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拿高薪,先学会这3点
2018-07-09 16:10:39 来源:中人网 作者:任康磊 浏览46次
职场中,我们常听许多人说,只要我稍微用用功、努努力的话,我也能晋升/我能拿高薪/我也能成为马云……然而他们没有成为马云,只成了一朵浮云。有人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也有人想努力,却始终平平庸庸、碌碌无为。
高薪人群究竟有什么秘密?
他们和一般人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为什么能持续精进呢?
总括起来,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以下五种一般人不了解的技能:
1.如何避免低水平勤奋
很多人的问题不是不勤奋,是只知道勤奋。勤奋的方向错了,就是低水平勤奋。比如,某人发现自己总是管不住自己,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年度目标:一年读40本关于自我管理的相关书籍。虽然图书是外部事物,但思维本质还是典型的“向内求”。
这其中暗含着一个逻辑漏洞,他的逻辑是:因为我自我管理能力差,所以想通过一年读40本书来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可是,读书本身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人,能管住自己读40本书吗?显然这个目标最终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有!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参加读书沙龙会,分享40本书。这是把向内求为向外求。通过社群给自己压力,群里人会有期待和监督,分享的过程会产生沟通和交流。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目标不仅更容易实现,而且实现的效果更好。
还有么?
有!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找到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所谓专家,必定花费过自己大量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看过大量的书籍资料,走过许多弯路,提炼过诸多观点,帮助过许多类似问题的人。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有!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成为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这个目标显然难一些,但达成后能让价值倍增。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不断的学习并通过沙龙会分享N本书”+“不断的找到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拜师学艺”+“不断的加入各种圈子和找到资源继续学习”+“不断的提炼总结并管理核心知识” +“不断的尝试帮助自我管理有问题的人”等等。
2.如何克服懒癌和拖延症
为什么有人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和微信;为什么有人打开电脑想要听讲座,却不知不觉得看起了电影和电视剧;为什么有人晚饭吃了不少,睡前却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这些的本质都是大脑的那个“原始部分”在作怪。
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天生的“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是因为人类生存和演化的天性造成的。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大脑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它们促使人类去寻找并摄入食物,热量越高越好,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如果没有这种机制,人类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远离了原始以后,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但人类大脑中原始的那部分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
想想婴儿刚出生最原始的生理反应,饿了就哭,不给吃的就一直哭,吃饱了就笑,这就是即时满足的反应。同样的,如果一件事能短时间看到反馈(成果),人们就很容易偏向于先做那件事。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一个小时很难,而磕一个小时的瓜子却很容易。因为每一个磕瓜子的动作都是有即时回报的,每个磕瓜子的动作都会得到相应的一粒瓜子吃,大脑的即时满足很快就来了,而学习了一个小时,得不到明显的成果和反馈。
那么,要如何克服呢?
简单的说,就是想办法用“延时的满足感”来替代“即时的满足感”。有人可能说,让我延时满足,是不是要一直延到死再满足?当然不是。延时满足绝不是压抑自己的需要,是适当的迟一些再满足。只是需要和自己的大脑做一个约定。
有一个方法:等待10分钟。在诱惑面前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你10分钟之后还想要,那你就可以拥有它,但是这期间,你应当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利益。我们可以把这条策略总结为:创造一点距离,让拒绝变得容易。
比如在学习工作时,想拿出手机玩之前,可以告诉自己:“等10分钟之后再玩,如果10分钟以后还想玩,就可以玩。”但在这期间,人通常会思考玩手机对学习效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了这样的思考,10分钟过后,一般也不会再想着拿起手机玩。
这个方法还可以运用到那些“我要做”但又总拖延的事情上。对于这类事情,可以告诉自己:先坚持做10分钟,10分钟之后如果觉得不想做,就可以放弃。但通常只要不是自己厌恶的事情,开始做了以后很容易就忘了10分钟的约定,不知不觉的就会做很久。
3.如何避免被成功学忽悠
“成功学”喜欢总结人们愿意接受的简单的成功技巧和经验,却很少提供那种人们不愿意接受的情势与压力。“成功学”会告诉我们一套简单的模式、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者一种简单的方法,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公式或方法,就能获得成功。
比较经典的有:
1.“只要就”模式。有的大师说,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有的大师说,只要“坚持”就能成功;还有的大师说,只要“抓住机遇”就能成功。类似的,
2.“因为”模式。成功是因为“勤奋”;不成功就是因为懒惰……
3.“渴望”模式。成功是源于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不成功是因为还不够饥渴……
4.“不要”模式。成功是源于不好的习惯,所以,不要抽烟、不要喝酒、不要……
5.“潜能无限”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成功,没成功就是因为没有发现潜能,要发现自身的潜能……
6.“思维改变命运”模式。成功就是因为思维不行,只要思维转变了,什么都变了,就成功了……
盘点一下网络上盛传的“成功公式”,可能有不下百种,比如:
成功=(时机+心态)x人脉;
成功=(意愿+能力)x行动;
成功=(自律+奉献)x毅力;
成功=(天资+机遇)x勤奋;
成功=(热情+方法)x时间;
成功=(工作+休息)x实干;
成功=(目标+行动)x反思;
成功=(知识+质疑)x谦逊;
成功=(自立+自强)x感恩。
每一种公式的背后都有一套理论和故事在支撑,看的人们已经眼花缭乱,成功到底“等于”什么?也许,成功学大师的嘴里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所谓的“成功学”有时候就是:忽悠到你给我交学费,我就成功了。你再忽悠到别人给你交学费,你也成功了。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请远离“成功学”。
责任编辑:wangsy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