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条职场“明规则”,你必须知道
2018-04-18 16:48:44 来源:时代光华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事实上,在职场光靠自己拼,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光奉献不索取,也需要伸手要。
为什么你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就是你并没有把这些道理给内化,从而演化为你的竞争力。接下来的文章中,会把8条职场规则详细的告诉给大家。
1、学会伸手要资源
很多公司都会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独立拼搏的精神。
就像当年要求医生做白衣天使,老师做灵魂建筑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事实上,在职场光靠自己拼,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光奉献不索取,也需要伸手要。
要什么?
01 资源
当老板给你一个很难的任务时,直接拒绝,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认真考量老板说的到底有多大可行性,再思考你到底需要多少资源来完成。之后给老板一个有理有据的总结汇报:要想达到老板您的要求,我需要哪些资源。
如果老板靠谱,自然会认真对待你的要求。如果老板给不了相应的资源,还要你艰苦奋斗,苦中作乐……你也懂应该怎么做了。
02 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有你中意的岗位空缺出来的时候,就算现在的岗位缺不了你,你照样应该勇敢的告诉老板,我希望到那个岗位尝试,学习更多。现有的岗位我可以兼任,等招到合适的新人,我也会好好培训 ta,帮助 ta 迅速适应。
如果老板靠谱,一定会为有这样上进的员工而庆幸。
职场不像家庭,你客气你矜持,爸妈仍会把你最爱的菜留给你。
职场上,争取资源并不丢人。你不去争取,别人会争取,你要做的是向领导证明你的能力和成绩配得上他提供给你的资源,这是双赢。
2、为自己前途熬夜加班
职场人说一点不加班,真的不容易。我如今 35+ 岁了,该加班的时候还是逃不掉的。只要身体还算好,为一些比较急的项目加班,可以接受。
但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的加班是不是有价值。方法很简单,问自己三个问题:
01 通过加班,我的职场技能/专业知识能成长吗?
如果这个项目有我一直很想学习的领域,或者能显著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还能给自己的职业发展背书,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当初张小龙的团队是在腾讯众多团队的竞争中用加班抢出微信这个产品,这个团队里的成员得到了实打实的实惠,就算是跳槽也有微信背书,这班加得值得。
02 通过加班,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吗?
有时候我们加班做的是一些杂务,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领导是靠谱的,这次我帮了领导,下回有好的培训机会,或者是轮岗机会,领导会优先想到我,考虑我,那这样的加班为什么不去呢?
03 加班是常态性的吗?加了班能轮休吗?
职场和生活一样,加班和朋友借钱一样,应该是救急不救穷。一个紧急的项目,需要我加几天班,相应的我能收获经验和知识,这买卖合算。
可怕的是 996 常态化加班的公司:它以制度的形式剥夺了员工的私人时间和个人成长的时间,还让员工习以为常。这些公司真的核算过工作量的确需要用 996 来完成工作量吗?还是仅仅以这种方式把员工绑在公司里?
此外,既然是生活中借钱,有借有还嘛。这次我帮你一把,下次你帮我一把:老板急需我的时候我加了班,那么我家里有事需要请假的时候,领导会毫不犹豫的批假吗?
所谓弹性工作制,是种互利模式。你希望员工可以为公司救急,企业也得给员工提供便利吧。
3、即使不跳槽,也定期看工作机会
哎,今天这篇真是得罪开公司的老总了。
定期看工作机会的核心好处是: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看整个市场在做什么——保持市场敏感度。
01 保持市场前沿科技和趋势的嗅觉
在公司里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周边一小部分事情,你的项目越多事情越忙,就更腾不出手去看整个市场,但职场发展,无论走专家路线还是管理路线,你都要了解市场。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02 更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出去面试,了解用人公司为什么想要你,这是你的核心优势;了解用人公司认为你还有哪些不足。
03 了解自己的价格
2016 年年终的调薪幅度,市场中位值是 6%,而且这个数据已经连续五年下滑。正常来说,五年没跳槽的职场人,仅靠年终/年中调薪的话,薪水老早被市场水平甩出 8 条街了。
美世最知名的薪酬调研报告,能精准到每个岗位每个城市不同级别员工的薪水的市场中位值,但这种详尽的报告最便宜也得 5-8 万,求职者买不起,也没必要花这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面试了解。
除此以外,对猎头客气礼貌一点,交几个靠谱的猎头朋友,对职场人很有价值。
04 提升面试技能和沟通技巧
这个不用多说,面试技巧也要靠实操训练嘛。精细的面试准备,不但能让我们更好的应对面试,也能更清楚的了解(目标)行业内企业的现状。
4、不要一味看高薪跳槽
这话得罪的是职场人,不是说好的不要搞毒鸡汤的吗?你怎么反而站在老板那边忽悠咱不要看薪水?
知乎有个问题: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该怎么办?
