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 >> 职业指导 >> 穷人与富人的距离0.05厘米(中)

穷人与富人的距离0.05厘米(中)

2014-08-28 10:25: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砍柴人  浏览46次 

    续上篇:穷人与富人的距离0.05厘米(上)

    穷人与富人

    审时度势,从穷人到富人的驾驶证
    4穷人要的是小而康 富人要的是大而豪

    其实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并非志同道合的人,克拉克是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移民,年纪比洛克菲勒大11岁。两个人无论从民族、血统、性格、年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那时英国非常强大,号称“日不落帝国”,克拉克本人也因为自己曾经是英国人而高傲自大,喜欢摆老资格,做事刚愎自用并且好为人师,张口就是大英帝国如何优秀,闭口就是欧洲怎样先进,根本不把穷小子洛克菲勒放在眼里。
    克拉克那种天生贵族的性格谁都受不了,更不要说精明的洛克菲勒了。可是,洛克菲勒并没有因此和克拉克散伙,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资金上并不占优势,再加上创业初始,如果与克拉克分开自己更加薄弱,什么事都做不成。于是他就忍了下来,甘愿在公司里充当老二。
    他们的公司并不大,与其叫做公司,不如叫小店,实际上也是小店。由于人员少,资金弱,只能做些小本生意赚些小钱。当然,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此,更不甘心听克拉克瞎指挥。他在寻找机会,想让克拉克真正明白,他才是最有资格做老大的人。
    洛克菲勒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前面提到了向汉迪贷款,给农民做抵押金,以收购来年的谷物。)合伙开公司做生意的人很多,但做得好的却比较少,能够做大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人。
    两个穷人是不能合伙的,穷人都有穷人的心理,自私、猜疑、阴损、狭隘是穷人心理的主要特征。两个穷人无论以前多么要好,只要有了利益之争,就会不顾一切地拆台、下黑手、内哄、甚至对簿公堂。不但做不了生意,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穷人显著的特点就是宁可让陌生人富,也不能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合伙人比自己富。为了不让这些人赚到钱,自己可以出卖良心、朋友、机密,反正什么招损就使什么招。损人利己的事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做。什么事都能接受,就是不能接受熟悉的人比自己富。
    穷人都认为自己最聪明,最有本事。人中充老大,手中要有权。为了手里那点权力,嫉贤妒能,刚愎自用。宁可不赚钱,也要维护手中权。听不得半点不同的意见,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哪怕再有本事,哪怕他给公司创造天大的利润,也要杀之而后快。
    穷人是做不了生意的,更做不了大生意。如果赚到了钱,就不择手段地往自己手里捞。如果亏了本,就拼命地推卸责任。功劳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他人的。
    穷人自己的毛病很多很多,这也是其受穷的根本原因所在。
    洛克菲勒是个富人,他虽然看不起克拉克,也就做个心知肚明算了。但是他没有随波逐流,洛克菲勒知道自己如果让克拉克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公司除了亏本倒闭就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他没有拆台、捣乱,而是发挥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的实力,做出了漂亮的事情,让事实告诉克拉克该退居二位了,他才是真正的老大。
    老大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洛克菲勒是位出色的富人,这样富人的鼻子能嗅到十公里以外黄金的味道。由于他研究政治,关心政治,预感南北战争即将开始,便立即付诸行动,要向银行大量贷款,囤积货物。
    克拉克当然看不到这一点,他仅看到市面萧条,经济疲软。在他看来,这时候还向银行贷款购物的人,不是疯了就是神经分裂,因为谁也不会买你的货,除非你把货卖给鬼,到时候恐怕连鬼都没钱。
    洛克菲勒手中握有公司的决定权,果断地运用权力向银行办理贷款。老朋友汉迪也知道洛克菲勒是个商业奇才,这样的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更不会做亏本的生意,所以又一次把钱借给了他。
    有了钱,洛克菲勒亲自督战,马不停蹄地进行疯狂的采购,把市面行情低落的盐、高级火腿、铁矿石、谷物粮食、棉花等战争必用品,尽全力统统吃进。
    洛克菲勒如战争指挥家,指挥着他的购物大军分秒必争地利用手里的资金疯狂地囤积货物。当他的货物全部到位之后,战争也随即打响。战争的范围越来越大。
    欧洲正好发生了寒灾,农产品价格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老天又助洛克菲勒,原打算可以赚三倍的利润又多出了一倍。
    穷人做生意,富人也做生意,二者都想赚钱。穷人有穷人办法,富人有富人的主意,二者的手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穷人做生意,眼睛盯着的是手里的算盘和手里的银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金钱经,这样的人在商场里只能算得上是菜鸟级别的,在棋局中只能是臭棋篓子。只在乎一兵一卒的得失,只盘算脚下的一步,想杀对手又怕伤自己,患得患失。
    富人做生意,眼睛盯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考虑的是时局发展之必然。胸装天下事,一叶知春秋。这样的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在乎一车一炮的得失,抢时机,占有利地势,控制全局,要的是结果的胜利。
    做生意,首先做一个富人,然后再去做生意才行。
    洛克菲勒了解克拉克,知道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他缺少富人应具有的魅力和魄力,更没有富人的头脑和胸怀。这样的人,只能适合做些倒买倒卖的小本生意,过撑不死饿不着的日子。
    即使这样,洛克菲勒还是没有与克拉克分手,他在等待时机。
    1895年8月27日,位于宾洲西北部产油河边上的泰塔斯维尔镇传出了惊人的消息,在这个距克利夫兰不远的镇上钻出了石油,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过当时的人们好像还没有注意到它会给人类社会历史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用的主要照明工具是蜡烛,原料来源取自于海中的鲸鱼。但由于长时间的滥杀滥捕,鲸鱼的数量开始一天天地减少,到最后已经很难捕到了。人们从欧洲传来的知识中知道了石油可能精炼成照明用油取代蜡烛,而泰塔斯维尔镇钻到了石油的喜讯给了人们极大的鼓舞。
    当时的移民人犹如当今中国的民工,一旦嗅到什么地方有发财的机会,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蜂涌而至,泰塔斯维尔镇的石油使得千千万万的人,争先恐后地向宾州挤来。
    一向做事喜欢先发制人的洛克菲勒也感受到了石油开采给美国带来的震撼。在其后爆发的南北战争中,洛克菲勒不失时机地大发其财。但就眼前的情况而言,尽管洛克菲勒深切地知道,又一次发财的机会已经来临,但他更明白,发财的时机尚未成熟。洛克菲勒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人,于是决定还是冷眼旁观一段时间方为上策。
    安德鲁斯是个化学家,他在听说泰塔斯维尔镇钻出了石油以后,马上取了原油样品,开始进行各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安德鲁斯的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结果告诉他: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灯油,远胜过煤炭液化油,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更成为他独创的秘密武器。
    安德鲁斯有技术,但没有资金。没有资金,任何发财的机会都会擦肩而过。他想到了克拉克,想与他合作。
    克拉克充其量也就是个有钱的穷人,想挣钱又害怕赔本,一时间犹豫不决。安德鲁斯后来听说洛克菲勒才是公司的决策人,便想找洛克菲勒,克拉克又担心自己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万不得已表示他和洛克菲勒出资250元给安德鲁斯。
    250元能解决什么问题?安德鲁斯直接找到了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早就把目光盯上了石油,但他知道现在并不是直接参与的最好时机,他又知道安德鲁斯绝对是他的摇钱树。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答应出资4000美元给他成立“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
    安德鲁斯也因此了解了洛克菲勒,觉得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相比,前者才是真正的活财神,更具有帝王的气质,是他日后更好的合作伙伴。
    洛克菲勒尽管没有加入到石油行列,但他更加关注石油。他亲自奔往产油地,进行实地考察,作了多次悄无声息的调查,得到很多真实可靠的数据,对石油的前景有了更明确的估计。
    由于人们都盲目地大量开采石油,造成供大于求,石油市场价格下跌。对此,克拉克没有想到,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惶惶不可终日。
    富人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洛克菲勒预料到石油工业腾飞的时刻即将来临,于是便以72500美元的价钱,买下了他当初花4000美元开办的公司,并把不能成大事的克拉克逐了出去。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不可能长期合作,这是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弥补的差距决定的。
    穷人可能和富人共患难,但绝对不能与富人有福同享。穷人追求的是小而康,他们对财富的承载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穷人的气质使他走不出穷人的樊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更高的追求。这样的人在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给公司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他的地位和财富已经让他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富人追求的是大而豪,他对财富的承载能力是不可估计的。当他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数量时,他就会点燃财富的引信,财富就会爆发出更大的威力。
    洛克菲勒知道他的事业少不了合作,但这时他对合作伙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想起了佛拉格勒。
    佛拉格勒是一个经商奇才,可以说与洛克菲勒志同道合,二人都看出了石油不可估量的前景。判断相同,魄力相当,两个人一拍即合,立刻成立了“洛克菲勒·安德鲁斯·佛拉格勒”公司,开始了石油帝国的创建。
    佛拉格勒是一个眼光敏锐,看事入木三分的人,而洛克菲勒作风稳健,思考周密,雷厉风行,二者相辅相成,合作起来如鱼得水。他们的公司在二人的运作之下迅速扩张壮大,成为了石油业执牛耳者。
    1879年底,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他也搬进了豪华庄园,真正地成为控制一国自然资源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用25年的时间,从一个打工的穷小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对他来说,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的距离只有25年。
    25年,洛克菲勒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不,不是改写,而是证明。他本身就是富人,亿万资产只能证明他是真正的富人。
    在羡慕洛克菲勒的同时,再想想穷人,做个富人是穷人最大的愿望。穷人也为实现这个愿望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奔波着。但是,也许穷人弄错了一个概念——富人和有钱人的概念,穷人可能追求的是有钱人而不是富人。
    有钱人与富人是有很大差别的,有钱人可能是个穷人,富人可能没有钱。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没有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这就是有钱人和富人的差别。有钱人只能拥有装钱的口袋,富人有赚钱的办法和头脑。
    有钱人看中的是钱,富人则看中赚钱的办法。当然,富人总会使用钱,更了解钱最应用在什么地方。

