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历程
春节以来,笔者一直在招聘、培养销售员工。综合这半年来的招聘历程,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
难!
具体来说,就是三点:
1、投简历的人少,面试通知的人多、杂,接到面试通知并且实际到公司参加面试的人少,合格的应聘者更少。
2、愿意来公司“实习”的员工,基本上都是那些能力不强、表现一般乃至差劲的员工,很多还是被其他公司清退的对象,结果到我们的公司应聘,要价都还不低,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很强。
3、公司想招聘的员工,往往是那些有过实际工作经验、并且从以往业绩、乃至现场表现都不错的员工;然而,这部分员工的期望值超出了公司能够给予的筹码。很多员工来公司应聘,首先就看公司给予的底薪是多少,很少有人关心提成比例是多少。应聘者一看底薪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立马闪人。
问题是:我们公司是专业研发行业软件的高科技公司,销售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才能开展正常的销售工作。而这些“有工作经验且前期表现较好”的员工,都是非专业人员。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1、应聘者看重底薪。尤其这些应聘者多属于“跨行业”,他们对于一个陌生的领域、陌生的行业,有着天生的一种抗拒和畏惧心理。他们必然要求公司给予他们高的底薪,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任何业绩,他们也能够享受和前任公司同等的待遇;而且,他们还可以随时离开这个公司,重新回归到他们熟悉的行业去工作。
2、公司要考虑自己的经营成本。作为“非专业”的新员工,不管这个新员工以往工作表现、业绩多么优秀,只是代表他在其他领域能够干好,并不能代表他在新的领域能够同样优秀。公司要为这个新员工付出巨大的培养成本,而且这种培养成本很可能“打水漂”,新员工随时会撤离,公司却无法得到任何“补偿”。公司对于新员工的底薪,肯定是谨慎再谨慎。也因此,虽然公司的产品、价格、提成都非常诱人,但是愿意“尝试”的“勇敢者”并不多。
招人难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国内一夜之间就从“找工作的人太多”变成了“公司招人难”。“招人难”有其深刻的大环境:
1、现今国内人才市场主力军是80后、90后,这部分群体大多没有吃过多少苦,而且从小接触广阔的社会和各种信息。他们更崇尚自由、个性,更讲究“尊严”,不再象70后、60后“为了生活而埋头苦干”。温总理的一句新年贺词“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方面深深的打动了全体国民的心,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公司必须大幅度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否则难以适应这个新的时代和新员工的需求。公司的管理压力和成本压力剧增。
2、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同时在东部、中部、西部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起头并进,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留在当地或附近城镇工作,而不再象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奔北上广深”,这就使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劳动者数量相对下降,劳动者“物以稀为贵”,自然会提高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对的,企业的经营成本就要增加。
3、全国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基本工资。比如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就已经提高到960元(不包括任何补贴和社保等费用),很多原本可以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过日子的公司就要考虑能否存活下来了。其他行业的员工也会人为的上调自己的“心理价位”,要求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4、社保压力也制约着公司“招人”。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尤其是新《劳动法》的出台,国家规定所有员工都必须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且缴纳“五险一金”。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践中,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利弊”来评判。国家的这种政策,对于央企、国企、事业型单位、大中城市的本地居民,“好处是看得见的”;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广大的大中城市“蚁族”来说,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中小型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经营成本,中小型企业只能是千方百计压缩开支、减少招聘计划;大量“蚁族”只能继续徘徊在各个人才市场或公司面试会议室,却难以得到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
说到底,公司“招人难”,根源在于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经营成本,公司希望用最合适的价码招聘到最有用的员工;公司不能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价码”来招聘员工。
随着国家宏观大方向的大转变,后期“招人难”将成为诸多公司的一个“常态问题”,这已经是摆在每个公司领导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尤其是对于每个中小型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中小型公司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人才市场将向何方发展?“招人难”又将引发怎样的历史变革,笔者将在另外的文章中单独阐述。
大学生员工受宠
如果说,以前的很多中小型公司,招聘人才的通用做法是从大公司、同行中“挖墙角”;那么,现在的中小型公司,招聘人才更应该考虑自我培养,招聘大学生员工不失为一条合适之道。
大学生员工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型公司的热宠。
1、大学生员工乐意接受低底薪,愿意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通过上文笔者的招聘历程,大家可以看出,现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除了极少数能力不佳的员工愿意接受低底薪外,其他稍微有点能力的员工,都要求享有“中层管理者”的底薪水平。而这是我们中小型公司难以承受的。
2、大学生员工肯学,对新鲜事物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大学生员工就是一张白纸;但是,有过工作经验的员工就不一样,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总免不了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而且始终存在“猜疑”和“随时撤离”的心态。大学生员工的成长性会更快。
3、大学生员工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学习能力强,后劲足。然而,如果我们中小型公司去招聘社会上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员工多是中专、大专、高中、自考、电大学历,本身起点就较低,后期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招聘大学生员工也是很不错的一种策略。
4、大学生员工是每个公司的嫡系部队,没有社会招聘的员工那么多的私心杂念。
笔者现在在公司内大力倡导招聘大学生员工,从实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现在的大学生员工,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大学生员工培养价值大,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天天抱怨、散漫,对于这样的“天之骄子”,自然我们是“能避多远就避多远”。
以上所说,谨代表个人观点!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