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都在议论在工作场所公开交流和增加透明度的种种好处。但有些东西却是例外:在绝大部分企业,薪酬都是最高机密,具体说就是工资的数额及其计算方法。
工资收入问题总是萦绕在人们脑海中,却很少挂在他们的嘴边。"人们认为不方便提起,"Segal公司Sibson咨询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彼得?勒布朗(Peter LeBlanc)说,"公司不会说起这个话题,员工也不会寻求答案,因为这被视为禁忌。"
但是由勒布朗与他人合作撰写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就薪酬进行更多更好的交流,能大大提高员工对收入的满意度,他们对企业更加忠诚,对管理层更加信任,其优势不一而足。而交流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
这项名为"薪酬管窥"的研究由人力资源专业协会WorldatWork主持,调查了在美国和加拿大26个机构工作的6,000多位经理和员工。该调查并不建议公司透露员工个人的薪水,但它要求受访人解释公司的薪酬体系如何运作,以及个人的薪酬由哪些因素决定。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收入水平上,参与者对薪酬体系了解越多,他们的满意度越高,对工作的投入度越大,"勒布朗说,"这真是有些神奇。"
对薪酬了解得越多,不但可以使越多的员工对他们的收入感到满意,而且还增强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比如:降低了员工流失率,提高了员工忠诚度,员工更愿意介绍朋友或家人到公司里来工作。这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还算是一个亮点:对企业来说,优化薪酬结构,并就薪酬结构同员工交流,总比直接加薪更节省成本。
沟通重点在于基本工资
研究发现,在和员工交流收入信息时,他们最关注的是基本工资。在如今这个薪酬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这可能会使很多公司失望:这些公司正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奖金计划、短期激励和股票分红等方面。然而调查发现,对基本工资满意的员工,其工作投入程度要高于那些对可变薪酬计划满意的员工。因此,要想和员工就工资问题更好地沟通,需要多注意基本工资。
为什么公司对工资信息戒备森严,员工也很少打听相关信息呢?(这是"薪酬管窥"的研究发现。)原因很简单:员工不会在公开场合透露自己的收入。我们采访的数位人力资源及薪酬专家都认为工资保密在公司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视工资为禁忌的观念。有的陈腐观念认为只有高级管理层才有权知道员工的工资信息;管理层还担心,如果员工对工资体系了解越多,其抱怨就越多。还有一个因素是,管理层希望在工资问题上,保留更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
苏珊?泽林斯基-戴维斯(Susan Zelinski-Davis)是一家保险金融服务公司Nationwide主管员工绩效和奖励的经理。她相信,如果公司有健全的薪酬系统,遮遮掩掩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企业应该审视薪酬系统,确保设计合理,并允许公开交流。"她说,"有了健全的体系和准则,即使存在管理的主观因素——我认为这无法避免——你还是可以公开讨论薪酬问题。"
也许让人意外的是,配合"薪酬管窥"研究调查活动的经理人表示,询问薪酬的员工比例并不高。比如,有17%的经理说,员工向他们打听其工作级别,只有15%的经理经常被问及薪酬问题。与此对应的是,有40%的经理经常被员工问到工作表现。这是否表明员工对了解薪酬不感兴趣?本次调研的作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原因很可能是,员工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答案,甚者还可能遭至惩罚。有些时候,员工对薪酬系统一无所知,他们都不知道应该从何问起。
对薪酬守口如瓶的代价
薪酬和其他问题一样,一旦有了信息真空,流言蜚语将乘虚而入——这比真相更具破坏性。马丁?考密肯(Martin Cormican)是Swarthmore学院的薪酬福利经理,他指出即使在高度机密的组织中,员工也会听到各种谣传:管理层如何确定工资和薪酬,其他公司待遇如何,甚至隔壁办公室的某某在最近提升后工资涨到多少多少。"人们听到这些并在内部传播,而不管是真是假,"他说,"这使企业中领导和员工沟通薪酬模式和薪酬......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