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工作节奏 勿透支自身健康
        2015-04-08 15:24:31  来源:中工网  作者:刘 念  浏览46次  
        职业病的外延应当扩张,劳动保护应该升级,无论是观念还是立法
            职业病的外延应当扩张,劳动保护应该升级,无论是观念还是立法
 
    深圳一位36岁的男子,猝死在了公司给租的酒店里。据媒体报道,该男子作为项目负责人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加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上午又照常上班。
 
    年轻的生命匆匆逝去,令人惋惜。事件的全貌,虽有待进一步厘清,但由此引发的对过劳死的关注,让不少上班族感同身受。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就业的大户。与之相伴的,就是脑力劳动者大幅增加。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现在不少上班族的工作,往往没有上下班的明显界限。尤其随着无纸化移动办公的推广,办公地点可以在单位,可以在家里,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很多人都感觉累,不是修路砍大树的累,是心累。其实这就是过劳。不是在严寒酷暑中凿山填海,多是在废寝忘食中灯枯油尽。以前,办公效率低,一个星期只能办一件事。今天,办公效率高,一天能办7件事。如果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那么,就算时间不变,效率提高了,工作总量也增加,人还是那个人,当然更累。
 
    过劳是在潜移默化中摧残健康,表面可能看不出来,实际上免疫力已经下降。鼠标手、青光眼、腰椎疼……这些都是过劳的警钟。但是,对于加班加点、熬夜透支等潜伏在身边的“过劳现象”,我们往往因为“习惯成自然”“大家都这样”而不以为意。
 
    放眼全球,过劳死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都有过劳死的相关数据和法律法规。可我国目前劳动法规中,并没有这个概念。但员工的死亡、受伤害,应由企业等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不该只有工伤和职业病两种。
 
    为此,职业病的外延应当扩张,劳动保护应该升级,无论是观念还是立法。比如,能否把过劳死作为“视同工伤”的一种情况予以处理?能否将职工的过劳状态,像职业病那样纳入劳动保障的范围?这需要建立具体的考察标准,比如加班时间、工作强度等,以此作为判断是否过劳的依据。只有这样,才可以倒逼用人单位切实保障员工的休息权。
 
    对于员工个人来说,身体是自己的,要想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得掌握好工作节奏,透支健康不是明智之举,别让工作24小时在线。
 
    小提醒
 
    工作压力太大警惕以下症状
 
    ●三四十岁就大腹便便,要注意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每次洗头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三四十岁就频频去洗手间,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信号。
 
    ●记忆力减退,忘记熟人名字。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控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