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信息(2009年第六期)
一、浙江人创业热情高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下,浙江人创业创新的热情依然十分高涨。省工商局今天出炉的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全省内资企业数量、个体工商户总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等,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
据省工商局统计,至今年6月底,我省实有内资企业66426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57%,其中私营企业540262户,比去年同期增长6.97%;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21470.38亿元,同比增长14.92%,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1686.21亿元,同比增长16.77%。嘉兴、舟山和绍兴三地,新设内资企业数增幅最大,分别达17.9%、12.6%和11.8%。
引人注目的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全省新设第三产业企业30869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63.8%。
尽管经济气候的波动使个体创业不易,但至6月底我省实有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954648户,同比增长5.76%,这显示了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停征,政府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及下岗人员的从业优惠等政策利好的出台,明显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农民的创业热情更令人振奋。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873户,出资总额76.7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9.7%和176.58%。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种植业、农产品销售、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业,表明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免税收政策,以及我省推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等推动农民创业的政策利好带来的作用,正逐渐释放出来。
二、浙江经济半年报出炉回升弥足珍贵破局有赖转型
机械设备的需求正在减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冷热。
更为可怕的是,目前无论是大大小小的投资客,还是普通民众,似乎大家都已经开始为下一轮的通胀作出准备,资本纷纷涌入股市、楼市。但是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股市和楼市的虚假繁荣总会有破灭的一天,是那时候的破灭显然不是简单的两个市场的崩盘,而是直接重创整个经济体。
慎言“率先复苏”
记得在金融危机刚刚袭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浙江经济颇有信心,并提出了“率先复苏”的宏伟目标。然而,随着今年数据的不断公布,我们突然发现经济发展依然有较大的困难。
“其实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就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很多先发优势,在面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都变成了劣势。比如说,外贸出口曾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但面对海外市场的萎缩,外贸依存度极高的浙江经济显然受伤最重。
而民间资本在危机中对于投资的谨慎,同样也让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走得异常艰辛。而对于浙江经济来说,要想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既需要大手笔投资与“国家队”进场,更离不开民营资本,特别是中小民营资本的草根性责任担当。
其实,今年上半年浙江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投资的大规模扩张,而民间投资似乎还没有做好“接力”的准备。即使是创投领域,他们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也非常谨慎。比如,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到今年5月份,浙商创投还没有投出去一单。
因此,在还没有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情况下,真正的复苏对于浙江经济来说仍然有些遥远。
转型才是真出路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拿用电量来说事。然而这一指标却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既然之前,很多人可以将GDP增长而用电量降低解读成经济的产业转型成功(高能耗产业转成为用电量更低的第三产业),那么现在用电量回升,是不是也可以解读成产业结构又重走老路呢?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上半年浙江出现了一个“异动”,上半年浙江出口机电产品241.4亿美元,下降25.3%。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89.8亿美元,下降3.1%,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形势明显好于机电类产品出口。
显然,这一“异动”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恢复。“国家当初降低出口退税率就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现在又调回来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但如果把经济的复苏寄托于走老路上显然是不妥的。”
其实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早在2007年已经出现了困局,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问题暴露得更突出而已。因此,对于浙江经济来说,转型才是真正复苏的出路。
而这里的转型当然不是让所有的浙江传统制造业都转行做别的。浙商创投副总裁华晔宇就认为,目前浙江很多资本从实体经济转移到创投领域其实也是一种转型升级。但这一转移的前提是做好实体经济。
因此,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浙江经济来说,产业链转型成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之前,浙江制造更多的是初加工。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企业把产业链转型到那些附加值更高的设计、创意阶段,当下产能过剩等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三、从3.4%到6.3%的科学发展路线图——浙江省半年经济运行指标解读
3.4%和6.3%,是浙江省一季度和上半年的GDP增速指标。
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特征明显的浙江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首当其冲,一季度GDP增速降至全国倒数第二。面对困难与压力,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以坚韧、冷静、理性、作为的态度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在经济环境不利的阶段,近3个百分点的增幅,其含金量不同以往。指标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凤凰涅槃”,经过这番洗礼,一个新的浙江将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崛起。
形势越严峻,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季度仅有3.4%的GDP增幅,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逼着浙江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逼着各级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表示,全省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总体反映。眼下既要只争朝夕保增长,确保浙江这列火车头不减速,又要把危机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借势推动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解决。
