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渐成“企业文化”背后的警示
2014-04-22 13:53:56 来源:中工网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追踪发现,超市加班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普遍性,一些企业甚至以“加班文化”为企业文化,要求员工“爱岗敬业”。
东莞一工程师“过劳死”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追踪采访发现,超时加班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普遍性,一些企业甚至以“加班文化”为企业文化,要求员工“爱岗敬业”。这一职场灰文化在多次“过劳死”事件中被推至舆论焦点。
超时加班在珠三角地区普遍,在其他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也不少见,甚至成了一种用工习惯。让人有些诧异的是,一些用人单位竟然坚称员工自愿加班,而且还套上“敬业”的“桂冠”。
员工加班到底是自愿还是非自愿,是“敬业”还是被迫,有必要对其背后的隐情进行厘清。
从一般意义上说,员工自愿加班无非出于如下考虑:一是工资不高,加班能拿加班费。尤其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农民工来说,这样的情形比较普遍;二是用人单位规定劳动定额比较高,正常的工作时间难以完成,只能占用休息时间“加班”完成,否则就会被扣工资,这种加班有一定自愿的成分,也有无奈的成分。
当然还有一些加班是“被自愿”的。一些用人单位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完成订单,故意设置所谓的“超时工作奖”、“爱岗敬业奖”之类的带有诱惑性的奖励措施,引诱职工加班。
其实,无论是员工自愿加班还是被迫加班,所暴露出来的都是“资强劳弱的问题”。
客观而言,在我国不少用人单位,由于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劳动者的话语权弱,被迫接受用人单位的种种看似自愿其实并不公平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中,有的违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但由于劳动者不愿冒风险揭发,非法的“规章制度”也就堂而皇之地执行着。而相关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举报后才查的事后监管方式,对用人单位的违规行动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一些用人单位也能用种种办法“摆平”。
一些企业自诩的所谓“加班文化”,经不起推敲。首先,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用人单位随意加班,即使加班也应与工会或劳动者进行协商,劳动者同意后才可以安排加班。
其次,加班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周不能超过36小时。如此看来,所谓的“加班文化”抑或职工“敬业”,其实都是伪命题,无非是一些用人单位为逃避监管而找出的理由或借口而已。
加班渐成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警示,它警示我们必须关注加班背后的侵权现象,不能让员工在“过劳”中付出生命健康成本,不能让不法用人单位用“企业文化”掩盖其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