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闪辞” 理由五花八门出其不意
2014-10-27 11:01:34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新词汇—“闪辞”,也就是工作没几天就突然离职,这一现象已经让不少用工单位叫苦不迭。
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新词汇—“闪辞”,也就是工作没几天就突然离职,这一现象已经让不少用工单位叫苦不迭。
一年换4份工作
最短一份做了一周就走人
工作持续时间短,入职新人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毕业于绍兴市本地一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冯,去年才毕业,但在求职路上已经“四进四出”。
刚毕业时小冯进了一家私企工作,在办公室担任普通科员,日常处理一些内部资料,偶尔还要处理一些杂事,比如帮领导签收快递之类的。过了3个月的试用期,小冯算了算拿到手的薪水是1600元,跟几个同样入职的同学一比较,自觉收入太低,也没多想就辞了职。
对电子商务有一定兴趣的小冯,又在网上向一家网络企业发了简历,很快被录取了。他日常负责打理公司的购物网站,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可除了写文案,也要学一些基础的图片处理、海报设计,做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枯燥,坐在电脑前就头疼,没做满1个月就放弃。
两次就职又离职,父母对此颇有微词,困惑的小冯也找了就业指导老师咨询,是自己太轻易放弃,还是真的没遇到好工作?得到的劝告是想清楚再投简历。
经老师推荐,第三次求职进了一家上市企业的营销部门,可动不动长时间脑力激荡会议、晚上九十点主管一个电话还要修改营销方案,接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小冯又没熬过3个月试用期。
0
而最近一次求职更是只坚持了一周,在柯桥区一家培训机构担任行政人员,可每天的任务就是打电话,回访培训结果、调查是否有意向继续接受培训,看不到工作的前景,加上上班地点在柯桥区(家在越城区),每天要来回赶公交要一个小时左右车程,所以更快地打了退堂鼓。
新闻调查
就业一年后学校回访
七成多毕业生都不在原单位
在绍兴本地高校担任学院就业指导的刘老师给记者反馈的一组数据表明,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新人们“偏爱”跳槽。
他说,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根据去年报到证上学生的签约单位,今年再回访时,发现仍在原单位的学生占少数,70%~80%的毕业生都换了就职单位。
刘老师告诉记者,“其他专业可能离职率没那么高,因为理工科专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多,一些人觉得工作好找,所以多了挑挑拣拣的心思,但到底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并不清楚,往往都是头脑一发热就辞职了。”
一家私企的老板金先生也对职场新人频繁跳槽很不解。他说,一些草率离职的新人,并没有找到更满意的“下家”,可动不动就直接“裸辞”,有的甚至连离职手续都没办人就跑了。“现在的大学生难留,偏偏本身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和技术,很多人说不干就不干了,无视企业章程,也常常不做沟通就走了。”
电脑太卡、女同事不多,竟然也成了辞职理由
这些职场新人口中,待遇低、工作无聊和自觉没前途是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由。
而在另一所高校担任辅导员的钱老师表示,自己还从学生那里听过各种各样的“奇葩”离职理由。“有一个学生因为公司电脑太卡,几次申请换不下来就不干了;有的学生觉得食堂菜太难吃,公司附近又找不到饭店而辞职;还有一个男学生的辞职理由竟是因为公司女同事不多……”
此外,钱老师也提到,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毕业生们的吸引力在减弱,工作一段时间后,从一线城市折返的有点多。“生活成本高、发展前景未必有想象乐观、家庭因素等,加上这两年绍兴的城市发展也日新月异,是不少学生外出打拼后折返的主要理由。”
试用期白花钱,有用工单位不愿招应届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生代求职者的“闪辞”和频繁跳槽已经给不少用工单位带去了困扰,有的企业甚至因此不愿再招“心思活络”的应届毕业生。
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试用期工资1800元为例,加上代缴的各项费用,每个月对每位试用期员工的支出成本在2500元左右,3个月试用期下来,企业起码要支付7500元/人,由于新员工还未必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如果10个人刚过试用期就离职,企业就将损失7.5万元。
前不久,绍兴市人才市场组织工作人员在企业走访时,也提到了跳槽的问题。
“员工恶意跳槽对企业有损失,但对员工的损失会更大”,本地一家大型综合类民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表示,他们今后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问题上会格外慎重。
在采访中,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表示,很难将跳槽频繁的员工当做核心成员培养,更倾向于信赖那些跟随企业一同成长的老员工。
用工单位:
有人带着考公务员的复习资料来上班
“去年公司招了10个新人,走了3个,每年新人的离职率都在两三成,多数还不是公司辞人,而是被辞,听说有的企业离职率更高。”袍江一家外资企业的人事主管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有些毕业生就不是抱着就业的心态来上班的。
陈女士说,自己曾在公司电梯里遇到一个新人,手里拿着公务员的复习资料来上班。“要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另谋高就无可厚非,可总要先把工作完成,而不是让这些私事占用工作时间。”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新人做了半年就离职专心备考去了,而这样心不在焉的新人并非个例。
职场新人:
想找理想工作,找不到就跟着感觉走
“与其说我是个疯狂的跳槽者,不如说,我很想找一份更符合理想的工作”。已经在用人单位“四进四出”的小冯表示,像她这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求职和找男朋友差不多,找工作凭兴趣、做不做看“感觉”。
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同,他们表示,相比父辈对工作的专注和坚守,他们大多都没有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想法,更愿意尝试新鲜的工作内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职场中慢慢增加稳定感,跳槽的频率才会降低。
高校教师:
在给学生打预防针:辞职也要走程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高校也会提前给毕业生打预防针,避免“只签约不就业、刚上岗即离职”的状况。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协议,达成了就业意向,就应该按照协议的内容来办。即使要辞职,也要按照相关程序来办,向单位提出辞呈,而不是立马拍屁股走人,连招呼也不打一个。
观点
“先就业,后择业”不是鼓励频繁跳糟
在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一对矛盾的说法,高校的老师提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但用人单位却对“先就业”的说法深恶痛绝。
“这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双方对就业和择业的定义不同。”绍兴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钮建华告诉记者,老师建议学生先就业,是希望学生不要一味挑拣,而是可以沉下心来努力适应现在,找一个相对合适的岗位努力起来,能力提高后再去择业;而一些学生却错误理解了老师的意思,对工作并不上心频频“闪辞”,这让企业对“先就业”敬谢不敏。但其实,在同一个企业从低做起,等有能力了,再争取收入更高的职位,也是一种“择业”方式。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张扬,但同时太理想化,频繁离职,一方面是没有求职的紧迫感,自己未来没有明确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在工作上有很多畏难情绪,一遇到不如意的就轻易放弃,这不利于他们以后的职场发展。”在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先就业”不是让学生在求职时“跟着感觉走”。
同时,要留住新员工,也需要企业改进管理方法,为求职者做好职业规划,特别是给予适当的培养和规划成长蓝图。
“居高临下,觉得给别人一份工作就是施舍,现在的毕业生根本不吃这套。”一个高校的辅导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毕业生需要企业的平等相待和真诚关怀,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氛围,让他们看到在企业的成长空间,新生代职场人的忠诚度同样可以很高。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了稳住这些初入职场摇摆不定的新人,有的公司已经出台相关制度,比如安排人事主管定期与新人座谈,及时排解和疏导他们入职的“瓶颈期”和压力,甚至还会安排新人聚会出游,增强企业凝聚力。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