    穷人与富人
    审时度势,从穷人到富人的驾驶证
    5穷人会糟蹋钱 富人会使用钱

    1896年,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总部纽约百老汇路26号,他退休了,搬到了波坎铁柯庄园。
    穷人总是很了解别人,关注别人,他关注别人的程度往往要超过自己。他什么都了解,就是不了解自己。富人则不同,他不仅了解别人,更了解自己。富人为了使自己的事业得以更好地发展,能把事业交于强于自己的人去经营管理。穷人不相信任何人,怀疑任何人,他宁可把自己的事业在自己手中断送也不会交于别人。
    退休的洛克菲勒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六点三十分起床,七点到八点看报纸,然后吃早点。退休后的他工作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他多采用电话形式向各处指示工作,偶尔也到办公室走走。
    洛克菲勒每天早上十点到中午打高尔夫球,正午休息,午后三点用午餐,然后做点娱乐活动。晚上七点吃晚饭,八点到十点听音乐,然后入睡。他每天都是这样轻松有序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正是这样,在退休后他又生活了四十一年。
    笔者有一位穷朋友,借着改革的春风发了大财,几年之间成了人们所说的“大款”。他以前是农村生产队的拖拉机手,生产队解体后用拖拉机跑运输,赚了钱以后把拖拉机换成了汽车。由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家业也由一辆汽车变成了十几辆,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公司的老总。
    口袋里面有了钱,心头也就长了草,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这位朋友就专门做些款爷做的事。酒店里狐朋狗友吆五喝六,桑拿浴里拥三抱四,赌场里一掷千金。踹了糟糠之妻,找了个小老婆。理由是赚钱过百万,房子要新,老婆要换。
    他觉得自己是个富人,富人什么都能做。可是他就没有弄明白,无论你是穷人还有富人,有三样东西谁也赌不起:一是女人;二是毒品;三是赌博。
    这位朋友从骨子里就是一个穷人,只是在特殊的季节里一不小心成了有钱人。由于他的财富承载能力有限,不但没有驾驭金钱,反而却被金钱驾驭,成了金钱的奴隶。他在金钱的魔掌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最初,更找不到自己的未来。
    他什么都赌,包括他赌不起的女人、毒品、赌博。辛辛苦苦二十年的事业,被他用两年就典当得净光。二十年前他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有健康,还有拼劲。二十年后他连这些都没有了,只能面对着凶神恶煞的债主。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穷困而死。
    洛克菲勒是位富人,富人绝对不会被金钱所累,因为他知道他的钱应该从什么地方来,更知道钱最应该到什么地方去。
    洛克菲勒特别关注慈善事业,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赠都超过100万美元。
    他的第一笔人生巨额捐款用于教育。在1889年,他拿出60万美元建立一所新的芝加哥大学,在以后的10年捐款总额是3470万美元。到1912年,捐款高达4500万美元。他不但捐款于教育事业,还给黑人事业捐款。
    他的第二笔巨额捐款用在医疗。他于1901年利用20万美元的赠款协助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在控制流行性脑膜炎、黄热并寄生虫病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另外在细菌学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研究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由于资金充足,网罗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医学人才,购置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研究设备,经过苦心的努力,研究所里的科学家经过努力获得了几项诺贝尔奖金,对医疗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
    洛克菲勒用在慈善事业上的钱总额在5亿美元以上,成为美国历史上捐赠私产最多的人之一。
    只要你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只要你生存于人类之间,你的一切就应该属于这个人类,你的财富多与少,都是人类对你恰如其分的肯定与证明,你就应该用感恩的方式生活着,而不是一味地掘取与掠夺。社会回报你的努力,你也应该回报社会的支持。
    穷人无论有钱还是没有钱,都是把自己从人类从社会中使自己独立出来,他们只能用自己的财富证明自己高高在上,却不想苍天在上,他们用金钱给自己给人类制造麻烦,掘取掠夺到最后一刻。
    这样的人无论他怎样的有钱,最终他还是要回到他的最初。穷人,最终还应该是一无所有的。
    富人永远清楚自己,更清楚自己的生存氛围,他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得想办法把生存氛围变得更好,而不是愚蠢地把自己逼得连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
    不只是洛克菲勒如此,真正的富人对此都有相当的认识。
    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宣布:在他587亿美元的财产净值中,他只会留给每个孩子1000万美元的财产,其余的全部交给慈善机构。
    世界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也宣称:他的子女们很难从他那里获得巨额财产,子女们如果能从他那里获得一个子儿,那就算他们走运。巴菲特曾说过:“那种只要以为投对了娘胎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目中公平的观念。”
    住宅建筑装饰材料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说:“遗产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负担。”紧接着他又说:“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百万富翁,那么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决定把自己8.5亿美元的股份全部捐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
    这些真正的富人多数是白手起家,对自己,对人生,对环境进行了层层突破,获取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对他们来说,不是上帝的赐予,更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
    他们是富人,所以他们了解财富的内因与外延,更知道财富的真正意义。他们把自己的巨额财富交与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子女,那是因为他们更明白,一个稳定、文明、发展的社会秩序才是子女们一切的保证,没有这个,别的都是奢谈。他们的子女也只有生活在高度文明,高度发展的国度里,才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些富人认为,他们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他们就有回馈社会的义务,而孩子则应该自谋生路,因为社会需要公平的竞争。这些富人并不是不爱他们的孩子,而是不想让孩子成为现成的亿万富翁。他们知道每个人对财富的承载能力不同,如果自己的孩子仅是一个比较幸运的穷人,那么财富不仅让孩子坐享其成不思进取,还会殆害社会。
    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杜克家族是美国烟草公司的创立者,该家族成员杜克指出:她始终无法摆脱巨额财产带来的影响,受此影响,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所以,她一生孤独。
    伍尔沃思财团的继承人巴巴拉,虽然有巨额财产,但同样不幸福,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追逐男人身上,而那些男人与其说是对她感兴趣,不如说是对她的钱感兴趣。
    如今,美国的富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坐拥亿万家财不一定是件好事,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有可能把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而我们当中的一些父母却都为了孩子的前途、钱途奔走忙碌,为了一个责任,一个瞑目,一个交代,可谓是用心良苦脑汁绞荆这种思维,就是穷人穷怕了的思维,也是一种穷人思维。

    穷人与富人
    第四章 胆识过人 从穷人到富人的健康证
    文章导言

    在同一个时代,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有的人财运享通、飞黄腾达,有的人则是食不裹腹、朝不保夕。谁都不愿意作穷人,可是天下仍然有许多穷人。穷人为了变成富人,可谓朝思暮想,百觅千求。穷人和富人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几十年。然而就是这么长的距离,有的人却丈量了一辈子。
    社会上从来就不缺乏财富,而是缺少发现。穷人发现了财富并获得了财富,那么他就由穷人变成了富人。富人拥有财富,如果不知道利用财富驾驭财富,那么他就会由富人变成穷人。当然,发现财富也需要机遇、机会,很多人就是在等待机遇和机会的过程中渐渐蜕变的。有的能化茧成蛾,有的则终其一生一无所获。
    穷人,宣泄的方式是埋怨;富人,宣泄的方式是征服。穷人总是以祥林嫂式的埋怨打发掉所有属于他的宝贵的时光,并错过属于他的机遇机会,一直过着穷有穷的理由、捉襟见肘的日子。富人则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概,征服着别人,征服着世界,最后他们拥有了整个世界并操纵着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富有的倒霉蛋,他也许最有权利埋怨时代,最有权利咒骂那个该死的社会。他也生于富人家庭,有着幸福的童年,可是这一切在一夜之间突然都失去了,他还险些进了牢房,当然,他没有犯法也没有做坏事。飞来的横祸不得不让他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糊口,他当过搬运苦力,为了攒钱当过每天工作十六小时的电焊工。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遭受战争苦难和经济危机的时候,却点石成金,成为富可敌国的富豪。在他去世时,留下大小船只400余艘,大大小小的企业难以估计。
    此人便是娶了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遗孀杰奎琳,有着“机缘船东”,“战神”,“风流船王”之称的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
    穷人总是在看到富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才扼腕叹息:曾经有一个能让我变成富人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并没有珍惜,现在想起来悔恨不已,假如再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穷人总是在“假如……”、“如果……就”中耗掉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浪费了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热情,终日不得不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苦苦奔波。穷人一生面对的是生存而不是生活,或者是把生存当成了生活。
    千里马与平凡驴所走的距离是一样的,千里马日行千里,风云叱咤,风光无限。平凡驴日走万圈,朝九晚五,默默无闻。只不过千里马的平台是世界与战场,而平凡驴的平台是槽厩与磨道。
    总之,富人有富有的原因,穷人有贫穷的理由。但是有一点要记住,人穷不能怨社会。与希腊船王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的财富相比,我们是彻彻底底不折不扣的穷人,但与他的生存时代相比,我们又是无比幸运的人。然而,在他的面前,我们又是无地自容,因为我们与他之间也许只有0.05厘米的距离,而就这0.05厘米的距离,我们一生也许都无法跨越。这个距离也许就是真正的穷人与真正的富人之间的距离。

