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企业绩效数据混乱的几大原因
2014-05-24 16:00:42 来源:时代光华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考核数据收集整理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工作,为下一阶段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提供依据。
考核数据收集整理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工作,为下一阶段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提供依据。考核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会直接相应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此外,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绩效考核的事实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的认定要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同时数据的收集也能作为对员工绩效诊断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际上,绩效数据的收集,有助于对员工绩效进行合理诊断,为绩效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绩效提高,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就是为了帮助员工查找短板、提高绩效。可以综合利用“知识、技能、态度和外部障碍”四因素法诊断员工的绩效,找出潜在问题,以便帮助员工改进。
可事实上,很多企业都因为绩效考核没有执行好,导致收集起来的绩效考核数据乱象。其中造成这种原因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计划制订来看,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目的偏移。这是制订考核计划时就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方面与本职工作有关且能够影响其绩效。如果考核的指标与本职工作关联不大,那么不仅会使员工工作偏离,而且其数据也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指标设计要符合实际。在一些工作尚未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时候,那么就不宜在精细化的标准和前提下设计指标。不少考核计划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逐渐偏离目标,我们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激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而不是为了从头到脚的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以此来决定其考核工资。
第二,指标结构有问题,主观性、难以提取的指标权重过大。当考评过程中,主观指标过大或者指标数据难以获取的时候,考核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对于提升绩效的帮助就会越小。因为员工会对这种人为的因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当这类指标权重过大时,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便会消失,对于绩效的提升也就难以控制了。
第三,统计归口不同,或计算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统计结果。有时,对于同一指标,由于来源不同,或者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小的差异。比如,对于合格率的统计,品检部门是从其成品检验中获得数据;而生产部门是从其领出原料到生产出成品的过程中获得数据。而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物料的损耗和原料的损耗,而品检部门的统计是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因此统计的结果会差异很大。同样,计算方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四,统计的频次缺乏规律性,数据的跳跃性过大。而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频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一些波动较大的指标。因此,统计的频次要有规律性和固定性,如果频次不同,那么数据的可比性就丧失了,对于绩效的提升也缺乏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了避免指标的不合理性,对于制定的指标应进行相对广泛的讨论。所有指标涉及的人员都应该参加讨论,而非各部门主管自行决定。这样便会使指标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来源,也比较能够符合实际。
主观性指标过重,往往出现在行政部门和一些后勤部门,因为本身工作难以定量,所以指标制定就非常困难,数据的采集也非常不便。而如何增加主观性指标的客观性,我们可以从一些客观行为作出影射。
另外,统计的来源和归口,以及计算方法的不同,往往是数据打架的直接原因,而要避免这些情况,就需要明确数据的来源和归口,制定统一的标准,并且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便一定程度的保证了结果的统一性。
对于统计的频次也要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对于不同的指标,或许会有不同的统计频次,但对同样的指标,应该有同样的统计频次和规律。在考核完善之前,应该有合理的申诉渠道,来处理考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当然也包括数据的打架。一旦出现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应对处理。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