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导 读
按照省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安排,5月5日至5月9日,吴家曦局长率调研组赴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蹲点调研。通过访贫问苦、走访农户、深入企业、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农民解决难题,蹲点调研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本期专题发表吴家曦局长在蹲点调研期间的手记。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是帮助农民
脱贫致富的前提
——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蹲点手记之一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是蹲点调研的第一天,心里充满了很多期待。说实在的,我不会忘记自己出生于农村的生活背景,对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民的淳朴耿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自从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对农村的生活也有了一些陌生。这十多年来,我心里一直牵挂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致富问题,虽然也经常到农村去调研,但是还从来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在农村蹲点调研过,说来心里仍有些愧疚。这次一接到省委关于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我就马上组织局有关处室商量蹲点调研的相关事宜,提出三点原则:第一,蹲点调查,不能扰民,不给村里增加负担;第二,解剖麻雀,不走过场,不能来也匆匆去也空空,要充分做好调研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出调研成果;第三,虚心请教,腿勤、手勤、口勤,多走访农户、多记录他们的真实想法,多向他们请教问题。
在去蹲点村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何在最有限的几天时间里了解更多的情况,那要进一步压缩行程,多走访几家农户、多考察几家企业、多开几次座谈会,因此在路上我就对事先安排好的行程进行了调整。
甫到村里,就被眼前村民们的热情所感动。村书记蔡志森拉着我的手说:“听说省局的领导来我们村蹲点调研,村民们都要赶来看看。这在我们梓誉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我们村的光荣,是值得写进我们村史的一件大事,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梓誉村的关心和支持。领导来调研,我们村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村书记的一席话体现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浓浓深情,更表达了对党和政府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渴望。下午召开的县乡座谈会,让我对这份渴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磐安县是全省欠发达县,双溪乡位于磐安县西北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人少地少,属工业经济控制性发展区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乡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4050元,生活还较为贫困。乡党委书记韦鸿飞谈到:“这几年,县、乡党委和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来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是很困难,因此恳请上级领导给予我们更多的政策扶持。”应该说,国家和省里每年财政补贴欠发达地区的经费不算少,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力度不算小,农民脱贫致富的干劲也不算小,为什么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不够快,农民生活的改善成效仍然不够明显,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想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形势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和农民发展所急需的东西认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倾斜。因此,要真正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需要我们真正走到农民中去,去倾听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的困难是什么?需要出台什么样的措施?
微小企业的困境该如何破解
——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蹲点手记之二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天气晴)
昨夜我彻夜难眠,重新体验了乡村的“三叫”生活。上半夜窗外青蛙鸣鸣作响,下半夜鸟儿叽叽鸣唱,天蒙蒙亮广播响响播讲。虽然少了城市的许多喧嚣,但却多了份乡村的闲淡雅趣。这里的村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淳朴而勤劳。
一大早村书记和村长陪着我走访慰问了7户困难家庭,他们中有的是中风老人,有的是癌症病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气管炎患者。虽然他们贫困体弱,但都强烈地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现在我还无法忘记蔡光仁老人拉着我的手落泪的情景。我想党和政府除了要给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以外,可能更多的还是要坚定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他们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
创业无疑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之一。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蔡志平的话最具代表性。他告诉我,现在在农村办厂越来越难,前几年依靠机遇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工厂发展很快。但是这几年,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一个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甚至超过了东阳、义乌等地。第二个是木材价格上涨很快,本地的木材越来越少,大多需要从外地进货。第三个是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越来越高。第四个是资金受到困难,难以融资。农村只有信用社,商业银行没有在广大农村布点,农民创业过程中碰到资金问题只能到信用社贷款,并且额度小、手续烦琐。第五个是土地受到制约,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可是村工业功能区里根本无地可用,很难争取到多余的土地,希望县里能给村里安排20来亩地。就因为这些原因,村子里有些厂也搬到了东阳,有些人因此放弃创业到外地打工去了。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我省很多地区农民创业的共同难题,一村一家一户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大量的工作。在土地上,要利用政策资金帮助他们建立小企业创业集聚点,建设标准化厂房,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在成本上,指派专业创业指导师进村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用工制度,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在交通运输上,帮助他们建立企业联盟,通过统一订货、统一出货、统一运输,降低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在资金上,充分利用我省已经建立起来的融资担保体系,向欠发达地区小企业融资倾斜,建立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虽然进一步了解了情况,清晰了一些思路,但困难群众的殷切期盼和企业家的困惑仍然困扰着我,今夜又将是个不眠夜。
