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经理推荐多名原下属入职,HR如何管理?
案例:大家好,我们公司前不久入职一名销售经理,最近,他将之前的下属都推荐到公司应聘,负责他们所划分市场,而且,还特别会为原下属争取利益,比如底薪以及其他福利都要的比公司标准要高一些。请问,对于这种情况,HR应该如何管理呢?
想到我当年面试招聘的时候挺喜欢问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内部推荐和外部招聘的优劣势都是什么?新人和做招聘比较少的人就会说:
内推:
1、能够对组织员工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2、与外部招聘相比,内部招聘的有效性更强,可信度更高。
3、与外部招聘相比,内部员工适应性更强。
4、费用率低。
外部:
1、有利于树立形象。
2、外部招聘能够带来新理念、新技术。
3、更广的选择余地,有利于招到优秀人才。
4、可以缓解内部竞争者间的紧张关系。
无可厚非,但是往往自身招聘或者猎头出身的人会用极大篇幅夸赞内部推荐,对于吃着KPI的招聘来说,内推的成功意味着省时省力。公司自己的员工更加了解核心价值观,内部推荐的人员命中率比较高,入职适应的也快。特别是一些偏核心且稀缺的岗位,猎头都不一定有内部员工"拉帮"来的快。一般来说,有基础的招聘体系,内部推荐能达到50%,像注重内推的公司,头条或者腾讯,内推比率60%及以上都不算过分。相比较动辄几万起步的猎头费,内推的几千块奖励性价比真的很高;所以说,选贤举能不避嫌,又要刺激积极性又不能变成拉帮结派,相关的规定和措施就很重要;
但如果内推变成任人唯亲,就比较糟糕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拉帮结派的利益小团体,会从内部瓦解组织,贻害无穷。这里提供一些现象和底线去方便HR或者高层去判断山头林立的现象:
1、领导有明确的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概念:在工作内容、工作奖惩,工作绩效对于自己人有明确的倾斜,并且给予自己人更加宽松的环境,让其他同事产生明显的区别对待感;这里明确一点,薪酬上的少幅度倾斜(较之其他同事有0~10%)是合理存在的,是领导主观意识(我自己找过来的老团队成员,厉害好用)及磨合期的时间成本转化(熟悉管理风格和流程,上手很快)。
2、为了下属越过各种底线:比如案例中的反应的情况,为了帮下属争取利益,都已经违反公司层面的规则了。还有一些现象,比如该他的老下属,可以不遵守相应的工作时间之类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用公司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人心;
3、非工作时间的集群效应:基本上这一个小团体经常聚集在一起,上下班都是。另外在下属的心目中,对于公司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领导或者找个小团队的概念比较强。
相应的操作措施:
1、某一些岗位,要有避嫌的需求:大体分为三类岗位,一类是自成体系的岗位,主要就是案例中诉说的销售岗位,销售和公司的关系是属于内包的关系,整个公司的资源都是销售的卖品,并且和公司之间的联结较少,所以销售经常抱团,一报团就会涉及到黑色或者灰色的工作内容;第二类就是核心岗位,比如某个核心工作室老大,一旦任人唯亲,会让公司乌烟瘴气,并且掌握核心业务的部门形成小团体,也不利于管控。第三类就是敏感岗位:比如总经理秘书部门,HR部门,财务部门之类的,这些部门往往掌握一些敏感的信息和数据且有一定的权力,抱团容易形成小的权力中心。针对这样的情况,尽量做好背调;
2、走正常的招聘流程:内推只是渠道,从内推过来的候选人,还是需要走正常的招聘流程的,笔试--面试--终试,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是业务相关者,一般需要新增矩阵的面试关节,比如销售经理A推荐的候选人,销售经理B需要进行矩阵的面试,考察专业度。销售经理厉害不等同于下属也厉害;
3、组织角度管控:就像不同阶段的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源一样。OD工作者针对既有的组织架构下的人员组成进行考虑,保持人员的丰富性,一般10人一下的销售小组,1~2位领导老同事就足够了。当这个数值有预警之后,可以进行干预管控,甚至跟销售总监打好招呼;
4、制度不可废:公司制度是经历了检验的,能确保大部分的公平性。不能因为私人原因进行逾越,做为公司支持管理部门,HR需要站好相应的岗。当然销售经理一般都是强势的,如果确实说服不了,可以找到销售总监甚至更高级别的管理层进行沟通。个人建议,如果确实有必要(比如管理层很看重这个团队的能力带来的收益),对制度可以进行小幅度的修改,给销售岗位留有一定的余地;
内推可为,推必有方!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