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个人档案成"鸡肋" 切勿让档案变"死档"
        2008-06-27 11:10:00  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网信息中心  作者:小杰采编  浏览46次  
        
            关键词: 毕业生 个人档案 
     当南风吹起,校园里凤凰花开的时候,你就要远去……”这个时节,是毕业生们伤感的季节,跟母校告别,踏上社会,可是,许多毕业生却忽视了一样东西——档案!
     在中国,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份个人档案,它像影子一样会陪伴你一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个人档案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弃档”现象渐趋严重,特别是一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关注更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毕业生办理档案托管只是“一托了之”,还有少数毕业生干脆自己保存,甚至个别毕业生对其“置之不理”,由此带来种种问题…… 
     应届生档案“下落不明” 
     一些毕业生以为,像升学一样,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人事档案就会“自动”转到单位。2007届毕业生小王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毕业后在济南某单位工作。由于是本地人,毕业时不需要迁户口,他也就没有在意人事档案的去向。单位也一直没有提起转档案的事,小王也就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本地人,不用迁户口,单位也不问我报到证和档案的事,可能是档案已经转好了。”目前,小王的报到证已经过期,档案自然也“下落不明”了。 
     2005年毕业的赵双把档案忘得更彻底。她今年参加了济南市公务员考试,但这次一旦通过公务员考试,必须要提档。这时,她才意识到档案问题。毕业时根本就没管档案的事,如今自己的档案在哪里?自从烟台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济南几家公司做过业务员,公司从未要求她转档案,如今她该到哪里去找档案呢? 
     市人事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高校 
毕业生最容易出现三种档案问题:一是毕业时未办任何手续,任档案“自由飞翔”;二是虽然托管到了相关机构,但从此置之不理,只到用时才回头查找;三是留在自己手上。除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酣睡”在托管机构,无人问津。 
     据市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人事档案一般包括十大类内容:1、履历材料;2、自传材料;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4、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情况材料;5、政审材料;6、加入党团材料;7、奖励材料;8、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9、录用、任免、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审批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10、其他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中国,即使在人力资源实现市场化配置后,人事档案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证明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不同时期的轨迹,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澄清个人问题的凭证。她提醒高校毕业生,档案看似一时用不到,但“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是影响个人利益。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求新职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 
    其次,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也影响到工龄的计算。 
    第三,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婚育证明、出国政审等等,都需要人事档案。”这名工作人员最后说。
          
          责任编辑:xiejie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