    穷人与富人
    胆识过人,从穷人到富人的健康证
    1穷人想改变生活 富人想改变命运

    穷人想改变生活
    富人想改变命运
    在土耳其西部濒临爱琴海有一个港口城市,原名叫士麦那。士麦那地处伊慈密尔。伊慈密乐是一座工业极其发达,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的城市。
    1906年,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在伊慈密尔市出生。奥纳西斯的父母以经营烟草生意为生,赢利不少,所以日子过得十分富足。奥纳西斯有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由于父母经营的是烟草生意,所以会经常与一些船运老板洽谈有关运输方面的事宜。这时候,奥纳西斯总是在一旁。他对这一切并没有表示出反感,相反却觉得很有兴趣。因此,奥纳西斯从小就接触并掌握了许多烟草行业的术语,而且还体验到了商场的气息。在父母与一些商人洽谈生意的时候,奥纳西斯就仔细认真地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他十分欣赏沉稳而又精明的这一类商人,所以经常效仿,以期待自己也朝着这一方面发展。
    没有不善于观察、思考和学习的富人。在富人的眼里,什么东西都是有用的,即使现在没有用将来也有用。由于善于观察、思考和学习,也就善于发现。也正是他们有这样的习惯,才能审时度势,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
    穷人是不善于学习、思考和观察的,或者懒得学习、思考和观察,他们更适合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他们是为了用而学习,而不是学习为了用。
    穷人总是到用佛的时候才去抱佛脚,在他们眼里,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会有用。他们向来就认为知识来源于课本、课堂、培训班,机会来自于毕业证上的文字。
    事实上,一切的机遇都来自于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发现。这种能力课堂上不会有,老师也不会教。要想做一个富人,首先就得做一个有心人,有大脑的人,而不是有头无脑的人。
    奥纳西斯对大海有着与生俱来的偏爱。他的性格略显内向,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动。他经常一个人站在甲板上,久久地面对着大海,在欣赏大海沉稳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性格。奥纳西斯在小的时候,心里就萌发了要驾驭大海的念头。
    喜欢大海的人,多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大海是善于包容的,同样也具有无比巨大的同化力。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不是武力,而是同化力。
    大海是吸纳百川才成就汪洋之势,一个穷人如果集天下小财于一身,同样富可敌国。
    富足的家庭经济,使得奥纳西斯有条件接受了很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在这期间,奥纳西斯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中学毕业以后,十六岁的奥纳西斯准备去德国读大学。可就在这个时候,土耳其占领了伊慈密尔,随后,全家人都被捕入狱,奥纳西斯也未能幸免。但由于他年龄还小,在监狱里没呆多长时间,就获准被释放了。
    出狱后的奥纳西斯回到家里,偷走了父亲锁在保险柜里的钱,搭船只只身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经商。在里斯本,奥纳西斯凭借着自己耳闻目睹而得来的商场经验,初战告捷,小赚了一笔。拿到钱的奥纳西斯立即返回了伊慈密尔,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几经周旋,终于将全家保释出狱。
    天灾人祸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常人,无法逃避战争带来的灾难。奥纳西斯在亲人入狱的情形之下,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绝望,而是利用自身的才能、智慧,进行有效的补救,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富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通过具体的努力来改变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如果奥纳西斯是一个穷人,他可能选择流浪、乞讨、向别人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从而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安慰,博得世人的同情。事实上,什么困难都屈服于强者。
    经过这一件事,奥纳西斯既懂得了道理,也受到了教育。
    父亲责怪他赎金付得太多,他明白了钱的重要性,也开始知道了用钱的尺度。
    伊慈密尔已经无法接纳奥纳西斯全家在此容身了,没办法,他们只好随着小亚细亚的难民一起逃往希腊。这是1922年9月的事情。
    当时的希腊可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港口,但它却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成千上万的难民。奥纳西斯全家像其他难民一样四处寻找工作,但没有任何结果。在希腊看不到一点希望,奥纳西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与父母及妹妹们告别,飘洋过海到美洲大陆淘金。
    放弃坏的东西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放弃暂时看着有用而将来是累赘的东西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一些东西迟早是要放弃的,早放弃就是智者,晚放弃就是愚者,不放弃就要遗憾终生。富人,是敢于放弃的,当然,他们的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收获。
    奥纳西斯在希腊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发展的机会,这与执著无关。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放弃了父母的蔽护,去寻找希望的乐土,也正是这一次放弃,才会有后面更大的发展。在盐碱地里是种不出好庄稼的,哪怕你是最好的种地把式。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但绝不可行。
    穷人是不敢放弃的,因为他们舍不得三瓜两枣。与富人相比,他们似乎更珍惜现在的一切,就像平凡驴比千里马更珍惜磨坊里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磨道上的平坦,还有磨完百斤黄豆,会有半斤黄豆的赏赐一样。
    穷人总是看重熟悉的生活氛围,熟悉的关系网,因为他们觉得放弃以后自己可能会一无所有,去远方追梦还不如原地固守、等待、煎熬。富人则不同,他们是不屑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因为他们是敢于修路、造路的人。在脚下修路,在心中思考路,在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造出路的地方造出路来。
    富人清楚地知道,别人走过路上,是没有财富的,即使有,也是别人丢弃的或者不屑一顾的散碎银子。别人修的路上没有宝藏,别人修路的目的就是挖光路两旁的宝藏。
    在前往美洲大陆的船上,奥纳西斯曾在一艘破旧的货船上打过工,薪水是每天23美分。对于奥纳西斯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是很重要的。奥纳西斯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并没有在这上面寄托什么,更没有满足。他最终的目的是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然后以此为跳板,以最快的速度尽早到达美洲大陆,以图更大、更好的发展。
    船是驶向阿根廷的,所以在它抵达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的时候,奥纳西斯就被这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吸引住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奥纳西斯周身上下除了在船上做苦工赚来的1500个法朗和几件日常生活用品以外什么也没有。他没有认识的人也不懂当地人通用的西班牙语。他打手势以向人表示自己的意思,一路寻到了希腊侨民居住区。
    在希腊侨民的帮助下,奥纳西斯在电话公司找到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电话公司当时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奥纳西斯为了多赚点钱,每天的工作时间都长达十六个小时,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地干。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奥纳西斯省吃俭用,不久,手里就有了一笔积蓄。
    从穷人到富人之间,有一个很难垮越的临界点。如果你跨越了这个临界点,你就成了富人,如果你跨越不了,那么就只能当一个穷人。
    穷人生来就是为了做事情,每做完一件事情,就需要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再获得回报。富人生来就是为了做事业,做事业的开始有可能没有回报,甚至是亏本,但是他真正地把事业做大做完善的时候,获得的回报可能是一个世界。
    奥纳西斯天生就是一个富人,富人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做事情。但他会把做事情看作是做事业的开始,他不会永远地停留在做一件事情上,哪怕这件事情已经改善了他的生活。富人想改变的是命运,穷人想改变的才是生活。
    奥纳西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因为手里有了钱而沾沾自喜,他反倒变得心事重重起来。他知道如果只是在电话公司做一个电焊工,是永远也不可能有大发展,有好前途的,而他的目标却志在干一番大事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奥纳西斯认识到,要发财,做企业家是最好,似乎也是惟一的选择。他发誓要让自己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为此,他迈出了通往成功坦途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扎根阿根廷,而设法加入阿根廷国籍。
    真正的富人永远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准备干什么。而真正的穷人却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活着,哪怕自己整天地喊着活着没劲。富人的等待是为了寻找不鸣则矣一鸣惊人的机会,就像猎人等待猎物的出现一样。富人的等待是注意力集中,不停地进行分析和思考,权衡着一切。而穷人的等待则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非常盲目地不知所措地度日如年。他也知道自己在等待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样的机会。

    穷人与富人
    胆识过人,从穷人到富人的健康证
    2穷人只明白赌的目的 富人能掌握赌的规律

    穷人只明白赌的目的
    富人能掌握赌的规律
    奥纳西斯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在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以后,他开始辞掉了电话公司的职务,一个人出来闯天下了。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并结合自身的体会、感受,奥纳西斯敏感地察觉到可以在希腊香烟上大做文章。由于南美洲及阿根廷的香烟烟味比较浓烈,没有希腊香烟那么柔软,这使得许多居住在阿根廷的希腊人都抽不惯。而当时市场上却很少有人经营希腊香烟,所以有很多人都托人从希腊往这边带烟。奥纳西斯想,如里在这方面进行垄断,肯定会收益无穷。于是,他马上着手准备各项事宜。
    还是那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当别人都成为富翁而你还是乞丐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反思过:是不是自己亲手把属于自己的财富送给了别人?奥纳西斯对烟草可能有独特的感情,但是他可能更懂得成为一个富翁的前提就是使别人更开心更快乐更方便。所以他就想让许多想吸希腊香烟的人吸上希腊烟,这样他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达到他的目的。
    同样是希腊的一个穷人和富人,同样吸着南美洲及阿根廷有强烈刺激味的香烟,穷人可能是一边吸一边骂:“南美洲这些烟商智力可够差的,连一根香烟也做不好,你看我们希腊的香烟就是好,柔软而不刺激。”骂归骂,抽归抽,说不定心中还有自豪感。于是托朋友从希腊带些烟回来,分给其他人,让他们品尝正宗的希腊香烟,仅此而已。
    那个希腊富人可能是这样,比如奥纳西斯。他会从中看到商机,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他会想方设法让所有想吸希腊香烟的人吸上希腊香烟。
    对于烟草业,奥纳西斯可以说是相当熟悉的。他根据手里的资金情况,开办了一个手工卷烟的作坊,生意不错,收入也相当可观。可是随着希腊烟在阿根廷的迅速推广,奥纳西斯的手工作坊就越发显得力不从心了。面对着市场上希腊烟供不应求的现状,奥纳西斯果断地做出贷款决定。筹到一笔钱,买来一台卷烟机,专门生产希腊香烟。
    希腊香烟广阔的市场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奥纳西斯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拥有了差不多100万比索的资金。但这还不能让奥纳西斯满足,他还想赚更多的钱,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他把目光转移到了烟草贸易和烟草运输上。
    穷人如果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船,哪怕是一条小船,都会感到心满意足,因为这条船足以让他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如果再有多余的船,就更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会整日行走在无船人中间,昂首阔步,一掷千金,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有船。
    富人如果有了一条小船,他就要把小船换成大船,把大船换成航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一条船做不到航母的级别,一次海啸台风就会轻而易举地毁掉自己的一切。
    从事烟草贸易和烟草运输,这是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的,而奥纳西斯尽管有了一些钱,但还很难负担这两项开资,因此,他曾从事过烟草走私。虽然这样的行径听起来不太光彩,但这其中,奥纳西斯成功地避开了法律的惩罚,而迅速地积累起了巨额原始资金,并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站稳了脚根,几乎垄断了希腊香烟在阿根廷的市常在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以后,奥纳西斯开始收手从事非法的走私买卖,而转入正规的贸易活动。他租了一艘船,将阿根廷的羊毛、谷物和皮革等运往希腊,由父亲帮助销售,然后再从希腊往阿根廷运大量的烟草。奥纳西斯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很快就成了希腊侨民中的名人,在阿根廷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1930年,24岁的奥纳西斯凭着自己是希腊产品最大的进口商,国家最大外汇提供人的双重身份,及在阿根廷的知名度,被希腊政府任命为希腊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总领事,这使得他步入仕途有了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在政界,奥纳西斯虽也是如鱼得水,但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在大海上,他要做船东,在大海上航行,驾驭大海。于是,他便利用职务之便,租借了更多的货轮,使自己的进出口生意规模不断地扩大,跻身于百万富翁之列。
    正当奥纳西斯的事业一帆风顺,在大海上畅通无阻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突然袭来,破坏了一切。整个世界都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和考验,奥纳西斯也同样不能例外。但奥纳西斯毕竟是奥纳西斯,他不仅没有在这次危机中沦为牺牲品,反而趁机崛起,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壮大了自己。
    人生来好赌。穷人好赌,富人也好赌,只不过两者赌的的方式不同。穷人赌,那是盲目地去赌,妄想通过一把小赌来换取一个大世界,他只知道赌的目的,却不知道赌的规律,所以他们在该赌的时候赌,不该赌的时候也赌,最后只能输掉人生,输掉资本,死心踏地地去做一个真正的穷人。
    富人也赌,但富人去赌的时候头脑清醒,该赌什么不该赌什么心里清楚,该什么时候下注下多大的注计算得准确无误,赌一把能得到什么输掉什么早就算计好了,那才是真正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穷人敢赌,却无法控制赌局,把命运交与苍天安排。富人敢赌,那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即使是输了,也是为了输得其所,更何况没有一个富人为了输而去赌的。
    奥纳西斯是敢赌的,他赌源于他对市场发展规律了如指掌,对市场变化洞悉准确。
    人们在危机中显得惊慌失措,而奥纳西斯却以他特有的先见之明及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契机,找到了一个千截难逢的大好发财机会。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物价肯定要下跌,反之生产不足,求大于供,物价又会回升,甚至可能会暴涨。那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低价购买商品,等到经济复苏时再高价卖出,这其中肯定有大利可图。
    穷人在时代混乱的时候,心中充满的是绝望,他会感到世界末日真的到来了,一切都和他过不去,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把什么都看作是瘟神。富人在同样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希望,他相信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的厄运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过去,社会将会变得更好。总之,穷人的心态是消极的,而富人的心态是积极的。消极的心态只能让人等待,而积极的心态则会令人四处寻找机会。
    穷人在时代混乱的时候,会紧紧地捂住自己不算丰盈的钱袋,担心一不小心钱会飞出去找不回来,自己真正地沦落街头。所以,能不花则不花,能省则省,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富人则不然,他会大胆地站出来,把钱扔到该扔的地方去。
    奥纳西斯意识到这一点以后,马上就开始付诸实际,行动起来了。或许是与生俱来与大海有着解不开的情节,奥纳西斯把目光集中在了最没有保障的海上运输上。当时的海上运输已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所有的人无一例外地认为他必定要遭殃。可奥纳西斯却毅然决然地将全部财产抛出,进行了孤注一掷的豪赌。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要发展经济,离不开海上运输,一旦萧条的经济再次复苏,那么,他的投资将是一本万利,金钱会源源不断地滚进他的口袋。
    奥纳西斯最大限度地四处购买过剩和便宜产品,囤积居奇,以备日后赢利。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让奥纳西斯激动,最令他兴奋的消息莫过于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欲将六艘十年前价值200万美元的货船现以每艘2万美元出售。
    得到这一消息以后,奥纳西斯知道自己能否成为一个船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做出了决策以后,在无一人问津的情况下,奥纳西斯赶往加拿大,义无反顾地以12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6艘旧货船。
    全球经济面临着巨大危机,贸易运输也处于瘫痪状态,没有人能够理解奥纳西斯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何在。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呈越演越烈之势。奥纳西斯的六艘货船在手里,简直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有人对奥纳西斯说,赶紧转手将船卖掉,这样不至于赔得太惨,但奥纳西斯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危机一过,一切都会发生转变,货船必然会体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凡是超凡脱俗的企业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惊人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这一点也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先决条件。穷人认为一无所获的地方总是商机无限的。
    富人的财富来源于他们的投资,准确的投资为了更多更大的回报。投资就要有风险意识,风险越大,回报率也就越大。
    富人可以被风险击倒,但不会被击垮。穷人不敢承担风险,不承担风险也未必就没有风险,重在防守的球队永远成不了世界冠军,攻守平衡的球队才是最佳的球队。
    意大利国家足球队是强调防守的,有一球进便全队退防。正是这样,也就导致了他们在韩日世界杯上流下伤心的眼泪。世界上有一条真理,那就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穷人永远也不明白“舍得”的真正含义。不去舍,哪里会得?