形势越紧迫,走科学发展之路越不能动摇,就越不能只顾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顾全大局,咬定9%的全年增长目标不放松;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推进转型升级不动摇;三是坚持不搞重复建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增长,不放弃市场调节,尊重经济规律。
一幅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图景逐渐清晰——
6月中旬,两架满载企业家的包机从义乌机场直飞阿联酋迪拜,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赴境外办展会。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说,形势越是困难和严峻,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就越要有为。义乌市将今年确定为“市场拓展年”,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乌市场万里行”,这次境外办展拉开了万里行的序幕。
杭州市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说,政企联动才能更有效地攻坚克难。他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一遍遍地走访银行、一家家地走访企业。“困难时期,政府出招就要又快又重。”洪航勇说。
面对危机,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巩固国外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做深省内市场。在外贸上,浙江省对自营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给予50%的保费补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行“港区联动”“多点报关”等服务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内贸上,运用工业转型等资金,加大支持品牌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在投资与消费上,浙江省除抓项目、保民生外,不断创新“巧招”,抓住农村蕴藏的巨大建房需求推动农民住房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危旧住房改造。全省上半年村庄整治建设投入3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2亿元,拉动农民、集体和社会投入23亿元。省里决定未来4年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按平均每户投资25万元测算,将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2500亿元以上,可带动十几个行业发展,从而开辟一条“扩内需、保增长”的新渠道。
形势越严峻,越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强调,不能幻想浙江经济在“早回落”之后能够自然实现“早回升”,全省必须上下动员、齐心协力打一场“保稳促调”的攻坚战,除主攻二产外,还要稳定一产、提升三产。
嵊州市是闻名天下的领带之乡,前不久,由巴贝集团等6家公司共同投资的物流公司成立。这是当地出现的第二家联合物流公司。市领带协会副秘书长周庆余说,两家领带行业的物流公司可以让更多企业腾出手来进行产品研发与升级,改变生产企业过去自购原材料、自办运输的“小而全”形态。
嵊州市两家物流公司的出现并非偶然,浙江省去年就实施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今年还推进千家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既在金融危机下表现出了“避风港效应”,也在浙江省上半年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在全省上半年6.3%的增长中,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为5.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5%;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投资新热点,上半年三产投资增长20.5%,使得过去以工业为主要支撑的浙江经济有了“新引擎”。
与此同时,浙江省有选择地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工业。这些曾经的“短腿”正在转型升级中慢慢变长,同现代服务业一起,将在金融危机后成为浙江发展的巨大动力。
除增量调整外,改变工业“低、小、散”布局的存量调整也是工作的亮点。浙江省今年一方面抓好“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一方面确定并重点扶持145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为特点的浙江省,开始加快培育自己的“经济航空母舰”。
不久前,舟山金海湾船业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拿到中国船级社迄今为止颁发的国内船舶行业最大吨级的质量认证证书,并与海航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就是存量调整的硕果。
形势越严峻,越需要叫响“新四千精神”
在玉环县的浙江万邦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尽管烈日炎炎,可舒适的空调办公室依然留不住心急如焚的董事长陈春沐。近几个月来,他手提电脑与无线网卡从不离身,几乎一半时间在外走访客户,寻找市场。
顺应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生产汽车配件的万邦公司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由过去为大车整车厂做配套转为兼顾小车,2月份就新购设备,投资小车配件生产线,并寻找新客户,产量二季度开始回升。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说,在陈春沐身上,显现了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应对风险“自调节”特质,也显现了民营企业家的韧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创业初期的浙江企业家们曾用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让浙江从资源小省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市场大省。现在面临着新的闯关,浙商的“草根韧劲”又唱出新篇。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把它概括为“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
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新四千精神”被赋予更多的内含与外延,在金融危机大考的历练下,企业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性和成熟。在台州市的国内缝纫机行业龙头飞跃集团的厂房外墙上,悬挂的“新公司、新起点”条幅引人注目。飞跃集团总经理邱继宝和他的企业已从财务危机阴影中走出,愈挫愈勇,实现了核心业务重组。
“新四千精神”下浙商的理性与成熟,让浙江上半年经济运行更为科学和健康。一季度GDP3.4%的增速背后,是工业增加值的下降。可令人欣喜的是,工业产销率却在上升,产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都在下降。专家分析,不少企业有意识地消化库存、回收账款以降低经营风险,这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修复”。一季度的艰难调整之后,浙江省上半年工业增加值首次实现0.5%的正增长,增幅比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为拉动整体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钱塘潮涌,无有止息。正如飞跃集团跌倒重起一样,正如从3.4%到6.3%一样,勇立潮头的浙江人正在迎来一个更有活力的未来。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 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启首航,长度超过航母 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6日,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24116标准集装箱的“地中海泰萨”轮靠泊宁波舟…[详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一行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并召开绿色修船转型发展座谈会。中国船协…[详细]
2021浙江就业援藏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关于就业援藏的部署要求,鼓励和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来浙就业创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详细]
李克强考察宁波人才市场,最关心的是灵活就业 李克强5月24日下午考察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现场问得最多的是灵活就业。在一家信息公司摊位,他问一位应聘兼职网约送餐员的小伙子…[详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