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引起了海归的广泛关注。《决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让海归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海归关注—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如何破除行政垄断?
最盼简政放权和宽松环境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夏颖奇说:“虽然《决定》里面没有明确的关于海归的政策,但是《决定》描绘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像一些国有垄断行业如石油、电信等市场准入门槛更低了,投融资可能比之前更方便等,这些变化都说明政策环境比之前更加宽松了。同时,对于海归来说,这也是他们创业的机会。他们将享有同样的权利,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等,从创业大环境上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作为一名身处在环境变化中的海归,渔阳饭店总经理蒋大北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从宏观上为海归创业作出规划,健全整体市场环境,而在微观上则不应过多干涉。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济南网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民认为,政府应该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决定》中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就应该更好地发挥引导、鼓励的作用,而不是参与其中。”
值得海归关注—
“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如何改善融资条件?
希望减少审批和增加渠道
曾经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留学5年回到国内创业的陈学艺表示:“从《决定》内容来看,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至少可以说以后海归创业的融资途径不会再局限于某一方面。随着国家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国家对创业者融资条件也会慢慢放宽。”
陈学艺回国后,白手起家创办了学科网,迄今为止创业有6年了。当问及创业当初遇到的融资问题时,陈学艺动情地说:“我是2007年开始创业的,刚回国创业那会儿,确实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一开始我想走风险投资的路线,所以我找了30多家风险投资还有天使投资公司,当你的项目刚起步还没有产生很大营收的时候,是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的。因为风险投资的机会毕竟很少,对于教育行业,一年也就那区区几个风投案例,对于广大回国创业的人来说,真是杯水车薪。”他又说:“对于归国创业的海归,他们大多只有技术或智力投资,缺乏银行贷款所能认可的抵押物,所以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从公布的这个《决定》来看,以后的海归创业应该比我们那个时候获取资金的程序要少吧,毕竟国家现在给予海归创业好多优惠政策,融资渠道会有新的变化。”
金融专家张春子博士表示:“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银行办电商、电商办银行、民营银行将大量出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化也为创业者开辟了创业途径,企业和个人都可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合法融资,解决个人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境问题。”
关于民间融资问题,张春子有着自己的见解:“民间融资、‘地下金融’等融资方式是经济发展融资的一些补充渠道,但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行进。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风险控制,使融资方式更加阳光化、透明化、规范化。政府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释放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对于海归归国创业,张春子充满信心地说:“资本和人才都是往优越的环境流动,《决定》的公布更加表明我国将会为创业提供越来越好的融资环境、创业环境,只要创业者自身具有良好的信誉记录,拥有成熟的创业项目和想法,回国创业就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未来融资渠道的多样化给海归创业增添了一个助推器。政府不可“大包大揽”,但必须为其制定好规则,保证这类融资方式良性运作。也许,在将来,融资对于海归创业将不再是难题。
值得海归关注—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如何降低创业门槛?
把握市场需求和资本准入
和国内的创业者一样,许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会面临资金、管理、市场以及人才瓶颈等诸多难题。但不少海归创业者表示,除了这道国内创业大环境的准入门槛,还有一道来自自身的创业门槛。
“不少留学生归国后,对国内市场需求并不熟悉,未找着切入点,这样便难以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千人计划”入选者周怀北建议:“海归创业,应该首先了解国内市场,然后再结合自己专长,引进海外较为成熟的产品、服务、概念或模式等。”
事实上,国内创业环境的准入门槛已经大大降低。据有关人士介绍,相较于创业环境较成熟、创业法规较规范的其他国家,许多海归选择回国创业,正是因为国内机会比较多,人力成本、资金成本较低,这就意味着创业的资金准入门槛低。
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就推出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拟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微观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三个方面为创业者斩去荆棘。近日,《决定》发布,又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讨论。而敏锐的海归创业家,更是远远嗅到了空气中的异动。
“六七年前,我刚开始做‘尔湾文化’的时候,国内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为这不是大众容易接受的常规事物。”提到三中全会,周怀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尔湾文化的成功,恰恰印证了采用民营企业的机制运营,走市场化道路的正确性。
值得海归关注—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
如何促进资源有序自由流动?
利用技术高地和理念优势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谢清禄表示,《决定》提出的有关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对于海归创业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我国在一些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存在很大潜力,不缺乏资金,也不缺少市场,只是缺乏一个良好的资源流通环境。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有望将国际与国内的资源要素放在自由的环境下流通,使得中国发展所需的人力、资金和市场等资源得到全球支持。”谢清禄还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比如像操作系统‘安卓’,正是做到了全球性流通才成为产业巨无霸,我相信在中国也可以出现这种能够充分利用全球性资源的产业、企业。”
“从当前来看,海归主要集中在科研工作和企业经营等领域,然而他们本身具备从国外带来最新技术和理念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在硅谷工作过很长时间,我觉得在美国创业环境很好,各种资源流动自由。而在国内,由于市场大环境受到一定政策阻碍,相较于国际市场,具有一定滞后性。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就等于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决定有望解开海归身上的束缚,能够把更多资源整合进来,鼓励更多资金、人力参与产业的快速升级。”谢清禄说。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夏颖奇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很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第一资源就是人才。我相信在逐渐改革后,海归人才创业的这种‘水土不服’现象会减少。”对于有志于创业的海归人才,三中全会改革方针无疑是给了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
值得海归关注—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如何让人才向海归企业倾斜?
期待公平竞争和配置合理
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对平衡人才资源配置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高科技公司为例,以往有很大一部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就业第一选择都是公务员或央企单位,而一些私企,包括海归创业在内,对于人才资源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这种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倾斜不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济南网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惠民说,“《决定》从两方面对大环境做出了改善:一是市场经济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二是明确了更加公平、统一竞争的经济体制。而这种大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才的就业选择,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海归在创业过程中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李惠民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人才配置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人们在择业时更倾向公务员或央企,有一部分原因是在这些单位中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三中全会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决定,让就业人员可以抛却后顾之忧,更加自主地根据专业和兴趣来选择就业方向。而这无疑对于我们这一类私企招用更多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李惠民说。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也从源头上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决定》中提到,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针对这一点,蒋大北认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前提,是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只有通过教育改革,让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了提高,才能向企业输送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优质人才的引进也有利于海归的顺利创业。”蒋大北说。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