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历:跳槽是"80后"的集体浮躁症?
2008-07-17 08:26:00 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网信息中心 作者:小杰采编 浏览46次
武汉某大学新闻学硕士生杨洋在走入社会的三个月里,已经连“跳”三个单位,穿行三个城市,从武汉到重庆再到广州,她表示:“也不知道能在这里呆多久。”
杨洋不是个例,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413万人,其中有六成(约250万)未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有近70%(约117万)会在一年内有一次以上的工作变动。这群人在求职市场中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强。有人认为,“三月之痒”是“80后”的“集体浮躁症”,人事专家认为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发展。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每一个频繁跳槽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或为家庭,或为爱情,或为发展空间,理由各不相同,我们何必横加指责?
常有人拿出麦田里摘麦穗的典故,来说明大学生不应该频繁跳槽。在麦田里,眼睛始终盯着下一个,确实有可能到最后摘的还不如自己一开始摘的麦穗大。但是,如果你只满足于手上的,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摘到更大的。流水不腐,人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才能寻求到更大的发展。即使,最后我们没有能取得预期的成功,那也不要紧,毕竟我们努力过。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与“老人们”相比,“80后”确实更喜欢流动。这种流动不能仅仅归结为浮躁。如果他们能在原单位,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何必要频频出去,在城市之间“流浪”,寻找更好的岗位,寻觅更好的发展机会?
人力专家说,“转行时,求职者将面临更大挑战。”这一点,难道大学生们不知道?他们每次转行,都会面临更大挑战,可为了理想,为了生活,他们依然要转行,依然要直面更大挑战。跳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果能在原单位实现更好的发展,他们何苦于跳槽?
专家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微软工作了5年以上,他的工作经验应当是比较可信的”,如果一个人频繁跳槽,“我们则对他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持保留态度”。可事实上,有几个公司如微软一样,给人提供全面发展机会?如果一个大学生进入微软,他会频繁跳槽吗?而让大学生们在一些公司里呆够五年,然后再决定离去,那工作经验可信了,可人生有多少个五年可以等待?
频繁跳槽确实不利于职业发展,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只能选择流动。也许有人确实“这山望着那山高”,可有更多的人跳槽是因为“这山”确实很低,风景很差。对他们,我们应该理解,也许可以引导,但不必指责。今天,已经不是我们当初“一进定终生”的年代了,他们有跳槽的权利,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更有跳槽的理由。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如果这山真的好,何必非到那山去呢?
责任编辑:xiejie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