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无法分析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 target=_blank>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原因,在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没有将企业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充分数据化、信息化。
除了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外,在供电企业中更多反映出的仍然是电力效率问题。我国主要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1/3.虽然国家电网公司有“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南方电网公司有涵盖9个条目内容的“南网方略”,都构建和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但如何实现目标,怎样达到目标,许多供电企业为此绞尽了脑汁。
供电企业绩效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电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使得通过实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绩效成为一种可能。
信息化量化绩效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与信息化的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企业信息化不断使企业的管理有了数据支持,即对企业的管理可以“用数据说话”。这使各级领导看到了企业绩效提高的可能。但绝大多数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并没有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更谈不上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原因何在?
对此,供电企业主要有以下两种困惑:
一种困惑是供电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能对中国供电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吗?
供电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步较晚的中西部地区也有近10年的建设历史。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投入越来越大。企业信息化在改变工作和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是,如此大的投入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效益便不得而知,即便是信息主管也未必说得清。供电企业对信息化投入是否能对中国供电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成为当前供电企业一把手和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最想知道的问题,尤其是正在准备加大信息化投入的供电企业领导所关心的问题。
赛迪顾问认为,答案是很显而易见的:企业的信息化肯定能促进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动力和效益。企业绩效是用数据和尺度来衡量企业现状的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而企业信息化正是通过不断将企业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使企业管理数字化,从而将企业战略落实到各项管理工作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才能逐步使工作效率、员工绩效、企业绩效得到提升。
另外一种困惑是如何从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中得到企业绩效的回报?
企业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企业信息系统,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原有的信息化投资,实现反映和提高企业绩效水平的目标?企业还要投入多少才能见到效益,才能使企业绩效有所改善和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在企业信息化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少企业一把手所关注的问题。
赛迪顾问认为,产生无法分析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原因,在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没有将企业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充分数据化、信息化。原先企业信息化规划是立足于减轻工作压力(如数据反复录入等问题),以及解决工作流程不畅通的问题(如工作中的审批等问题),而没有考虑流程优化、人员绩效、企业成本和效率等与企业发展和绩效相关数据的信息化问题。
从数据管理入手
要利用企业信息化解决供电企业绩效问题,赛迪顾问认为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供电企业的个性,合理地选择使用信息化平台和工具。
企业是有个性的,企业信息化不可避免带有企业的个性特征。即便是电网企业这样的基础行业企业,与其它基础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也不会相同。而企业内各个分公司(企业)都会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发展历史、领导素质、员工机构、信息化实践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供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除了对紧耦合业务系统采用套装成熟信息系统外,其他业务系统必须符合企业个性特征,进行定制开发。
其次,要从管理数据入手给企业绩效找到支撑点。从企业管理数据入手至少有以下4点好处:
1.能够形成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企业要达到管理目标就需要通过事先设定指标,并通过指标数据体现,而来自数据元素的指标数据能真正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因此,从管理数据入手构建企业数据管理体系,才能形成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2.能够落实企业指标的来源。企业绩效来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好企业的数据,等同于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石。企业目前的指标数据并非都来自数据元素(或系统数据)。对于市级供电企业而言,关键指标少则数十,多则近百,并至少有上千个指标在支撑着庞大的指标数据体系。但是,有多少指标对管理是有益的?有多少指标数据可靠?有多少指标与关键指标相关?哪些指标数据是核心数据?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些问题。不少指标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责任单元不明确,这更进一步加重了管理的盲目性。对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理顺指标关系。
3.能够实现对企业绩效的良性提高。通过对企业管理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即使不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指导,业务部门的经理和工作人员也能直接、轻松地发现绩效低下的原因,找到团队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实现不断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逐步形成提高企业绩效的内在动力。
4.能够理顺企业价值链,成为企业业务重组和优化的依据。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业务重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也就是说,企业组织架构一直处于动态更新和变化中。但是,怎样的组织和调整才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企业管理中属于管理艺术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供电企业,更是一个“禁区”。而一旦对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够清晰地描述企业的价值链变化时,企业的业务如何重组将变得清晰和明朗。
第三,要结合企业绩效目标和企业信息化实际情况,建立用“数据说话”的指标平台体系。我们建议企业信息化从以下三个阶段推进企业数据管理工作:
第一阶段要重视对基础数据的管理。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通过对企业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规范,达到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绩效化的目的,重视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管理。
第二阶段要系统地分析差距。有了企业数据的支持,为实现绩效管理目标,还需要将日常工作业务从绩效管理角度进行重新设计和分解,设计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绩效化、体系化。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归纳、分析、溯源、透视,发现实际工作和绩效要求之间的差距。
第三阶段要整改提高。有了数据支持,有了参照标准(指标体系),企业可以通过评价(衡量)差距、提出阶段目标、改进工作流程(方案),进一步规划企业绩效目标,以不断减少差距、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绩效建设的三项保障措施
1.要取得企业一把手的理解和支持。
企业一把手对绩效和信息的认识不同,往往导致了各供电企业间的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以及供电企业内部各职能和生产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各供电企业绩效的水平。信息化绩效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取得企业一把手的理解和支持。
2.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推进信息化绩效管理工作。
在供电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企业的绩效管理,行政部门负责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推行企业信息化绩效建设时,由于分散的职能管理使得各项工作配合得不够紧密,尤其在涉及各部门业务重组和利益时,工作阻力较大、进展缓慢。建议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管理小组,以便具体协调和推进信息化绩效管理工作。
3.将企业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第四支撑平台。
企业信息部门有责任将信息作为企业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个支撑平台,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管理,及时反映各职能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进展和成绩,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因此,企业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信息规划到数据规划,再发展到系统集成,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绩效目标、工作信息数据有机地结合体现在信息系统中,逐步推进、逐项落实。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