,即走出去,寻找顾客,并把产品卖给顾客。
坐商的方式,前提是顾客多,且产品有吸引力,竞品少,供不应求;行商的方式,是竞争大,需要主动触及客户,抢先获得客户并获得成交。
讲了这个商业案例,返回到我们的招聘业务。其实,这里已经在告诉大家,做人力资源要有运营的思维了。这个案例对我们的招聘工作有什么启发呢?
是的,过往,有人口红利,劳动者多,招聘工作就是“坐商”,劳动者会主动去寻找就业的信息,并争取获得offer。现在,人口红利消失,又遇到结构失衡的影响,企业数量的增加,对人才的竞争加剧,因此,企业需要做“行商”,需要主动出击,抢先找到人才,并争取获得成交(建立劳动关系)。抢人才和抢客户,本职一致。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招聘工作本质上是什么。招聘,其实就是去卖企业、去卖企业的职位。因此,现在做招聘工作的人,不是在做采购,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采购回来,而是在做销售,把企业及其岗位卖出去,让劳动者用他们的时间,以及单位时间转化的产出来交换这个岗位带来的利益。
如果招聘人员是采购的思维,就是去买产品,当产品涨价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方法,找老板要钱:“老板,成本上涨了”。老板一听这个,火冒三丈,人工成本涨、原料成本涨、税费涨,企业没利润了,关门大吉。
如果招聘人员是销售思维,就只记住一点,你找的是顾客,你卖的是岗位。“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动的销售。”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化,但是,这是一种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换思路,就没有出路。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招聘的问题,招聘负责人认真重视,就不会难。
欢迎关注并加微信,进一步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生涯规划问题,共同进步。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