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辞职的黄建翔在地铁广告和电视里仍然不断露面,他不辞辛劳地对所有看到的人说,找工作,找××网站。不得不承认,上互联网找工作,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条
求职的必经之路。
当一些人奔波在一场场
招聘会之间时,另一些人则把重点放到了
招聘网站上。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
招聘正成为与传统
招聘分庭抗礼的一支力量。
网络
招聘业快速发展
上世纪末,网络
招聘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悄然兴起,短短几年间,网络
招聘已与传统媒体
招聘、人才交流会三足鼎立。
根据CNNIC的报告,目前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23亿。从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网民获取
求职招聘信息都占25%左右的份额。这说明网络
招聘已是网民广泛采用的服务。
与此同时,就业压力推动着网络
招聘行业快速发展。从有关统计看,去年大学毕业生413万,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加上495万毕业新生,今年要
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经济增长迅速,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就业压力增加,传统
招聘方式落后等原因,都是促使网络
招聘日益升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和强大的就业需求,必然直接推动网络
招聘行业的快速增长。
网络
招聘能否超越传统
招聘 近年来,传统人才
招聘的缺点,越来越受到
求职者的批评。传统人才
招聘一般采用人才交流会、相关媒体刊登
招聘广告等,信息传播范围和时效有限,企业
招聘成本高。中华英才网的
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
招聘会已不是
求职应聘的主要渠道。
而网络
招聘成本低、选择面广,
招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受到了需求双方的欢迎。华夏基石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表示:“效率低下是传统
招聘会的最大痛楚。”一份来自iClick调研社区的数据显示,对
招聘会认同感“比较满意”的人只有21%。
与传统
招聘相比,网络
招聘不断提高的成功率也是吸引
求职者的重要原因。据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介绍,3月1日中华英才网启动“2007春季网络
招聘会”,两周内有八万多名
求职者投递了简历,这相当于好几个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参会人数。该网站目前已累计使260万
求职者成功就业,而这个数字是其注册用户的1/5,这个就业率比
招聘会高了数十倍。
但是,与传统
招聘会相比,网络
招聘的重要缺陷之一是网络
招聘无法让
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对此张建国表示,实际上这一点目前对网络
招聘来说已不是问题。通过
招聘网站提供的“视频
招聘”服务,用人单位和
求职者都可以将自己的介绍放在一段视频中,方便彼此了解详细情况。
问题与前景
不少专家指出,在繁荣的背后,国内的网络
招聘市场还不成熟,网络
招聘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创新不够。国内近2000个人才网站模式大同小异,网站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信息未细化,难以满足个性需要。其次,
招聘市场地域分割严重,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第三,信息不对称,致使
求职者与
招聘企业对网络
招聘的信任度不高。
业内人士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看,网络
招聘将面临的一个新趋势是,市场集中化程度将会提高,传统模式下的网络
招聘企业将面临整合,专注细分和模式创新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特点。
实际上,国内实力雄厚的
招聘网站,近来都在细分和差异化上做文章,以便为用户提供更贴近需要的服务。张建国举例说,大学生毕业了,不想挤
招聘会,可以参加“春季网络
招聘会”;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可以去“伯乐谷”看专家的分析;想知道职业行情,可以看“就业指数”;想进一步发展,可以进入高级人才库。“目前这种服务在用户中的反馈非常好,这说明差异化、细致化、简易化将成为今后
招聘网站的共同选择。”张建国说。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说网络
招聘取代传统
招聘还为时过早,但随着中国互联网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
招聘形式必然会更加普及,并推动整个国内网络
招聘行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