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要求]
一、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一)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依照法定程序产生
雇员:工会代表或民主推举代表,半数同意。
雇主: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选。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委托人数不超过本方代表人数的1/3)
权益平等:建设权、否决权、陈述权
(二)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1、 一方提出协商意向书,另一方20日内答复
2、 协商前5日,提供有关真实情况和资料
3、 协议草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
4、 双方达成一致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本,正式协议文本经双方首席代表盖章成立
(三) 工资协议的审查
1、 报送期限:签订后10日
2、 审查单位: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3、 审查期:收到协议15日内,进行审查
4、 结果:《工资协商审查意见书》,如未收到视为同意,该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5、 接到已生效的协议书,5日内进行公布
(四)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
雇员和雇主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向书,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
二、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一)信息采集
方法:抽样调查
范围: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城镇企业
抽样:等距抽样
内容:上一年度企业有关职业(工种)在岗职工
全年工资收入及有关情况
时间:一年一次
(二)价位制定
从高到低排列,确定某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位数(前5%-10%)、中位数、低位数(后5%-10%)
考虑指导价位产生差别的原因
不同职业(工种)的价差:来自于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职业(工种)的价差: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及劳动者层次等因素影响
指导价位的低位数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区别:
最低工资标准:有法律约束力,相同地区最低工资只能有一个。
指导价位的低位数:是市场自然产生,不同职业低位数不同。
指导价位制定的原则:
1、市场取向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三)公开发布
时间:每年6-7 月,每年一次
形式:文件、资料等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9大类)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三、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四、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六、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七、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八、 个人安全劳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九、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能力要求]
一、 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
(一) 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8类)
(二) 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审核程序(7步)
二、 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安全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
特点:客观可能性——劳动保护的必要性
可避免性——劳动保护的可行性
三、 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
(一)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二)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奖惩分明
(三)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
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工艺;场所设计优化;劳动组织优化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一、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 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纠纷,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人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是双方利益矛盾、冲突的体现。
特点:
1、当事人是特定的。(企业——劳动者或其团体)
2、内容是特定的。(标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3、表现形式是特定的。
(二) 劳动争议的分类
1、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
2、按争议的性质划分
权力争议、利益争议
3、按争议的标的划分
劳动合同争议
安全卫生、休息、福利等争议
奖酬、培训、奖惩等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等
(三)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争议的内容(劳动权利义务)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
2、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使得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二、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1、 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
2、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
3、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
1、 协商:争议双方采取自治的方法解决纠纷
2、 斡旋:自我协商失败的情况下,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互递信息,传达意思。自愿斡旋、强制斡旋
3、 调解: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争议处理过程,并提出建议,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4、 仲裁:仲裁机构对争议事项作出的裁决决定。约束力、强制力
5、 审判:法院依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的诉讼活动,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