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几次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难”与“招聘难”共存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媒体报道,很多求职者关心“你能给我多少薪水”,而招聘者关心“你能为我做什么”,供求双方没有在“做事”上建立共同点,因而尽管岗位空缺,但是招聘者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
能做事、会做事才好求职,才有资格谈待遇,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也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的关键。然而,笔者了解到,今天很多毕业生,以为靠高学历、耀眼的成绩、厚厚的证书,便可获得用人单位青睐,殊不知招聘者很少关心你读过什么书、上过什么课,而更关注你会解决什么问题,会做什么事情,很多学生求职受挫便在情理之中。
大学生“求职难”与“招聘难”共存,实际给了我们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启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首先要端正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做的教育思想。目前,很多提供给学生的求职指导,大多强调应聘的技术性方法,而忽略了对教育的本质性要求。
首先是要把“做事”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在一些高校,很多学生糊里糊涂过了4年,当他们回首大学时光,学习似乎就是读书、上课、写论文,学习与理想、做事目标缺乏关联。更有极端的例子,一些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及格、“两证”到手,有的追求读硕升博,拿文凭、换招牌。至于想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思考过。笔者认识一名博士生,近10年来学了3个学科,但在博士即将毕业的时候,还说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教育思想有偏差,没有把“做事”当作教育目标。
由于学习缺乏“做事”的目标,致使许多人模糊了价值观,以为念大学、拿文凭,留城市,进机关、当白领就是人生应有的轨迹。“公务员热”近10年来一直处于“蹿升”状态,很多学生对当公务员趋之若鹜,对投身生产和基层一线却避而远之。学习从“为了劳动”变成“为了不劳动”,就业成了一个结构性的难题——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其实,包括比尔·盖茨在内,很多人自学能成才,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有着明确的“要做什么事”的目标,因而学以致用,成就卓著。
同时,我们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贯穿教育始终。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如果学校教学不以经济和社会中的“事”为教育引领,知识就会脱离产生问题的土壤,创造性的想象力就无从生根,解决问题的技巧就难以施展,人才就不被社会承认。而当下,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或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或创新生产方法,在这些方面,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有所引导,大学生求职者能有所涉猎、谈出见解、提出对策,相信用人单位会对其感兴趣。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2021年可以影响中国未来职场的十大人才趋势 全球招聘专家瀚纳仕表示,未来一年,中国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重点关注国内招聘,制药企业在招…[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