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 >> 人力资源 >> 如何提高决断力?

如何提高决断力?

2024-10-28 08:26: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shensy  浏览46次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决策。
决策可大可小。大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选择买什么样的房子,和谁组建家庭……小,则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晚上吃什么,周末如何度过,穿什么衣服出门,买哪个牌子的家电……诸如此类。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由许多个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决策,累加起来形成的。
从这个角度说,想让我们的一生过得更好,其实就等同于:如何在面临这些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决策时,能尽量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其实,做出更好的决策,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不但高度依赖于我们内心的主观效用和价值判断,还依赖于我们的「决断力」—— 也就是不被纷纭复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所干扰,能够清晰听到内心的声音,做出明晰判断的能力。
这也就是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话题:如何提高我们的决断力?
它未必能够帮你做出「更正确」的决策,但一定能帮你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拨开眼前的迷雾,更果断地采取行动。
我想先请你一起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你现在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经过一番思索,你选择了其中一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像你一开始想的那么好:公司表面光鲜但背后有很多潜藏的问题和矛盾,日常的工作并不像你理解的那么有意思,而且这条业务线可能很快会被砍掉。总而言之,跟你一开始看到的有较大的落差。
这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会不会非常后悔,觉得自己选错了,总是在想「如果当时选了另一份工作就好了」?
如果你不会,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相当理性的人。
但是,许多人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里。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有选到「正确的选项」,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发生,遭遇到这样的困境。
这种思维对不对呢?其实是不对的。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后面发生的这一系列坏的因素,都不是你一开始能够预见到的。它们既不是你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前能够了解的,也不是你能够控制和干预的。
也就是说:你在一开始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时候,并没有犯任何错误。你之所以觉得这个选项不够好,并不是它一开始就不够好,而是它后面自己变差了。
你既然从两个选项里「经过一番思索」选择了它,就必然有你的理由。即使这个理由在事后被发现是错误的,但在选择的当下它就是合理的。即使重来一次,给你同等的信息,你依然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选择它。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呢?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我们总会在潜意识里,把太多的东西添加到当前的决策上。包括做出选择之后后续发生的所有一切,我们都会归因于这个决策。
这种心态,正是阻碍我们做出良好决策的关键。
当一个习惯了这种心态的人,面对一项比较重要的决策时,他会有什么反应呢?
他会产生一种恐惧:对「我会不会选错?」的恐惧。
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结果,比如: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手头的决策上,导致拖延和延误,白白浪费时间,让别人都不得不等他,甚至错过最佳的时机。
特别容易钻牛角尖,反反复复思考不同选项之间的区别,拼命想从中找出优劣势,导致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
对自己高度不自信,即使做出了选择,也经常自我怀疑:另一个选择会不会更好?我的选择究竟是不是对的?从而陷入无意义的内耗之中……
这种现象,往轻里说,就叫「选择困难症」。如果只是关于日常生活小事的决策,那影响也不大;但是,当一连串的决策纷至沓来,每一件都需要这样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去分析和思考时,问题就来了:
你特别容易被这些决策和选项所击垮,应对和处理的速度跟不上它们到来的速度,大脑被海量的信息占满,从而导致「决策瘫痪」。
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特别容易感到疲惫不堪,总觉得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但大脑转动又特别凝涩,很多时候只能草草做出一个选择,但之后又容易感到后悔,批评自己「要是当时再谨慎些就好了」……
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你的状态越差,就越难以应对新的决策;而决策的结果越不满意,又会进一步加剧自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从而愈加害怕决策的失败。
这可能就是许多人遇到的问题: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做出好的选择,而是出于对决策失败的恐惧,自己限制了自己做出决策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首要的一点,就是从前面说的心态入手。
也就是:不要过度担忧不确定的结果。
我们特别容易犯线性的毛病:正是因为我选择了A,所以导致了B;因为发生了B,所以导致了C……像这样一连串下去,最终发生的一切负面的结果,都会归因到最初的原因 —— 也就是「我选择了A」上面。
但实际上,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非线性的模型。它更可能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是:我选择了A,于是导致了B。然后发生了CDEF,它们跟B一起共同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里,我能控制的只有A到B,至于CDEF,它们是跟我无关的,是外部世界发生的事件,既无法被预见,也无法被干预。
简而言之,请记住一个结论:
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模型。很多时候,一个结果是由诸多外部的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运气和概率。在这些因素里面,我们能控制的往往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控制的。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帮助你减少对于决策失败的恐惧。
一个决策,最终带来了好的结果,不一定是因为我「选对了」,而是由诸多外部因素机缘巧合所共同形成的。
同样,一个决策,最终带来了不好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因为我「选错了」,更不是说它「失败了」,而同样是由诸多外部因素共同构成的。
所以,下一次,当你面对一项决策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感到犹豫,担心自己会犯错,那么不妨对自己说:
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做好当前所能做的,不要对结果抱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因为有许多因素是我们无法确定的。
这可以帮你轻装上阵,降低心理负担,减少在决策面前无谓的思考和内耗。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同样非常重要:不要美化未选择的道路。
我们总是容易犯一个错误:把没有选择的选项不断地进行美化,给它添砖加瓦,幻想自己在另一种可能性上一切顺利、满载而归,然后把它跟现实做对比,愈加感觉到跟现实的差距,从而活在自怨自艾和后悔嗟叹之中。
但这种想法是真实的吗?当然不是。
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当我们选择了一条路之后,我们会接受它有各种各样的波折和变化,但却要幻想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阻碍和坎坷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移情罢了。我们总是可以给它加上各种各样的期待和想象,赋予种种意义,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厌倦和沮丧,添加在那个没有发生过的「另一种可能」上。
它不但会不断告诉你:你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且还会不断提醒你:你的现状不够好,而你原本可以更好。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相当于是在做什么呢?你相当于为自己构造出了一个「另一种可能发生的未来」,另一个美好的、理想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的「我们自己」,总是会显得更加理智,更加英明,更加敏锐,更加果断,更加无懈可击。在那个「可能的未来」里面,我们总是会做出更好的选择,清楚地权衡风险,遇到问题时能冷静思考,处理手段干净利落,一切都踩在最正确的点上。
然而,这只是在用一个虚假的幻象,为自己构筑一个安全屋,把自己藏进去,企图逃避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冲击和威胁罢了。
所以,一个更好的思路是:不要美化未选择的另一种可能性,它同样可能发生种种变化,同样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坚定地相信一点:对于你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只要你在作出决定时认真地考虑过了,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当时的你所能够做到的「最好」。
第三点:不要停留在过度分析上。
许多人总是觉得,我再多花一点时间、再思前想后,兴许就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漏洞和问题,得到一个更全面、更审慎的结论,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你的经历里,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有多少次是能够发现「哎呀,我遗漏了这个要点」,从而对结果更有把握的?又有多少次,当你殚精竭虑、反复思量之后,最终跟一开始的结果并无不同,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绝大多数情况,应该都是后者。
大多数时候,我们等待的其实是什么呢?是一个决定性的信息,要么能够帮助我们直接选择一方,要么能够帮助我们把问题「解决掉」,不需要再进行选择。
但这本质上是一种逃避,你只是在害怕做出选择,而在不断地拖延罢了。
更好的思路,是带着概率的心态去看待事物:距离当下更近的,我们对它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会有更高的确定性;而距离当下更远的,我们对它拥有的信息更少,它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更多,因此我们对它的确定性会更低。
我们只能对高确定性的事情负责,没有办法对低确定性的事情负责。
因此,无论任何时候,当我们做出决策时,我们要确保的是:在这个时间点的当下,我们拥有充分的信息,了解在做出决策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后果,并基于这个信息和理解去判断。
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很好了。