让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百村
示范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蹲点手记之三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天气晴)
通过二天的走访和座谈,我深切体会到,农民的创业致富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我们了解情况,摸清民情,同时也需要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创业。为此,昨天晚上我和调研组的同志商量,觉得有必要了解下欠发达地区百村农民创业示范行动的落实情况。
早上的日头刚上来,在乡会议室,我们就请来了磐安县农民创业示范村的10位负责人,请他们谈谈具体情况。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大家普遍反映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百村示范行动计划好,3个没有列入的村提出了强烈的愿望。他们反映,农民创业起步难,技术缺乏,资金缺乏,信息不灵,难以找到合适的创业门路等,这也是农村农民创业开始面临的共同难题。
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加强对示范村开展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答疑、诊断、营销及各类培训;利用各类人才的优势,对示范村进行科普宣传,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指导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政策支持,适当给予示范村资金补助,推进村企结对等。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策制定的有针对性,就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裕
——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蹲点手记之四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天气晴转多云)
按照日程,今天的安排是召开村代表和党员恳谈会,了解村集体发展,协商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趁着还没开会的空隙,我到村里又转了转。
听着潺潺的溪水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走在蜿蜒的村中小道,新式小楼鳞次栉比,小村充满生机活力,但到处可见的破旧民房和违章建筑,随处可听的家庭手工作坊传出的刺耳声也显得很不和谐。村长蔡中平感慨地说:“这几年村里很多人都通过办厂致富了,楼也盖起来了,小汽车也买了,但是还有很多村民的生活很困难。村里也一直在想办法,让大家共同体致富,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门路。”
在梓誉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0.8万元,这几年为了维护蔡氏宗祠、钟英堂等省级文保单位,进行村庄整治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已经负债十几万元。由于个人企业都刚刚起步,处于建设阶段,无法叫企业赞助,而村里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
个人富裕不是富裕,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这次省委号召领导干部下村蹲点,就是要为农村理思路、送服务、办实事。在全省,像梓誉村这样一个耕地较少,以农业为主、开始走向工业化的欠发达农村并不在少数,要实现共同发展,我觉得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鼓励农民创业,尊重农民的创业意愿,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
其次是要明确发展思路,结合这几天的调研,我向村民们提出了建设“文化村、山水村、相框村”的发展目标:建设“文化村”要充分挖掘梓誉村“理学名宗”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历史文化古迹的社会效应,把历史底蕴作为产业发展的底蕴基础;建设“山水村”要加强优美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梓誉村的山水自然生态,把生态保护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建设“相框村”要延伸木制品加工的产业链,实现分工协作,把一村一品产业做大做强,把产业发展作为文化挖掘、生态保护的支撑,实现三村合一、有机协调发展,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村庄空间,明确区块发展重点,实现生产生活分离。老村要以文化挖掘和生态保护为主,建设成为村民居住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农家乐。新村要以发展产业为主,但必须注意环境保护。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把发展集体经济与相框经济、标准厂房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相框经济带动集体发展,通过标准厂房出租稳定集体收入。
蹲点调研是个好形式
——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蹲点手记之五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中雨)
这几天的蹲点调研,让我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感受很多:
——蹲点调研,眼睛向下,重在摸清民情
我知道,欠发达地区农民生活苦、创业难,但是到底有苦、有多难,这次蹲点调研让我有了切身体会。蹲点调研是个好形式,好就好在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住农民房,吃农家饭,看农民的生活,听农民的声音,察农民的困难。如果不实实在在地沉下心来,情真意切地和他们交朋友,就掌握不了真实情况。虽然他们对我们反映一些苦恼,但说的都是心里话,都是实情,这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盼,也是我们制订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在想,要以这次蹲点调研为契机,把梓誉村作为我们省中小企业局长期的一个联系点,作为我们机关干部到农村的调研点,作为我们局指导发展的帮扶点,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形成双方互动机制,把蹲点调研的各项成果落到实处。一周时间过的很快,我期盼下次能再来农村蹲点调研,和农民交朋友,看农村新变化。
——创业创新,更新观念,重在找到门路
我们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既要解决贫困农民的由贫转富、先富农民的再创业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村集体的共同致富问题。在调研中我发现,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仍然是以生存型为主,从事的仍然是传统产业,产品利润仍然是靠低成本获取,创业阶段仍然处在资本积累时期。如何想办法推动他们向机会型创业转变,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充分把握这些特点和趋势,因势利导,尤其是要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多出新思路,例如三村合一的发展目标,新老村统筹规划的发展布局,生产生活分离的发展理念等。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汲取农民智慧,就能引导他们走出一条新型创业的道路,省委“两创”总战略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注民生,心系小事,重在攻坚破难
农民是淳朴善良的,他们反映的很多问题看上去似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购置体育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在老街建设道路护栏,保障村民安全;修缮文保单位,保护和开发古村落文化等等,但实际上都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如果我们把蹲点调研中了解到的这些“小事”、“难事”都能放在心里,尽力办好每一件事情,那么群众的心就会和我们贴的更紧,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