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立就业不诚信库:拒签不等于不诚信
2014-10-08 15:17:02 来源:中工网 作者:姜朝晖 浏览46次
当前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一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会在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后,最终拒绝签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立的“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日前引发热议。当前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一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会在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后,最终拒绝签约。校方认为,这不仅浪费了招聘资源,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因此出台“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加以约束。
在大学生就业环境一年更比一年艰难的情形下,当前就业主体多为90后的毕业生,动辄拒签或毁约,的确给用人单位和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高校为了提高学校就业率,建立所谓“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或者实属“无奈之举”,笔者以为,大学生“拒签”,并不等于“就业不诚信”,高校建立“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实为不妥。
尽管从国家层面的价值导向来看,我们须以诚信为本,逐渐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和制度。但是,就此事而言,拒签和诚信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何谈“就业不诚信”?把学生纳入“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实际上是对学生正当就业权益的僭越。首先,从高校就业制度上来看,从上个世纪末大学扩招之后,我们就逐步建立了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学生和用人单位可以互相选择。其次,从用人单位来说,也想找到那些真正素质过硬,并能够留下来安心工作的学生,这样也会给毕业生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再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也需要多参与一些面试,获得一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这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获得了相应的历练,为寻找更合适的就业机会打下基础。由此看来,这种拒签,不仅是允许存在,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就业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可拒签用人单位,这很公平。虽然会加大就业工作的难度,相应也会给其他一些同学的就业带来不便,但是,适当选择拒签,并没有问题。退一步说,如果让所有的大学生都不能拒签,那实际上和扩招之前国家统一分配的就业制度有什么太多区别呢?看似减轻了大学就业工作的负担,但是不是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呢?这值得进一步审思。
近些年,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虽然我们引导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但同时也提出了不只看高校“就业率”,更要看“就业质量”。高校建立“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实际上是想提高大学就业率,但“就业质量”似乎就搁置一边了。以笔者看来,就业率固然重要,但有质量的就业才更重要;而实现有质量的就业,需要进行一定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拒签不可避免。
笔者以为,大学生需要诚信,但是学校公布“就业不诚信学生名单库”,这无论是对这些学生来说,还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有负面影响。其实,在就业之前,高校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指导;在就业过程中,对于反复“拒签”且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建议。但究其实,高校真正应该做的,不在于过多地对学生进行规制,而在于面向市场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此,无论面对怎样的就业环境,才不会冒然作出类似的“无奈”之举。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