    穷人与富人
    胆识过人,从穷人到富人的健康证
    3穷人怕斗 富人敢斗
    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濒临死亡的临界点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它有效地缓解了经济危机,同时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二战的爆发,需要大量的商船、货船运送大量军需品和日常用品。奥纳西斯的六艘货船起死回生,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成了运输业的“龙头”,而奥纳西斯也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了大船东。由于奥纳西斯成为船东的历程颇有些独特,被人称为“机缘船东”。
    在二战中及二战结束以后,奥纳西斯凭借着六艘货船,获得了难以估计的财富,这为他再一次腾飞和崛起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奥纳西斯顺其自然地跻身于希腊拥有制海权的巨头行列。财路越来越宽,船队规模也越来越大。
    拥有了财富,是成功的富人最好的证明。奥纳西斯在海运上一骑绝尘,招来了许多人包括美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用各种办法为难奥纳西斯。这让奥纳西斯承受了空前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忍痛做出让步:罚款250万美元,还答应购买美国的油船,并在这些船上挂上美国的国旗。
    在这个问题上,奥纳西斯感到不公平,对手没有和他用公平的商业法则竞争,他也对美国人失去好感,但他没有放弃美国,而是决定采取另一种方法与美国人打交道——那就是狠赚美国人的钱。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无法让自己的对手不存在。他们都渴望对手与自己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然而,这仅仅是他们自己善意的渴望。对手为了竞争的胜利,则会采用一切可用的办法一切可用的手段,包括明的暗的黑的白的,令你防不胜防。
    穷人如果遇到这样的对手,会恨得咬牙切齿,不是抱着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态度,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宁可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也拼个鱼死网破,再有就是怨天尤人,整日唉声叹气,像祥林嫂一样向每个人倾诉自己的不幸。
    这就是穷人的方式,这样做对自己是毫无好处的,只能浪费自己的激情、时间与精力。生活和影视剧是有距离的,谁也不能像秋菊一样为了一个说法去打没完没了的官司。鱼死网破也好,怨天尤人也罢,对手不会因你这样而消失,他们只能送你一个“无能”的称谓。
    一个人的成功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征服了自己,征服的对手,征服了困难,才会得以成功。世界不会按你的意愿而改变,但它会因你的努力而改变。
    富人绝不会像穷人那样做些无聊而且无用的事情,对手的各种手段他们都会接受,因为他们永远都比穷人更能接受客观现实。
    奥纳西斯虽然受到美国人的不公平待遇,但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美国站住脚,才会成为真正的海上霸主,他会以更巧妙的办法来狠赚美国人的钱。
    马拉多纳是贝利以后的“足球皇帝”。他只有1.68米的身高,在足球场上与别的高大队员进行身体对抗时常常会吃亏。也正因为他是马拉多纳,在每次踢球的时候都会受到对手特殊的“照顾”。对此,马拉多纳没有过多地计较,他知道作为一个球员,给对手最大的打击就是把球送进对方的网窝里,让对方的守门员多次把球从自己的大门内捡出来。
    再看我们的某些球员,一旦球场上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围追裁判,就是对人不对球,甚至还罢踢。
    不言而喻,穷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富人知道自己现在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自己这一生要干什么。
    二战结束以后,有许多人都在惶恐不安中担心又一次经济危机的降临。奥纳西斯却以他独特的思维肯定不但不会发生经济危机,而且经济还会复苏。而在这其中,石油能源将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销品。石油耗费量的增大,必然会刺激船运费的高涨。奥纳西斯又一次抢先别人一步,抽调出一大笔资金,投入到新油船的建造上,为日后聚积财富做准备。
    富人之所以富,因为他们比穷人更能先知先觉。社会的发展表面上看起来是错综复杂的,但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
    富人明白这些规律,所以能抢占先机,独领风骚,人无他有,人有他精。穷人却总是循着富人的脚印前进,拣些富人舍弃的残羹冷饭。
    1953年到1955年期间,虽然并没有出现能源危机,但阿拉伯的石油还是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谈论的同时,既羡慕又嫉妒地注视着阿拉伯酋长和他们的国王以及垄断开采阿拉伯石油的阿美石油公司和它的股东们。
    每个人都想分享阿拉伯石油的巨大财富,并纷纷前往这片土地。但阿美石油公司已经对这一产业进行了垄断,根本就无法界入。结果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953年的夏天,奥纳西斯携妻子蒂娜·利瓦诺斯乘“克里斯蒂娜”号私人豪华游艇抵达了吉达港口。
    奥纳西斯的成功倚赖于他超乎常人的判断力和决断力,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他常人不及的胆略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阿美石油公司拥有对阿拉伯石油的开采权,他只是在开采时付给沙特国王相对比例的开采费。而开采出来的石油再由他们自己的油船运送到世界各地。奥纳西斯通过仔细研究和琢磨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国王之间的合同后,发现其中有一个可钻的空子,那就是合同中并未说明沙特不可以用自己的油船来运输石油。
    发现这一点以后,奥纳西斯对沙特国王宫殿进行了闪电式的访问,鼓励沙特国王建立自己的油船队伍。这一建议正中沙特国王的下怀,但他却没有立即表态。奥纳西期为使沙特国王尽快做出同意的答复,先后请了沙特阿拉伯的反美运动领袖、民族主义分子、和国王及王储关系比较密切的查马尔·候赛因及原希特勒德国的国家银行总裁雅马尔·沙赫去阿拉伯去游说沙特国王,接受奥纳西斯的建议,并建立一个有奥纳西斯加盟的沙特阿拉伯油船公司。
    经几番游说,各酋长们基本同意,老国王谢世,新国王继位之际,奥纳西斯略略施展一些交际手腕,于1954年1月20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签署了《吉达协定》。“沙特阿拉伯油船海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奥纳西斯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
    《吉达协定》的签署,给阿美石油公司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他们开始进行全面的反击。在各种报刊媒体上对奥纳西斯进行强有力的怦击,证明他的野心勃勃。
    继阿美石油公司后,“飞马”、“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伊朗石油公司等各个石油公司又紧接着对奥纳西斯进行了围攻阻截。奥纳西斯孤军奋战,但却并未被击倒,反而越战越勇。
    在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奥纳西斯的同行们怕奥纳西斯不断地壮大而抢了自己的生意,联合起来一致反对奥纳西斯,使他腹背受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而与此同时,沙特王国在美国所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妥协,单方面撕毁了《吉达协定》在外界舆论及美国强大的压力和攻势下,奥纳西斯最终失败了,在这其中,他损失了十亿美元。
    奥纳西斯是冤枉的,但他没有和沙特国王打官司,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是谁。他的举动已经侵犯了全世界大石油公司和本国船东的利益及美国政府的利益,以他个人的能力想与全世界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
    这位永远知道“舍得”含义的富人,舍出了十亿美元,并非什么也没有得到。在1954年,他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人,他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被他的精明和胆识征服。
    奥纳西斯后来也这么认为,他风趣地说:“我损失了十亿美元,当时我好心疼,可是没想到我因此而名声大振,做起生意更加顺手,这十亿美元就做无形资产的宣传了,也是有赚无赔啊!”
    从那以后,奥纳西斯所从事的商船运输业得以神速发展。从1951年到1955年,他拥有的总吨位数从一万吨发展到五万吨,这在当时的石油运输业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
    奥纳西斯虽然遭受了失败,但他并没有在失败中沉沦,相反,打击使他变得越来越坚强。他冷静地观察着时局的变化,侍机再度崛起,向更高的目标跃进。
    奥纳西斯从一个逃难的流浪者到世界闻名的富人,根本的原因是他拥有富人的头脑和智慧,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尽管他在这个过程中失败过,但他的失败源于他的挑战。在挑战中失败的人是英雄,是受人尊敬的。
    回首再看看我们自己,单位和集体,面临着跨世纪的变革,同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却举足不前,相互观望。很多机会,就是在我们观望与等待中悄然流逝,失去了发展和壮大的最佳机遇,最后沦为名副其实的穷人,惨遭时代的淘汰和抛弃。也许,我们有十足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是穷人,但是如果我们成为真正的穷人,任何解释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
    或许,我们真的对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无法左右它的命运。在此,如果我们还是愚忠地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那是我们的无知。
    我们无法把握自己的起点——是穷人还是富人,但我们都应该向成为真正的富人的方向而努力。我们要学会面对选择,学会面对挑战,学会面对失败,更要学会面对成功。

