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惠普公司(HP)的培养,我在1990及1991年在美国加州湾区上班时,晚上去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拿到MBA学位。我特别能够理解实务经验的重要性。
以财务三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损益表为例子,我在职业生涯中就用的很多,是我在管理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这些应用是在学校上课时学不到的。
损益表最简单的表现方式就是:利润=营收-成本。稍加展开就是:利润=营收-制造成本-管销研费用;其中:营收-制造成本=毛利。
这些是学过财务的都知道的基本道理。如何用在管理上呢?依据损益表公式,组织可以分别分类成三种预算中心。利润中心:负责营收和获利目标。成本中心:负责管控制造成本。费用中心:负责管控管销研的预算、目标的订定、执行与达成。
如何管理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通常是由产品线部门担当,因为他们负责整个产品线的规划,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作为一个企业CEO,最难的工作之一就是订定利润中心的营收和获利目标。
营收来自新产品和现有产品、新客户和现有客户。我只举比较成熟稳定的现有产品和现有客户为例,这一块是企业的持续现金来源,一定要追求营收获利成长。
在营收成长率中,必须包括产业成长率加上市场份额的成长目标。而积极争取营收成长,势必要在价格上竞争,但如何确保获利呢?由于这是成熟稳定的业务,获利要来自效率的提升。这就要靠预算的订定、执行、管控了。
我通常使用的经验法则是:一旦营收成长率定了,比如说20%,那么费用成长率不得超过10%,人员成长率不得超过5%。因为人是费用的主要来源,人也是生产力、效率的来源。人员是成本提高的源头,但也是提升产能的关键。
如何管理成本中心
接着谈谈成本中心,通常是生产制造部门。在不影响产品品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成本中心要追求降低成本。这个对制造业厂商,不管是代工或 ODM,都尤其重要。对于传统产业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举个传统产业例子做参考。我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惠普技术,帮台塑集团在台湾桃园南盖了第一座PCB厂,有幸接触了解许多台塑的管理模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合理化运动”。
合理化运动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其实在石化塑胶的传统产业要能胜出,就要靠管理和自动化来降低成本。所谓“合理化”,就是给你一个不合理的目标,逼得你要跳出常规的框框,产生创新创意的流程改善和自动化,来达成这个看似不合理的目标。
然而,台塑集团也不是只给事业部不合理目标就放手不管。他们在集团中央总管理处下设自动化小组,结合自动化专家和资源,协助下属单位成立各种自动化专案,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营收获利的目标。
如何管理费用中心
最后谈谈费用中心。预算在毛利里面支出的部门,包括管理、销售、研发,都是费用中心。不同于成本中心永远追求降低成本的目标,费用中心的费用预算太低的话,反而会伤害到短中长期的营收和获利。
我管理费用中心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偷鸡也要蚀把米”。米就是部门的费用预算,到底要蚀多少米?鸡就是部门目标,鸡在那里?值得不值得偷?偷就是行动计划,怎么偷?偷得到偷不到?
话说到这里,也该总结一下。台湾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代工业,由于彼此的杀价竞争以追求营收和规模,出现了施振荣先生说的“微笑曲线”现象,导致电子制造业毛利只有3%、4% 的“茅山道士”(毛三到四)现象,在经济不景气时保一保二,甚至亏损。没有了毛利,只有砍成本。更别提投资研发及品牌的长远竞争力了。
制造思维与服务思维
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应该是以创新创意创造价值来得到利润;因此制造业追求降低成本,服务业追求价值创造。制造业的成本中心是营收获利的主要来源,服务业的费用中心则是创造价值的关键。
由于电子制造业占台湾GDP的比重太大,对台湾的各种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台湾的一种特殊制造文化。
食品业虽然是一种传统产业,但是食品业的毛利很高,因为食品的研发、品牌、通路等都是一种消费者的价值创造,材料成本从来不是食品业的主要成本。但是近来台湾的食安问题都来自于业者的“制造思维”,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不顾及食品安全问题及企业的风险和形象。
餐厅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服务业。餐厅要赚钱,就要靠回头客,回头客除了看上餐厅的美食之外,服务更是吸引他们回头的主要因素。中国大陆有名的海底捞火锅连锁餐厅,靠的就是超乎客户期待的服务。
台湾之光的鼎泰丰餐厅,曾发生了一起事件并上了新闻版面。一位顾客爆料,要求炒饭加酱油,鼎泰丰要加收50元;媒体报导之后,鼎泰丰恼羞成怒,在媒体上宣布,即使客户要付钱,也不接受任何客户的特殊要求。
这个或许可以说鼎泰丰是店大欺客。但是我认为深层的原因是制造思维的影响所及。制造业讲求6个标准差(Six Sigmas,又译为“六西格玛”),这个概念最早由摩托罗拉提出的品管统计理论,已经广为制造业奉为准则。但是服务业讲求的是“殊途同归”,每个客户的要求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