最后,分享几个简单的小技巧,帮你更好地采取行动。
1)将行动设为默认模式
如果你在「做」和「不做」之间犹豫,那么,除非有非常明确的理由不去做,否则都请优先考虑去做。
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作「后悔的时间模型」。它指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会令我们感到后悔的,往往是「没做的事情」,而不是「做错的事情」。
生命的一大意义,就在于行动和体验。如果一切都畏头畏尾,不敢放手去做,那么生命也势必会失去许多乐趣和价值。
2)为决策设定截止期限
我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在面临决策的时候,先判断这个决策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花心思去思考;然后,再判断不同选项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根据差距设定一个截止期限。差距越大,期限越长;差距越小,期限越短。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两个选项都差不多,那么有必要斤斤计较吗?没必要,随便选一个就行了,反正结果都差不多。
没必要对任何决策都追求完美,追求一定要得到最优的结果,这会使得我们殚精竭虑。很多时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腾出来,用在其他地方,会比耗费在相差无几的选项上、硬要选出一个「最优解」,效益高得多。
3)跟随内心的声音就好
对于喜欢过度思考的人来说,有时候想得少一点,反而会更好。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摒弃过度的思考,而更多地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你喜欢什么,排斥什么,抗拒什么,想要什么,愿意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你的思考未必能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但你的内心一定能。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一个决策时,我们的内心其实已经给出了选择。我们的思考以及获取信息的奔走和忙碌,其实只是为了印证这个选择,或者给自己更多选择它的理由。
那么,让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跟随内心的决定就好。
你真正想要的,只能从内心找到。
——  闲聊时刻  ——
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吧。
要做出更好的决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决断力。
而影响我们决断力的是什么呢?是对于决策失败的恐惧,它会反过来作用于每一次做决策之前,导致我们陷入决策瘫痪。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三种良好的心态:

1)避免过度担忧不确定的结果,要理解世界是一个多元模型。

2)避免美化未选择的道路,要分清幻想和现实的差别。
3)避免陷入无休止的过度分析里,要自己设定好决策的边界。
以及其他三个小技巧:

  • 将行动设置为默认选项
  • 给决策设一个截止期限
  • 多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责任编辑:shensy
标签: 决断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应变利生,需强修“三种能力”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 发表评论须知:
  •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频道推荐

    精彩推荐

    2024中国大陆招聘市场洞察及人才趋势报告 [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最新信息

    2024中国大陆招聘市场洞察及人才趋势报告[详细]

    ·每日金句:不必畏惧前路艰险,坦途只给勇敢行路的人准备
    ·沟通的“黄金公式”
    ·自我感觉特别好的面试,为什么往往没下文了?
    ·一个人长期稳定发财的真相:就这2点
    ·电话请假公司不批,员工自行休假算旷工吗?
    ·职场上最需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HR的方向怎么选
    ·毕业十年,有人月薪1w,有人月薪10w,差在哪里?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暴露了你的层次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会员协议 | 联系我们 | 合作代理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友情链接 | 会员价格

    版权所有 舟山爱博仁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北路100号三楼(301)
    客服:0580-2086078 电话:0580-2526078 传真:0580-226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