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与非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逆转。中国的经济转轨体现出“体制外”先行的特点,即民营经济率先发力,这其中的一大奥秘在于民企对高管实施高强度激励。2006年前民营上市公司高管人社部薪酬始终高于国企。2006年直属国资委的149家央企高管平均年薪53.1万,902家国企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34.5万,463家民营上市公司31.7万,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首次超过民企。2007年,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平均人社部薪酬57.4万,高出民企30%。2008年,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增长16.02%,为各类企业增幅最高。2009年,上市央企高管平均年薪31.3万,比民企高61%;上市央企CEO平均年薪61.6万,比民企高28.8%。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CEO人社部薪酬为67.60万,比非国有上市公司CEO高16.3%。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水平整体上超出民企,表面上看是由于国企的盈利状况超过了民企,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企占有了包括廉价的资金等更多优质资源和特权,而且恰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强化。相反,民企的政策与市场环境未见明显改善。
高管人社部薪酬与普通员工人社部薪酬差距扩大。长期以来,政府对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的管理一直持谨慎态度,一大原因是担心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人社部薪酬差距过大。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改革从个别地方试点迅速扩展到全国,并于21世纪初基本突破了政府设定的底线。2002年上市国企高管平均人社部薪酬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是12.7倍,2003年达13.6倍,2006年为24.3倍。2008年149家央企高管平均人社部薪酬53.1万,为同年全国城镇职工年均工资的24.3倍。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CEO平均人社部薪酬为67.60万,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9倍。问题不在于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增长多快,而在于普通员工收入没有实现等幅上调。尽管我国国企高管与员工人社部薪酬的差距远没美国那么严重,然而,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人社部薪酬差距扩大的速度却相当可观,这对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转轨大国而言,足以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人社部薪酬结构倾向短期。2005年美国公司高管人社部薪酬结构中,基本人社部薪酬占25%,奖金与长期激励计划占63%,公司补贴占6%,特殊津贴占5%,这与我国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结构形成较大反差。2008年国企上市公司长短期人社部薪酬占比如下:
随着公司中国有股的增加,高管的短期人社部薪酬比例上升,长期人社部薪酬占比相应下降,国企高管人社部薪酬中长期激励不足问题比较明显。出现这种状况某种程度上与国企高管的行政选拔相关。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度报告的统计,在此前10年间,国企行政一把手平均更换次数为2.1次,而股份有限公司为1.3次,有限责任公司为1.3次,集体企业为1.2次,股份合作制企业为1.1次,私营企业最低为0.3次。显然,仅国企行政一把手频繁更换这一事实,与长期化的分配激励相比,实施更短期的分配激励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