我一直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对于职场人来说,跳槽首先看的是职业发展,说俗一点就是未来的钱。
刚毕业的同学,几个公司比价,真能高个 2000-3000 的薪水,已经是雇主能给出的最优厚价码了;如果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到了 35-40 岁时,薪水差距能达到 50 万以上。我有和我同岁的大学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了,我这厢还只是人一半……让我哭一会儿去。
如果在一家企业,我们确定我们会有好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去,无论给的钱是不是多,即使不多,未来我们能把这钱捞回来。
如果要细分,那么未来的钱,还要看行业的未来和具体岗位的细分。
5、别太早想着斜杠跨界
南都周刊今年找我约稿写“斜杠青年”,而我的态度是年轻人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斜杠中年。
《双重职业》这本书的作者麦瑞克·阿尔伯最初用的词是 Slash —— 翻译成斜杠,“青年”完全是译者的发挥啊。
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场“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大多是 30+ 的中年人:
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滑翔伞玩家的王石,美赞臣高管同时写出 10 万+微信文章的薇安;PPT 专家/大学生导师/社团运营专家的秋叶大叔,创业者/生涯规划师/畅销书作者的古典;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帆风顺的李叫兽(自媒体/营销咨询顾问/百度副总裁)也要将近 30 岁了。
哪有刚毕业就杠上开花的?请先把专业做精细了。
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有些自诩为“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读过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这本书,仅仅凭听到的道听途说和自己的猜测,树立了一个自己眼里所谓的“斜杠青年”。
作者表示这个锅她不背。麦瑞克对于想做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提出过忠告:
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不要指望同时以三个身份开展三个职业。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斜出特色,杠上开花。
6、能聊天不代表沟通能力强
我打过交道的不少年轻小伙伴都认为:善于沟通 = 性格外向,能聊天能侃大山。认为自己很能聊的小伙伴们当然不吝惜将出色的沟通能力放在自己的简历上就来投递咨询公司的岗位了。
事实上,沟通能力并不仅仅说你口吐莲花,拽上客户吧啦吧啦侃上小半天,唬得客户一愣一愣滴。
在我看来,沟通能力首先在于听,听懂客户的需求,更能听懂弦外之音——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参加过一个培训,隐约记得考官出过一题:如果客户做出错误决策时,应该如何说服他?有人说讲述过去的成功案例;有人说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说服客户;而正确答案是继续听,了解客户为什么会这么说,而非急于说服客户。
提问也是沟通能力中重要的部分:
客户说准备来年上一套弹性福利体系,身为咨询顾问可不能点头回家做方案去了。为什么客户会有这种想法?是全球总部的要求?还是员工调研的反馈?抑或是竞争对手上了这样的福利?
出色的顾问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ask effective question 是顾问培训中的必修课),迅速了解客户决策背后的原因。只有了解了客户需求背后的动因才能提出靠谱的解决方案。
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们,很容易想当然,又怕问多了露怯(我当年也这样),于是乎,干活就靠猜:领导应该是这个意思/客户估计要的是那个东西。闷头苦干,然后发现完全不是对方要的东西,遇上脾气暴的主,还会发火训自己。
小伙伴不免怀疑人生,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人看到?
我教各位从一个小技巧入手,每次别人在说的时候,立即拿笔记下来;别人说完,你确认一遍:“领导您希望我们做的是 ABC 三点,对不对?”,等到领导/客户确认后,再接着邮件补刀:
我们刚刚开会达成三点内容,分别是 ABC。接下来,保持定期更新:A 完成了 B 还在做 C 还没开始启动。让对方心里有底。
7、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开挂光环
的确,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开挂的很出色的天生赢家,但和我们有半毛钱关系吗?
那些开了挂的赢家,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她开挂背后的各种因素,甚至会故意隐藏部分关键信息;更不愿意让吃瓜群众知道,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复制他的开挂人生。
更可怕的是,单纯迷恋别人的开挂,很可能被人收智商税。
举个例子:
罗振宇在多个场合说明拒绝被存量绑架的观点时,最常举的例子是,2013年,自己卖掉了房子和车。
但在今年年初,罗振宇在一场演讲中又说,当时自己确实卖掉了房子,「但后半句我没有说,我到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实际上,比北京房价涨得好,然后,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由此得出结论:「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一条:甭管听谁忽悠你的,责任你自己负,因为,别人不会把他选择的所有维度参数都告诉你。」
提及此事,罗振宇满脸的「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我当时一直在说(买股票),只不过没有公开说而已……我就算没有这些,我先卖了,然后我改主意了,买了,不行吗,这不是公民的权利吗?」
那位知乎上被热议的 Molly 妹子,一年 300 多天在旅游,成绩从来不耽误。都因为人家一边旅游一边学习,不用睡觉啊,你服不服?
我建议各位刚进入社会的小伙伴们:
不要太花精力迷恋别人怎么开的挂,你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如多看失败者的经历,从中吸取教训。
8、职场上不要全靠自己,要找师傅
职场上很流行一句鸡汤:
学生时代有老师,到职场上就要靠自己,别指望有人教你。
咪蒙在《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里也说过类似的话: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来指导你。
职场上同样需要老师,需要有人指导新人。我承认,确实有不少职场老人不愿意传授经验,给新人培训指导,受益最大的除了职场新人外,还有企业啊。所以公司有义务指导新人,有义务激励老员工指导新人。
没有老师,我们新人也许也能摸索出成功的路,但那必然更加艰辛。实际上帮助新人迅速融入,对公司的发展也很有价值。
企业没有意识到培训新人,让新人迅速上手的重要性,而有些老员工担心新人抢了饭碗,故意不教新人,反而编出毒鸡汤:职场都别指望有人教你。
对于这种企业,职场新人能躲就躲 —— 这是不欢迎新人的文化。你在这里即使能通过百倍努力获得成功,但这种程度的努力可能已经让你在一个友好环境下,取得 3-5 倍的成就了。
新人进入职场后,要以谦虚的态度抓紧时间找自己的导师,如果找到,别人给了你帮助和提点,记在心里。未来有机会,记得感恩。
职场不断发展,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也在调整。多年来坚持要求员工着正装上班的 IBM 如今也主动建议员工日常只需休闲装办公,更不要说那些为老板挡酒,抱老板大腿才能晋升的毒鸡汤了。
8090 一代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抵制反对那些固有的、恶劣的、所谓的职场潜规则,共同打造更人性化的职场氛围。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