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截至6月19日,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其工资增长基准线大多在14%左右,其中新疆和天津基准线最高,达16%,北京基准线最低,为11.5%。
去年,各地出台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也大多在14%左右。各地出台的工资指导线并不具有强制效用,仅仅为市场提供参考,尤其是在集体工资谈判的时候,可以有所凭依。
尽管工资指导线不可能直接带来实际工资的增长,但以往的经验表明,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452元,同比名义增长1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4556元,同比名义增长18.3%,实际增长12.3%。
因此,职工平均工资适度上涨应该可以预期,不过,考虑到税收等因素,居民到手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能有多大,还值得期待。
应该看到,当下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要想让居民收入跑赢CPI,跑赢GDP,增幅达到两位数,恐怕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很多民众对此信心不足。
昨日,央行公布的2012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2%,较上季下降1.7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该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8%,增速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
居民对增收信心不足,导致消费增速下降,并非孤立的事件。眼看上半年即将结束,如何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民众信心,还需要减税等实质性的政策出台。
“减税”实际上就相当于“增收”。应该说,去年个税起征点大幅上调,给中低收入民众带来的增收效果相当明显。不过,很多民众仍然认为,起征点应该提高到5000元。按家庭征收个税的呼声也持续多年。这些建议如果被采纳并实施,就相当于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送出了一个“民生大礼包”。
实际上,去年个税起征点上调,我国个税收入并没有减少,仍然实现了25.2%的增长。上一次个税起征点调整之后,当年个税收入也是不减反增。这说明,减税对于经济来说,具有良性促进作用。
另外,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垄断,缩小私营与非私营单位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均工资为42452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工资为24556元,前者是后者的1.73倍。这并不令人奇怪,大家不难发现,很多职工平均收入较高的企业多属垄断行业。
当下,直接将某些人的“蛋糕”分给别人或许并不容易,但是一些利润和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完全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共同做大“蛋糕”。
年中将至,近期或将有很多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利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发布,期待这些政策能够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让民众看到工资收入上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