    穷人与富人
    第五章 永不言败 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文章导言

    所有的穷人都一样,对贫穷有着无比的厌倦,对富有有着无限的渴望。渴望成为富人是天下所有穷人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穷人的确做了各种尝试和突破。
    由穷人变成富人,是一个过程。很多穷人都曾生活在这个过程的起点,但他们退缩了,没有向前跨一步,因为这一步跨出去,比他们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难受得多。于是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解脱,把自己的命运交与上帝去安排。上帝非常忙,根本不可能去安排这么多习惯走老路的穷人。所以,这些人无论怎样,依然贫穷,为了温饱操劳一生。
    有的穷人跨出了第一步,甚至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却没有坚持走下去。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几步改变了,他们不像穷人那样穷,也不像富人那样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过着体面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不然。他们的命运是被别人主宰的,习惯于从别人手里赚钞票。
    有的人跨跃了穷人和富人的临界点,成了真正的富人。这些人真正地走过了由穷人变成富人的旅程,这不能说他们比穷人更幸运。他们成了富人,只是他们比穷人多了坚如磐石的意志,赴汤蹈火的气魄,滴水穿石的精神,荣辱不惊的姿态。富人首先应该比穷人多这些,然后才是金钱。
    穷人总是抱怨命运,总结出一句话便是各有姻缘莫羡人。他们说少年无知,青年无助,中年无钱,老年无奈;下乡时吃苦受累,下海时亏本赔钱,下岗时找借无门。命运如此安排,还要我们怎么样?其实很简单,去过穷日子吧,踏实地做你的穷人。
    世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少年求学,读书甚多,却没有一个毕业证;很早便娶妻生子,当了三个孩子的父亲时还碌碌无为;经商没本钱,开张便赔钱。也曾经赚过钱,但他逃不过天灾人祸,给他的打击往往都是致命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世界上知名的财阀,影响了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这个人便是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按理说李秉哲具备许多成为穷人的条件。成为穷人还要什么条件吗?当然。在生活当中,许多一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往往是具备了这些条件,轻轻松松地,不知不觉地当了一辈子穷人。暮年回首时,惟有一声叹息:如果我当初,那么就怎样怎样。六十岁想明白了,也晚了,时间不会重来,人生不会重来。
    那么成为穷人需要什么条件呢?一是家庭条件不错,衣食无忧;二是三十岁前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三是二十五岁之前就有了老婆孩子,成为丈夫父亲;四是读书没有结果;五是想做事困难重重;六是好不容易做一件事,又输得一塌糊涂。
    如果这六个条件,一个人同时具备,那么这个人很容易成为穷人,一辈子一无所成。
    李秉哲这六个条件都具备,然而他却成为富可敌国的财阀,这是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话,穷人和富人是有距离的。那么距离究竟在哪里呢?又涵盖了一些什么东西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李秉哲这个人吧!

    穷人与富人
    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1穷人会错一世放纵一世 富人会错一时放纵一时

    1910年2月12日,李秉哲出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宜宁郡正谷面中桥里。李秉哲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家境比较富裕。李秉哲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李秉哲的父亲李赞雨是个知书达礼,思想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他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且非常严格,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那就是晓之以理,他让李秉哲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李秉哲的母亲名叫权在林,这是一个性情相当温和的女人。与父亲的严格相比较,年幼的李秉哲显然更倾向于依赖母亲,所以他有什么事情多是和母亲沟通说明。
    1921年的春天,李秉哲11岁,这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了。他不想继续在家乡的学堂念书,而是想到新式学校去。李秉哲有了这个念头,不敢自己去向父亲说明,因为怕父亲不同意,自己还要挨批评,便先向母亲说明,然后求母亲代自己向父亲求情。
    父亲从母亲那里听到了李秉哲这样一个请求以后,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因为他早有把李秉哲送到新式学校去接受教育的想法,只是家乡没有这样的新式学校,又考虑到李秉哲年纪太小,一个人到外求学不放心。但现在李秉哲自己提出来,李赞雨也觉得是放他到外面闯一闯的时候了,一来可以煅炼一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更主要的是想让他多学一点知识,否则在家里只是贪玩,学业就会荒废了。就这样,李秉哲被父亲在这年春天送到了晋州的智水普通学校三年级读书。在这里李秉哲不仅开阔了视野,还结识了不少的朋友。
    但因为年轻,总是向往着接受更多新鲜的知识和事物。三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李秉哲回到家中休假,这时候,他两个在汉城读书的堂兄也回家来了。他们对李秉哲讲了许多发生在汉城的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李秉哲的心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他萌生了去汉城读书的想法。
    这一次李秉哲还是先和母亲说的,企图像上一次那样,让母亲替自己向父亲求情。但这次,母亲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没办法,李秉哲只有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父亲那里去碰运气。
    穷人是恋旧的,特别是留恋旧的生活方式,旧的生存环境。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并且适应了旧有的一切。这样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哪怕是一无是处,但只要他们还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以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他们是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的,除非迫不得已。
    在中国,农民居大多数,富起来的也有,贫困的也有。富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原有的生存方式,不再过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子多孙多福的日子。他们是紧扣时代的脉搏,紧跟改革的步伐,放弃旧有的观念,按时代的要求做事,从而富了起来。而依然贫穷的农民则依然重复着老祖宗的生存方式,刀耕火种,春种秋收,靠天吃饭,日复一日毫无变化,也不想走出去引进来。
    见过世面,才会有想法,不吃肥猪肉也看看肥猪跑嘛。既然不知道积习难改,那就换一个环境试试。
    富人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生存环境,因为只有在新的环境里,才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才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时代,才会知道时代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当然,到新的环境去,这就需要勇气,而穷人恰恰就不具备这种勇气,更没有胆量,他们更自豪于小车不倒只管推,天塌大家死。
    李秉哲年轻时就想去非常广阔的空间,受异样的生活观念影响,为自己成为富人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李秉哲知道,要想说服父亲,让自己到汉城去读书,必须得有充分的理由,并且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李秉哲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
    一天李赞雨的一位好友来家里,李赞雨十分高兴,当客人走后,情绪还很高。
    李秉哲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时候了。他趁父亲高兴之际,跪倒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李赞雨只是说李秉哲年纪小,而汉城离家又太远了,到汉城求学,让家里人不放心。李秉哲听父亲这样说,感到并不是没有一点希望,就把自己早已想好的理由一条一条地讲给父亲听。总之是强调既不耽误学习,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赞雨听李秉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李秉哲离开家乡,踏上了去汉城求学的路。
    到达汉城以后,李秉哲暂时先住在嘉会洞的外婆家,并在离家不远的寿松普通学校读三年级。在这里,李秉哲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只有算数一科成绩还算突出。读完三年级又到四年级,四年级的课程结束以后,李秉哲就进了中乐中学速成科学习。在这里,李秉哲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普通学校的课程,然后升入初中部,继续学业。
    可就在这个时候,父亲李赞雨来信命李秉哲速回家乡完婚。父母之命不可违,李秉哲只得从命,回到家乡举行了婚礼。这一年他十六岁。婚后,李秉哲又回到汉城,进入高中部,开始了真正的寄宿生活。
    李秉哲是一个视野开阔,永远也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在高中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打算。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但这一次却遭到了父亲的责备。父亲并不是不愿让他去日本留学,只是希望他能够在这里先完成学业。
    但这件事情李秉哲已经下了决心,所以他一定要做,这正是他性格的体现。并且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决断力,可以为自己做主。所以,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日本的旅程。
    几经辗转,到了东京。在东京,李秉哲遇到了从庆尚南道咸安来的朝鲜留学生——在早稻田大学三年级读书的李舜根。在李舜根的引导下,李秉哲进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经科读书。
    这时候,李秉哲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好好地读书,现在到了大学,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学习的机会了。所以,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就是在课下,李秉哲也非常刻苦认真地学习,他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是刚刚过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刚开始,他就患上了严重的脚气病,并且越来越厉害,使他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秉哲只好提前退学,回到家里休养。
    李秉哲先后曾在晋州智水普通学校、汉城寿松普通学校、中乐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这四所学校就读,但在每一所学校都没有读完全部课程就中途退学了,所以他没有一张学校的毕业证书,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可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在晋州、汉城、东京的所见所闻却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退学后的李秉哲回到家乡休养,没过多久,身体就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他并没有继续学业,而是过了几年随意散漫的生活,每天无所事事,以游乐和玩骨牌来消磨时间。而转变却是由于一个契机。
    有一天,李秉哲又出去玩骨牌了,并且玩到很晚才回来。这时候,他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回到家里,李秉哲看着躺在床上三个孩子熟睡的脸,突然感觉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场噩梦当中。这个噩梦,在这个晚上醒了,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虚度了太多的光阴。
    这一年李秉哲26岁,他认真地回顾了自己这二十六年的生活,简直一无所获,如果以后还每天这样游游逛逛下去,这一辈子很快就会被消耗掉了。李秉哲知道,再这样下去是绝对不行了,他决心要做点什么事情,以使自己这一辈子不白活。
    人生谁无错?除非是圣贤。
    每个人都会有错,都会放纵自己,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二者惟一的区别就是富人可能错一时,放纵一时,绝对不会错一世,放纵自己一世。而穷人则不同,他们不但错一时,而且会错一世,他们从来不以错为耻,而以放纵自己为荣。
    穷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不会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会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他们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最多只能换一种简单的方式继续打发生活,这种生活叫度日也叫度命。他们有一千个理由穷下去,就是没有一个理由从此洗心革面,奋起直追。
    富人也可能走错路,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走错路的时候,无论走了多久,无论走多远,都会马上停下来,调整前进的方向,加快自己的脚步,追回浪费掉的时间,重新活一把,不活个虎下山,也活个龙摆尾。

