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在中国市场陷入被动局面,跨国企业入“窘境”
2015-12-14 08:08: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angyw 浏览46次
在中国的“战场”上,中产阶层群体越来越让跨国企业巨头们捉摸不透。就连此前在消费者研究上一直被业界奉为圭臬的宝洁也未能幸免。该公司前CEO雷富礼不久前在采访中指出,宝洁在中国市场陷入被动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层都认为这是一群“节俭的中产阶层”
在中国的“战场”上,中产阶层群体越来越让跨国企业巨头们捉摸不透。
就连此前在消费者研究上一直被业界奉为圭臬的宝洁也未能幸免。该公司前CEO雷富礼不久前在采访中指出,宝洁在中国市场陷入被动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层都认为这是一群“节俭的中产阶层”;不过,来自美国智库“需求研究所”及“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似乎又释放出相反的论调,指出对中国过于乐观的消费预测误导了跨国企业,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和消费能力都可能被高估了。
这正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囧境”。其所谓的目标市场“中产阶层”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但这些企业却接连失守,甚至溃败退出。
在大悦城推广部总监徐蓁看来:“这个群体的消费基数是足够的,之所以会有高估和低估截然相反的判断,就在于没有准确定位真正属于自己的消费者。”她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只有找到、了解消费者,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之沟通,企业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客群价值。
画饼难充饥:臆想中的中产消费者
“我不是中产阶层,我是屌丝阶层。”李凡(化名)这样对记者表示。
到底哪些才是中国的“中产阶层”?事实上,这种认知模糊不仅来自于“李凡们”,各大机构的研究报告同样莫衷一是。瑞信在其一份备受争议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已达到1.09亿,为全球之冠。它所指的是那些拥有5万至50万美元财富的人群。
如果说这份报告让很多人感觉“被中产”,那么反之,益普索金融服务团队则对自认为是中产的阶层进行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自认符合条件的受访者平均家庭月收入达到了45202元。
事实上,不论是按照上述哪一个标准,李凡都应该位于“中产”之列,不过与这些大相径庭的报告相同,李凡的“自我否定”恰恰反映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所遭遇的一个尴尬:他们所定位的“中产”并不一定是真正愿意为其产品买单的人。
比如,李凡会不惜高价购买舒适的家居用品,但却认为价值千元的仿宝石类首饰非常“不值”——后者在二三线城市则被热烈追捧;或者她会花几千元去购置一口锅,但是却对一些品牌的打折力度斤斤计较,认为“性价比”不高。
正如全球咨询公司TNS北京公司总经理尚直虎所说:“即便只是从收入维度来说,这个群体都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企业不能去关注一个笼统的群体概念,而应该从行业角度去建立属于自己的‘中产’画像,由此才能知道这个庞大的群体究竟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机会?对其针对性的价格和价值匹配又该如何建立?”
与此同时,这个群体也在不断地发生快速迁移。
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郭又绮就指出,最近2~3年,跨国企业的主要客群——中产阶层的结构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以前的峰值是每月可支配收入5000~8000元的被称为新兴中产的群体,而如今这个峰值已经慢慢迁移至上层中产——12000~22000元可支配收入的群体,而这两类人群的消费行为特点和关注点全然不同。
“这也就意味着跨国企业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2013~2015年,一些跨国企业在华业绩都步入下滑轨道,就是因为没有能快速应对消费升级的趋势。”
多面“画像”:不再是单一的消费者
如果说中产阶层的整体消费变迁已经让企业措手不及的话,那么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者就更加难上加难。
中粮我买网在线营销部总监赵晓明坦陈:“精确定位目标客群”是目前市场营销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前推广只是几大门户网站,只要预算充足,就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是碎片化的渠道,挑选的逻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选择媒介还不是最难的,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什么样的沟通内容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最终的传播效果。”
TNS《数字化时代生活》研究报告中就显示,中国消费者是全球范围内最聪明的购物者群体,他们当中接近九成的人在购物前会先进行某种形式的研究,不仅仅针对高价值商品,如汽车、机票、科技产品、节假日和金融服务产品,还包括日常必需品,如沐浴露、化妆品、纸尿裤和宠物食品等。
“在数字化的时代,品牌离消费者的距离是更近了,但是对后者的掌控力却越来越小。”郭又绮表示,在如今线上线下的环境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触点增加了,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就意味着“流失点”会越来越多。
传统方式在应对这样的改变时越来越乏善可陈,跨国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镇豪就指出,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不再轻易相信品牌自身的宣传信息,传统电视广告的影响力日渐衰落,而社交媒体上有趣的互动内容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而他们,就格外重视用户体验。
佳能的研究则表明,中国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愈加理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其在消费时更加慎重,愈加从实际需求出发。
应变乏力:传统“药方”失灵
如今,面对一个庞大而又看似变幻莫测的中产群体,跨国企业一直沿用的规模化打法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的“碎片化”让基于规模化思维的商业打法“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市场营销即是一例:“大企业会采用高覆盖的传播策略,尽管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但是有效的转化率却很低;而一些设计师品牌则采取‘轻型营销’的方式,通过一些调性契合的俱乐部等进行小众推广。”徐蓁指出。
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速度却有快慢之别,就像一位营销业内人士所说的,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如果不能紧跟消费者随时而变,那么企业就会陷入危机。
上述美国智库的报告中就指出,跨国企业与本土竞争对手相比已经处于不利地位,至少在快速变化的消费品行业是如此。
数据显示,仅有23%的跨国消费品企业在中国保持盈利;47%处于盈亏平衡状态;13%的企业表示需要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实现盈利。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指标数据公司副总经理姜建建认为:“中产的消费群体更注重参与感与自我认同,因此企业的产品研发要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不再是‘设计师将产品推向市场——试探反应——不行推倒重来’的路径,而是要在设计的同时,与消费者进行多频、多层次的互动和沟通。”
洗衣液即是一例,由于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迟迟没有推出洗衣液。尽管这些产品已经在欧美风行,从而将市场的领先地位拱手相让给蓝月亮和立白等本土品牌。
“规模和效率的两难是大企业的通病。”某跨国企业中国区职业经理人表示,一方面,流程化的组织运作使得个人、区域缺乏创新自主性,新产品落地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另一方面,长期的惯性作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模式固化,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把“规避风险”而不是创新作为第一目标。“尽管最大的老板可能还有着‘消费者第一’的商业信条,但下面的人却只是想办法去取悦老板,而不是真正去倾听消费者。”
责任编辑:wangyw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