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如联想一般的中国企业正在国际上展现自信,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定义着中国企业的世界版图。
据德勤发布的《无穷无尽无国界——2011大中华海外并购焦点项目》报告显示,由于中国企业不断深化海外扩张,大中华海外并购活动交易总额在2010年实现了创纪录的62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57%。卡斯商学院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球并购市场成熟指数报告》也显示,中国内地在2012年全球并购市场成熟指数排行榜上名列第九,是并购活动最具吸引力的十大经济体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排名在过去五年中共上升4个位次,并大幅度领先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其他3家“金砖四国”的成员。
数据的辉煌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活力,但同样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由于缺乏经验,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依旧步履维艰,而国外最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也给这份预期中的“光明”添加了一丝不确定。
如何在“走出去”的同时“走上去”成为问题的焦点。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开始,似乎要追溯到“中国制造”的大批量国际试水,入世十余年,让寻梦海外的诸多中国企业获得了加速发展的机会。据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考证,“中国制造”这个词是在2001年之后才彻底走红的,彼时,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吸引下,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一枝独秀。此后的十年,从“中国制造”到“海外工厂”,再到“国际并购”,中国企业经历了从交易实物走出去到金融资本走出去的过程。“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地以购并、股权交易等方式。近期,更新的趋势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政治、资本风险的控制,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开始走上去的标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系教授薛求知对此评论。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不仅是数量上的进步,更加意味着质量上的飞跃。在刚刚落幕的2012年全球CEO发展大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很多中国企业都有一种急于当老大的心理,奉行过分激进的“走出去”战略,急于做大规模,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很多抄底机会和诱惑,在资金、心理、行动等方面都表现得过于迫切。收购后才发现在战略的布局上、在文化的融合上、在市场的协同上、在技术的对接上,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周全,成为了走上去的障碍。”
一般而言,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四个层次的动机。首先是扩大市场的动机和争取资源的动机,两者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其次是基于效率的动机,效率动机一方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追求技术全球化,包括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全球性技术管理。第四层次是基于投资的动机,投资动机更多地体现为对战略资产的购并。四个层次层层递进,难度也逐层增加,战略资产的购并更加要求企业有精准的眼光、长远的视野和判断力,缺一不可。
“走上去”的排头兵
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排头兵,联想的国际化经验是最为实用的教材。
薛求知将联想的经验总结为一句话,即实现管理层的国际化。“联想走出去的步伐从他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就已经开始了,并非一帆风顺,期间还出现过几次较大的动荡,但联想把国际化路线坚持了下来,并对管理层进行国际化的改造。我们看到,现在联想的管理层已经完全采用了一套国际化的班子,甚至把总部也搬去了美国。管理层的国际化带来的是思维的国际化,随之,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等层次也都开始了改变。依靠管理革新,联想实现了‘走上去’战略,有了今天的成绩。”
国际化的排头兵还有华为,目前,华为向世界排名前50位的电信运营商中的31家提供产品,包括Vodafone,西班牙电信、荷兰皇家电信、法国电信等,它已是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薛求知认为华为走了一条不同于联想的“走上去”之路,“华为的核心优势在于国际化合作过程中快速的反映速度,新设备能够到位,新的服务品种马上能够推出,华为凭借这一优势获得了成功。”同时,华为在从CT(通信技术)向ICT(信息通讯技术)转型的时代浪潮中,迅速布局了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云管端”一系列E2E解决方案,也成为华为成功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
联想和华为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走上去”,首先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其次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中国企业的整体优势在于快速的生产能力。一般来讲,保守的国际化战略是国内成熟产业中的企业先走出去,在中国,却有很多新兴产业已经实现了海外投资,而且生产能力并不弱,这些产业有能力成为新的“走上去”的排头兵。从历史数据看来,2003年到2010年间,中国企业赴美的230项投资中,74%是私营企业,这也必将极大地增加中国企业海外市场上的活力。
美国亚洲协会的报告中有一项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世界范围的直接投资会超过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3万亿元),这相当于将中国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投资海外,或者是13亿中国人每人在海外投资4850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也许,正如《南方周末》的论述,中国企业“走上去”之后,Made in USA的“中国制造”也就成为一种时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