    穷人与富人
    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2富人失败后选择重来

    那么做什么事情更好一些呢?思前想后,最后李秉哲决定投身实业,在这上面试一试身手,因为实业既符合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性格也有些相似之处,很适合自己。
    要做事,肯定就要投资,可身无分文的李秉哲哪有什么资本?在万般无奈之即,,他不得不向父亲求援。李赞雨听完儿子的想法,考虑到他如果一直闲逛下去,不仅荒废了曾经学过的知识,更可能荒废了人生,甚至还可能走上歪路,又基于他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觉得让他自己做一番事业也未偿不可。于是便给了李秉哲一份年收300石粮的财产让他当创业的资本。
    这笔资产,如果用来过生活,一年的费用绰绰有余,但用来做事业,却是杯水车薪。虽然少了点,最终还是有的,总比没有强。
    穷人和富人选择自己赚钱的方式是不同的。穷人往往会选择出力——脑力和体力。富人往往会选择出资——靠资本运营。
    一个人开始创业,按道理来讲,都是一穷二白的,谁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生活下去只有去赚钱。赚钱的方式很多,但赚钱的方式就决定了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当然,穷人和富人赚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穷人的赚钱思维是这样的;我既然没钱,但我有力,无论脑力和体力,总是有一样的,只要肯出力,还是有钱赚的。这样的想法不为过,但是一生都这样做下去,那就难逃做一辈子穷人了。因为这种人有了多少钱,也是用来消费的,只能保证他生活得好,但不能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富人。
    富人就不一样了,他选择赚钱的方式是投资。这样的人只要有了一定的资本,就会让这些资本滚起来,一直处于滚动的状态,越滚越大。
    穷人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想去投资更不敢去投资,因为这样的人一直有想赚怕赔的心理,所以也不会有经营资本的意识,更不会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无论一个月赚多少钱,也有个数,固定的数,所以他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富人。
    富人投资是无大小的,多有多投,没有少投,即使投出的钱血本无归,最起码也落点儿经验。等从头再来时,就会减少更多的失误,也就有了赚钱的可能。
    李秉哲没有选择打工,而是选择了投资,也就是说他是以富人的方式开始的,这也就决定了他要成为一个富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了解,李秉哲放弃了很有发展、但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好处的地方发展事业,而是选择了离自己家乡比较近的马山,他打算在马山开一个磨米厂。
    李秉哲之所以要开磨米厂是有一定道理的:马山是一个港口城市,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而且被称作粮仓的庆尚南道一带的农产品都要经过这里运往各地。同时,从中国东北运来的大量玉米、黄豆、高粱等也需在这里加工,可这里的加工能力却并不是很强。除了一家规模比较大的日本磨米厂外,其他的磨米厂都非常简陋,根本满足不了顾客加工的需要。李秉哲意识到,抓住这一个空档的机会,自己的事业可能就会发展起来。
    但要开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磨米厂,李秉哲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他想到了寻找合作伙伴,经过仔细认真的考虑,他觉得有两个人选非常合适,一个是陕川的郑玄庸,一个是和他同郡的朴正源。这两个人的家庭都比较富足,而且对粮食加工也很感兴趣。李秉哲向他们提出了合作的意向,他们都表示同意。
    富人在创业开始时,很明白自己力量的薄弱,这样自然就会想到合作。合作的力量毕竟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同时又降低了加在一个人头上的风险。这是之所以选择合作的两个最基本原因。富人总是真正地明白,商场里没有真正独来独往的独行侠,为了不在商海里淹死,就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跳双人舞或多人舞。富人永远明白人双拳不敌四手,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断。
    试看天下所有的财经巨头,没有一个是一手遮天的,他们的身边总是有着一群人——具有各种特殊才能的一群人。正是这群人群策群力,才托起令人瞩目的财经巨头。
    穷人在创业开始或者想创业时,总是认为老子理应天下第一,别人都是无能之辈,有也五八没也四十。更何况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两个人在一起,谁听谁的,谁服从谁?如果赚钱了,对方比自己拿得多怎么办?
    穷人一想到这些,还能选择合作的伙伴吗?在他们眼里,别人都是小人骗子,都是鸡鸣狗盗之徒,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类。所以这样的人不可能合作,最终还是自己干自己的。
    没有合作,无论资金,还是运作、力量都是薄弱的,难逃在雨打风吹之下惨淡经营的命运,最终还是一个穷人。
    李秉哲、郑玄庸、朴正源一人出一万元钱,筹集了做启动用的一部分资金。但这些钱,要建一个磨米厂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决定向银行贷款。殖产银行马山分行行长平田确认李秉哲他们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便答应了他们的贷款要求。
    资金准备到位,又买来了必要的设备,租借了厂房,1936年4月,“协同精米所”在北马山正式成立,李秉哲迈开了他企业家生涯的第一步。
    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如意,协同精米所开张一年以后,进行核算,发现资本亏损达到了三分之二,即将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这时候,朴正源提出了解散协同精米所的建议。而李秉哲和郑玄庸则都主张再继续往下做。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第一次尝试,肯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挫折和失败都是再所难免的,再试着干一年,积累些经验,说不定就有转机了。经过协商,朴正源也同意了再试干一年的决定,但却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如果试干一年再亏损,要归还朴正源投资的一万元钱。如果试干赢利,除了一万元本钱外,还要付给他一万的资本利息。
    穷人与别人合作难,即使合作,也都是心里有一个小算盘,各打个人的。功劳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几个穷人在一起合作,合作的结果无论是赚是赔,都是无法维持。赚了,赚的钱怎么分,谁拿大头,谁拿小头?最终谁也不让步,引起内讧,不是大打出手,就是对簿公堂。赔了,偷着摸着往自己的腰包里捞,损公肥私,怀着捞一把是一把的心理干着见不得人的事。互相之间推诿责任,朋友成了敌人,最后只能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富人合作就不是这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赚了更好,赔了也在意料之中,然后共同分析、总结,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李秉哲没有因为亏本与朋友闹翻脸,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为朋友着想,把风险自己多担一些。也只有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既然已经决定试干了,那么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往成功的方向努力。李秉哲认真地思考失败的原因,最后他发现最根本的症结在于仁川粮食批发站。他们的粮食都是从那里购进的,而那里的粮食价格起伏不定,一会暴涨,一会又暴跌。由于第一次接触粮食加工业,缺少经验,往往是在粮价高涨时进货,而粮价下跌时又不得不售货,这样造成一种反差,自然会导致亏损。
    认识到这一点,李秉哲在下一次进货时就非常注意了,他总是在仁川粮食批发站粮价下跌的时候进货,然后等到粮价上涨时再售出。这样,经过一年的经营,协同精米所扭亏为盈,不仅将三万元的成本赚了回来,而且还净赚了两万元,兑现了当初对朴正源的承诺。
    穷人做事,赌的成分大,怀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理,不论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往往不会认真分析思考。成功了,我有本事,失败了,我不是这块料,收手不干了。
    富人做事是有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出现任何结果都视为平常,都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直到实现目标为止。他们认为做得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

    穷人与富人
    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3穷人摔一个跟头会摔晕头脑 富人摔一个跟头会摔出胆量

