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2013-07-15 18:09:56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2002 年7 月19 日,河南郑州的一场特大雹灾,将一汽集团郑州销售公司刚售出的178 辆轿车砸出了许多凹坑,有的“重伤”车辆“伤口”竟然多达20 多处。这场持续25 分钟的特大雹灾将远在1800 公里外的吉林长春一汽集团的王洪军从幕后推动了台前。因为修复这些车需要使用当时最顶尖的德国式不用泥子打底的车身修复工艺,只有“中国钣金王”王洪军会这项技术。仅用18 天时间,王洪军带着6 个钣金工就让这批受灾轿车修复如初。
在一汽集团,王洪军并不从事轿车售后维修工作,他所从事的是车身整修工作。这个工作,在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正式名称叫做“钣金工”。2006 年,“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从1000 多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新中国产业工人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有多长,可用什么来丈量?有专家用一个形象比方“从头到手”的距离来阐述。“从头到手”生动形象概括了“两高”人才队伍,即知识创造型的高科技人才与心灵手巧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在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我国涌现出了王洪军、窦铁成、巨晓林、郭晋龙等一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技能人才楷模。
但这支队伍数量不多,还面临后备技能人才接续不上的现实困境。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各类人才,无论数量、层级还是类别,必须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相互支撑,发挥作用。用这样一种系统思想反观社会现实,就能够发现我们国家在
宏观人才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多年以来,我们比较重视科技人才,这是对的,但是相较而言,对技能人才忽视了,以至于影响了人才整体效能的发挥。”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说。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三大矛盾
据全球领先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飞速增长。到2020 年,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着2400 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如果中国到2020 年成功填补这一缺口,那么中国的GDP 将可望实现2500 亿美元的增长,比香港或以色列的经济总量还大。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2010-2020 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也指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需求约为11577.3 万人,短缺927.4 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3067.1 万人,短缺为105.8 万人。据该需求预测研究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刘军分析,未来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三大突出矛盾,一是总量矛盾突出,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能劳动者需求结构和形态特征不断变化。
对此《2010-2020 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课题组建议,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着眼于建立技能劳动者开发的长效机制,坚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并重,规模问题与结构问题并重。“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高技能人才规划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端带动战略,进一步缓解高技能人才瓶颈;另一方面要开源固基,重视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培养”。刘军建议道。
“面对供需差距,无论是政府,公众还是企业都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应对这样高速增长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麦肯锡全球董事Li- Kai Chen 建议中国把握技能人才需求。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阶段即将结束,中国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队伍在减少,但劳动者素质要求更高,而且技能必须符合快速增长的经济部门的需要,比如高端制造、批发与零售贸易以及健康与培训等。技能人才短缺现状为何难以改变分析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政策制度原因。尽管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技能人才得不到社会应有承认与尊重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奥运冠军举世瞩目,政府部门层层奖励。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相比于奥运冠军,得到的来自政府、社会的关注、支持、激励都不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奖励。”“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体现在技能人才身上,往往还只是一句美好的口号。社会地位不高直接挫伤了人们学习技能、争当技能人才的热情。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心理作怪。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对青年择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加之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空间狭窄,“做得再好也是一辈子当工人”,这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当技工,直接影响了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据了解,我国城市孩子们普遍不愿意上技校,家长宁可节衣缩食,送孩子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以期将来出人头地。目前60%-70% 技校生是农村孩子,他们上技校并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没钱上大学。在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中,技工比例占到了大多数,形成了橄榄型结构,而我国却出现了哑铃型结构,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大增,而技能人才却成为稀有人群。
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存在缺陷。“现在企业缺的就是合格的标准操作人员。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看,人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瓶颈,我们公司今年就有将近2000人的缺口。而目前很多高校并不了解企业需求,高校教育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其实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应用型人才。”某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郭艳刚道出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到底如何转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这是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来自教育领域的政府官员反思道。
再说说企业方面。许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给予技能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不少技工是劳务派遣的身份;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则关心不够。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力也不愿培养人才,只使用不培养现象较为普遍。即使技能人才自费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或者职业资格考试,企业也常常以生产任务重为由不允许。在相当多的企业里,技能人才持证上岗成为一句空话。即便是有的技能人才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却在收入分配中得不到合理体现,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如企业技工人才流失,技工转行、技能人才断档等。
经济转型给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新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新要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实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人员。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能人员。
另一方面,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此外,提升企业竞争力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先进的设备要靠人来操作和维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加快企业产品优化升级,都对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比这些要求,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近年来各地频现“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严重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如果我们忽视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不但很难改变我国长期停留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最低端的状况,而且很难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分依赖,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说。
责任编辑:abler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