    穷人摔一个跟头会摔晕头脑
    富人摔一个跟头会摔出胆量
    第一次获得了所谓的成功,给李秉哲增强了信心的同时,也让他看到未来光明的前途,他还想扩大发展自己,再干点别的什么事业。
    当时正处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当中,日本帝国主义又在韩国境内进行大肆疯狂的掠夺,农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纷纷离家出外谋生,大量土地荒芜,地价也急剧下降,已达到了每坪25钱的最低限度。因土地无人种植,使得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不断地上涨,达到每斗大米1元15钱。看到这种情况,李秉哲算了一笔帐,如果收购土地,扣除各种费用,每投资50元,到年终就可获得纯利润8元35钱,这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因此,他决定在这方面投资。
    李秉哲凭着自己的信誉、能力和与平田的交情,再一次向殖产银行马山分行贷款,然后在金海平原从日本人天野那里购得40万坪土地。李秉哲见经营土地有大利可图,所以在第二年又贷款购买了部分土地。1937年的时候,他已经拥有200多万坪土地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可就在李秉哲准备再一次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时,出现了变故。七七卢沟桥事件,使得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最初的打算原是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但是中国人民却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就必然要延续战争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集中资金,扩充军备,日本政府对所有银行下达了冻结资金的命令。
    失去了银行支持这个强有利的后盾,而且还要偿还贷款,李秉哲不得不变卖自己的资产。结果,等到把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以后,李秉哲又变得一无所有了。从起点走到终点,现在又回到了起点。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差别,不是体现在做事能否成功,而是体现在如何面对成功后的失败上。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没有成功过,没有体验过成功后的辉煌与喜悦,平平淡淡地活着,也就无所谓了。然而只要想做事,去做事,肯定会有成功的可能。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也是另一件事情的起点,永远不失败的人与事是不存在的。
    天灾人祸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一些东西,并不是受人所左右的,特别是我们平凡人平常人。天灾人祸,我们只有承受,承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打击。天灾人祸,会使一个人由波峰跌入到波谷,也可能使富可敌国的人变得一贫如洗,资不抵债,同时更有可能把一些人推向走投无路找借无门的边缘。
    那份失落是常人无法感知的,那份压力也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
    穷人因此崩溃了,一蹶不振,心灰意冷,不是随波逐流就是信天由命,更有甚者会自杀。而富人不是这样,他能坦然接受这些,尽管这些灾难与他本人没有关系。他们会运筹帷幄,积蓄力量,一旦时机到来,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如此惨重的打击,的确给李秉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他并没有被击倒,他很豁达地想,若想干点事业,这样的遭遇是避免不了要发生的,况且这一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他个人能力所无法左右、无法改变的。
    李秉哲虽然这样开导和劝慰自己,但他并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政治问题上,自己落了一身干净。通过这件事情,他吸取了很大的经验教训,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仔细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然后再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另外一点就是不能贪多求大,企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准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而且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一切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穷人摔了一个跟头,不是被摔死就是被摔晕,而且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为了不摔跟头,往往会选择不再起来,永远地趴下去,或是选择别的路走。
    富人摔了一个跟头,头脑被摔清醒,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摔这个跟头,是什么东西把自己绊倒的。把痛留在心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还人生一个微笑,继续前行。他的路在脚下,在心中。
    凡事有得必有失,李秉哲经营土地失败,换来了这些经验和教训,虽然代价昂贵了一些,但也算是值得吧。
    还清债务,料理好一些事情以后,李秉哲又重新踏上了探索发展之路的旅程。
    他考察了朝鲜和大半个中国的许多城市,寻找着自己下一步要走的路。最后经过分析,他选择了向中国东北出口果品和干鱼这项本小利大的贸易,作为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1938年3月1日,“三星商会”在水陆交通方便,货源充足的大邱市西门市场附近的竖洞正式成立。李秉哲之所以选择“三星”这两个字作为商会的名称,就是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天长地久,强大兴旺。因为“三”是韩国人民最喜欢的一个数字,“三”代表着大、多、强,而“星”字,在韩语里的意思则是清澈、明亮、深远和永放光茫。
    三星商会成立以后,李秉哲主要做向中国东北和河北一带出口青果和浦项鱼干的贸易生意。同时,为了以防万一,不至于发生什么事情措手不及,没有一条退路,李秉哲还开了一家加面粉加工厂。
    因为事务繁多,李秉哲一个人实在应付不过来,便请当初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认识的李舜根来帮忙,请他做三星商会的总负责人。李秉哲对李舜根表示了高度的信任,除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以外,商会内外的大小事情几乎全部由李舜根全权负责。
    对于这件事情,有人曾给李秉哲提出过建议,让他不要这样大权放手。但李秉哲则不这样认为,他主张在用人的最初一定要慎重,但一旦认准了这个人,那么就应该给予高度的信任,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秉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事实也证明,李舜根并没有辜负李秉哲的信任,他对“三星商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穷人用人唯亲,做事情觉得亲戚朋友靠得祝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外人总是很难与自己一条心。这些都是穷人心理,用人唯亲,一个人的亲属毕竟有限,而有限的亲属里有才能有见识的人又少之又少。做企业,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再能干,一堵墙也挡不了八面风。
    亲属,有有利的一面,但在公司里,亲属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小,给企业带来的隐患更大,最终还是亲兄弟明算账,走桥的走桥,走路的走路。在巨大利益面前,亲情往往不堪一击。
    富人用人唯才,富人做事讲究程序、制度,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这种情况下,广招天下良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无形中选才的圈子大了,把多才多能的人招致麾下,大显身手,这样的结果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穷人用人不会一步到位,也不会大胆放手一用,总是制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制约所用之人,既要让马跑得快,又不敢放开缰绳。有才能的人在穷人那里呆不长也无法呆,因为谁也不想让别人当贼一样的防着。
    富人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用这个人,就会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让其大展才华,甚至超常发挥。
    总之,穷人是小水池,养不了大鱼,更养不了蛟龙。当然,小水池也不会引起什么惊天大浪。富人则是海洋,无所不容,无所不纳,只有大海,才不会轻易地干涸。

    穷人与富人
    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4穷人只甘心走一个点 富人总想多走几个圈

    穷人只甘心走一个点
    富人总想多走几个圈
    在李秉哲、李舜根及其他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三星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这时候,李秉哲又想着要扩大规模了,寻找新的合作对象。李秉哲得到消息说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酿酒会社因为内部出现分裂,无法再继续经营下去,要转让卖出。李秉哲便非常果断而又快速地用10万元钱将之买下。
    李秉哲买下这家酿酒会社以后,悉心经营,赢利不少,仅一年,就超过了大邱其他七家酿酒会社而跃居第一位,成为纳税的大户。李秉哲,一个曾经的失败者,现在又以一个成功者的身姿站起来了,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可就在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朝鲜的掠夺更为疯狂。李秉哲所经营的面粉厂、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除了留下一部分少得可怜的物质外,全部要作为军晌上缴。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赢利,甚至都达到了停产的地步。
    想扩大规模,发展壮大的希望落空,就是自己几经努力奋斗而来的一切也即将成为泡影。李秉哲心里不能不说有股凄凉和悲壮的感觉。在1942年春,他把在大邱的产业交给李舜根负责,自己则回到了故乡,并在那里迎来了朝鲜的光复,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36年的黑暗殖民统治。
    朝鲜解放初期,整个社会陷入到相当混乱的状态之中,各种物资奇缺,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李秉哲连同其他九位实业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乙酉会”,并在其间收购了日本人办的《朝鲜民报》,改为《大邱民报》。成立“乙酉会”,经营《大邱民报》,李秉哲对社会及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磨练和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这为他日后取得更大的发展无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矗社会秩序得到了改善,基本稳定以后,李秉哲就开始着手重建自己的事业了。经过努力,已经停止营业的“三星会社”和“朝鲜酿造”又重新运转起来,并且效益显著。看着日益兴盛的产业,李秉哲又开始打算经营新的事业了。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长时间的侵略、殖民统治及解放后,朝鲜南北对峙的局面,使得韩国的经济几近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内的工业生产陷于瘫痪,等于一片空白,而且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想恢复工业生产等于痴人说梦。可是全国上下正面临着重建家园,恢复经济的重大任务,急需各种物资的供给。面对这种情况,李秉哲意识到只有从事贸易活动,才能暂时缓解一下现状,度过这一阶段以后,一切从长计议。所以,李秉哲决定在汉城经营国际贸易,成立“三星物产公司”。
    “三星物产公司”成立以后,发展非常迅速,经营品种达100多种,贸易对象扩大到美国等许多先进的工业国家。到1950年3月,“三星物产公司”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赢利1.2亿元,在南韩543家贸易企业中位居第七。李秉哲起起落落,迎来了又一次的辉煌。
    李秉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人,作为一个真正的富人,别人可以剥夺他的财富和金钱,却无法剥夺他赚钱的头脑和理财的思维。
    李秉哲几经沉浮,失败过,也成功过,但他在失败面前,从来没有畏缩过,更没有灰心丧气地想放弃自己的追求。他总是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在失败以后,鼓起更大的勇气,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追求和挑战。此外,他还能够审时度势,正确地估量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然后再决定自己做什么。这些都是促使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算得上是辉煌的成就面前,李秉哲并没有满足,他决定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可就在他准备大刀阔斧地干一场的时候,朝鲜战争又爆发了,这使得他苦心经营的事业再一次化为乌有。他不得不携妻带子,连同公司的部分职员离开汉城,回到大邱以避灾难。
    战争总是与这位富人过不去,总是轻而易举地把他苦心经营的东西化为乌有。
    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是在走一个圈,只不过有的人走的圈子大一些,有的人走的圈子小一点,甚至是圆点。
    如果拿圈子衡量穷人和富人,穷人走的圈子小,甚至只是一个圆点,原地没有动。而富人则在一生中走了许多圈子,圈也很大。
    穷人只想也只能在一个圈子里走,周而复始,圈子虽不大,走的路程却并不是很短,但收获却很校他们不想再多走几个圈子,也不敢走大一点的圈子。所以穷人终日操劳奔波,最终一无所成。
    富人则不然,他能走不同的圈子,走大圈子,不停地走,不停地收获。尽管一个圈子也有走完的时候,但他却不重复,也不想重复。开拓、进取,是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穷人与富人
    永不言败,从穷人到富人的资格证
    5穷人善于嘲笑别人 富人善于证明自己

    穷人善于嘲笑别人
    富人善于证明自己
    李秉哲走了好多个圈子,总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看样子他一无所获,得到的东西又都失去了,但是,他失去的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丰富的却是自己的实质。他已经找到赚钱的方法,有了赚钱的素质,他的这些东西永远不会失去。具备了这些,他就随时有可能富起来。
    在大邱,“朝鲜酿造”还在,它还是李秉哲的资产。但是自从离开大邱,办起三星物产公司以后,李秉哲基本就不再参与朝鲜酿造的管理了,只是偶尔在书信里询问一下它的发展情况,而将所有的责任全权交给在厂的领导负责。
    李秉哲回到大邱以后,朝鲜酿造会社几位负责人将几年之内攒下的积蓄3亿元钱交给了李秉哲,希望他能够再重新开始创业。这3亿元钱对于当时的李秉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深深地被这件事情感动了。在当时那么危险的社会环境里,把会社保存下来就实属不易了,没想到他们竟然还存下这么一笔积蓄。李秉哲这时候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患难见真情。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是由于李秉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所换回来的,他给予对方以高度的信任,而对方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有了这笔钱,李秉哲又开始着手兴建“三星会社”了。他携带全家来到釜山,在宝水洞买了一个面积只有15坪的房子住下,又在富平洞买了一间5.6坪的办公室作为联络处,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紧接着又于1951年1月1日,在釜山市大街路2街20号建起三星物产株式会社,李秉哲亲自担任社长。
    当时,正处在战争期间,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物资都奇缺,都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所以三星物产株式会社建立后不久,在李秉哲的经营和管理下,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一年时间,到年底结算的时候,原来的3亿元资本就变成了60亿,整整增加了20倍,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李秉哲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更没有满足。经过核算分析,他知道这60亿元钱,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通货膨胀而得来的,如果抛开这部分收入,其实并没有赢利多少。
    在当时,韩国的贸易业是相当兴盛的,但李秉哲意识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依靠进口各种物资来满足广大国民的需要,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工厂,生产各种物品,然后出口,这才是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穷人赚钱,富人也赚钱。穷人最在乎的是赚钱的数字大小多少,而富人则注重赚钱的方式。
    穷人一向认为有钱了,过上向往的生活,便是富人了。因此,他认为有钱便能达到这一步。所以,他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只要钱赚到手,目标也就达到了。这样的人,仅仅是金钱的奴隶,不是金钱的主人。受金钱主宰的人永远不会真正地拥有金钱,他的财富随时都可能失去。
    富人注重赚钱的方法,既使他有许多钱,他也要分析钱是怎么来的,在什么背景下获得的,所赚来的钱有多少水分,含金量又是多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穷人赚钱是不择手段的,是钱便赚,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样的人即使成为有钱人,往往也只是昙花一现。
    富人当然也善于抓住机会,但是他永远明白按市场逻辑性的两个基本要求来检验自己,那就是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只要在同一起跑线,同一游戏规则下创造的财富故事,才是最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李秉哲是真正的富人,他用一年的时间把3亿变成60亿,但他认为这60亿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的结果。这60亿元的赢利不过是建在沙滩上的楼阁,这样的钱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基于这一点,李秉哲决定朝着比贸易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性工厂发展,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虽然这一决定遭到了三星企业内部其他成员的反对,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双方各持己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李秉哲个人认为,这是一条确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走下去,肯定会有很好的前景。所以,尽管有人反对,但李秉哲主意已定,还是选择了投资制造业。
    就对当前国内市场的考察,李秉哲发现,造纸、抗生药和白糖的生产,在国内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而这三种物资又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为了满足百姓的需要,目前这三种物质完全依赖进口。面对这一情况,李秉哲决定就从这三种物资作为突破口,进行生产制造。
    李秉哲选择了制糖业,这在当时的韩国商界成了一大笑谈。有人认为这是疯子行动,韩国人制糖不现实更不可能;有的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李秉哲是制沙子而不是制糖;有的人认为李秉哲充其量就是一个暴发户,只知道打肿脸充胖子……李秉哲也听到了这些刺耳的议论,而这些令人心酸恐怖的议论并没有让李秉哲选择放弃,反而更加大了他的决心。他知道,让别人闭上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造出真正的糖来。
    真正的富人永远都是开历史的先河,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有信心更有胆识。而穷人则不然,他们总是习惯于守旧,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他们追求的就是踏实,在穷踏实的同时也忘不了去讥讽别人。
    穷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们只是看富人赚到钱以后,再一窝蜂似地往这个行业里挤。
    李秉哲的制糖业到1954年,销售额已达到7.22亿,获纯利1.62亿,销售利润率达22.4%,自有资本利润率高达80%。
    曾经想看李秉哲笑话的人,见制糖也能赚大钱,也开始学着制糖。从1954年8月到1956年3月,共有7家制糖厂相继投产,其结果导致市场饱和,供大于求。
    面对激烈竞争,李秉哲从容果断地调整前进的步伐,一方面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一方面扩充设备,以物美价廉取胜。
    李秉哲在制糖业取得了成功,但他没有就此止步。在他50多年的企业生涯中创办了许多实业,涉及领域包括家电业、贸易业、轻工业、重工业、电子业,建筑业、国防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尖端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
    李秉哲打造了“三星”这艘商业航姆,他本人也成为韩国的第一财阀。在当时的社会,“我是李秉哲”和“我很有钱”成了同义语。
    从李秉哲二十六岁之前碌碌无为、到后来“三星”航姆的舵手,名副其实的富人。我们可以看出,他拥有许多不能成为富人的理由,可是他都几次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直到成功。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人,永不言败。
    如果我们现在贫困,还想成为一个富人,那么就看看我们与李秉哲的距离吧!

    穷人与富人
    第六章 经营细节 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文章导言

    天下还有许多赤贫者,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使自己和家人一直生活在为生存忙碌的轨道上。终日奔波,一刻不得闲,然而收获甚微。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穷人,过苦日子的穷人。穷人受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埋怨,但有一条理由不要被忘记,那就是谁也没有理由贫穷。
    国家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时代也给人们提供了过上好日子的良机。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年代。千万富翁不是神话,亿万富翁也不是梦想。上帝青睐每一个想成为富人的人,只要你憎恨贫穷,只要你渴望富有,只要你脚踏实地,那么你会成为富人的。
    由穷人变成富人,是一个质的转变,这场转变应该是非常深刻的,它包含着的不仅仅只是金钱的多少,财富的多少,更关键的是这个人对穷与富的理解和认识。
    不可否认,许多穷人一直为自己富有而努力着,他们渴望一夜暴富,更渴望用最小的努力换取最大的财富。于是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赌博,比如赌球、赌马、还有的就是买彩票,玩股票……天上是有掉馅饼的时候,那也只是偶尔掉一次,不会砸在所有穷人的头上。《福布斯》排行榜榜上有名的人,没有一个是靠买彩票排上去的,也没有靠投机富甲天下的。
    到什么时候,穷人都有做梦的权利,谁也不会剥夺的,但是别忽略了,不停地做梦的人一直是穷人,而富人则在不停地做事。
    穷人也想做事,并且想做大事,不鸣则矣,一鸣惊人。这种小事不做,大事做不来的人,就是世界上牢骚最多的穷人。富人是常常做大事的,一件接着一件地做,他们能做,而且也有资本做,并且做得很漂亮。因此,有人认为,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距离。
    如果仅仅这样认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一个富人,一个由赤贫者演变而来的富人,是什么事都做过的,包括现在这些穷人不屑一顾的,也包括这些穷人梦想做的事情。他是把这些事情都做成了,才成为富人的。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人,曾经是赤贫者,通过不断地做事,认真地做事,一步步地成为受人瞩目的巨富。在他成为真正富人的过程中,他没有动谁的奶酪,天上也没有掉一个馅饼砸进他的腰包,而是他亲手为自己做了一个巨大的奶酪。
    这个人就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王永庆。
    现在的王永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人,过去的王永庆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从穷人到富人的过程中,他是走过来的,甚至可以说是爬过来的。王永庆富甲天下,而且富得让人心服口服,这是让我们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还缺什么,也能看出,我们与他还有多大的距离。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富人了,那么就看看王永庆怎么做富人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那么就看看王永庆是怎样由穷人变成富人的吧!
 
    穷人与富人
    经营细节,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1穷有多种原因 富有多条途径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当时村里住着数百户人家,但生活都相当贫困,很多男人迫于生计,都要到山上去做苦力。但这种苦力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必须要四处托人求情才可以。
    男人们在外做苦工,妇女们便在家里精打细算地操持家务。她们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米不够吃,当发现米缸里的米所剩不多时,她们就急切地盼望山上的丈夫能够早些把钱寄回来。如果钱寄慢了,没米下锅,他们就只好先向邻居借一些,熬很稀很稀的粥,勉强度日。一直等到丈夫把钱寄回来,再买米还给邻居。
    因为粮食不足,村民们一日三餐大多吃稀饭。稀饭没有营养,消化又快,所以刚刚吃完饭没有多久,就又饿了,可也只好饿着。日子过得相当苦。村民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改善一下生活,预备一些米饭和猪肉,慰劳一下贫寒的肠胃。等年节一过,又开始了吃稀饭的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百姓生活大多如此,王永庆家自然也不例外。一年辛辛苦苦劳作,只能勉强度日,有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
    生活在这样一个近乎赤贫的家庭里,王永庆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们,而且还时常跟着母亲到家附近一条双轨的台车道旁,等专门从狮仔头山运送木材或煤的台车经过,捡拾从车上掉下来的木材或煤块。王永庆和母亲从中挑出一些好的去卖钱,不好的就自己带回家以备生火烧饭用。
    王永庆家有菜园,吃的蔬菜基本上可以供自家用。王永庆家属于贫农,在当时的社会境况下,根本没有能力吃得上猪油,做菜的时候只能用一滴两滴。这样做出来的菜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可就是这样难吃的菜,王永庆家吃剩了也舍不得扔掉,要留到下一顿热热再吃。
    所有白手起家的富人,都曾经穷过,有的还曾经穷得苦不堪言。可后来他们富了,富甲天下。
    仅凭这一点,我们穷人就应该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奋斗,奋斗的方法和方向不错,到时候也会有收获的。
    由穷人变成富人,首先就应该有耐心,耐得住贫穷,改变贫穷,才会富有。
    穷,不是我们成为富人之后炫耀的资本,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尽管家里很穷,但在父母的支持下,王永庆七岁的时候还是进了新店国民小学读书。学校与家大约有十公里的路程,王永庆每天一大早起来要先到附近的水井提十几桶水,把家中大大小小的水缸全部填满,然后才能步行上学。晚上放学后,还要把一袋饲料扛回家里喂猪。
    王永庆上学时的书包非常简陋,只是用一块粗布对折,两边缝合起来。雨具是用竹叶做成的笠帽,至于鞋子,那实在是“奢侈品”。
    在王永庆念到小学三年级,家庭陷入到了更大的困境之中。父亲王长庚因病卧床不起,整个家庭重担全部都压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靠种菜、种蕃茄、养猪来维持生活。看着辛苦劳作的母亲,王永庆心里很是难过,于是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找了份看牛的工作,每月挣五毛钱以补贴家用,就这样过了两年。
    两年后的某天,家人发现躺在床榻上的王长庚不见了。四处寻找,终于在晒菜场的角落里找到了正欲攀榕树上吊自尽的王长庚。王长庚因不想全家人受到他的病拖累,打算一死了之,幸亏被及时发现才救了下来,当时全家人伤心难过到了极点。
    家中贫困,生活压力大,王永庆对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对于学习,他从未认真过,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小学毕业以后,也就是王永庆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闯天下了。
    我们只要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同学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寻求社会支助;也看过《落泪是金》的报道,让我们不禁淆然泪下。为了一个学习,竟然会难倒那么多可怜的孩子。
    向贫困孩子伸出援助的手,这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曾经这样做过,也一直在这样做着。可是,我们在做这些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呢?
    然而这些不是我们的悲哀吗?我们的悲哀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为了读书而找借无门,而是为了他们陷入到一个穷人的生活模式。
    在穷人的眼里,一向认为改变受穷命运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考大学。孩子考上大学,既能改变家庭命运,也能改变孩子自己的命运,也就改变了穷人的命运。考不上名牌重点考普通,考不上本科考专科,今年考不上明年考,水深泡倒墙。考大学,几乎成了穷孩子人生中的华山小径。
    在穷人眼里,考上大学,就等于上了天堂,一生从此可以光明灿烂。考不上大学,就下了大狱,开始重复穷人的命运。
    不能不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假如家庭条件实在不好,为什么不让孩子选择另一条路走一走呢?人一生下来就受穷,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一直穷下去,就不可原谅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富人,也不只是仅有高考龙门这个门。
    放弃我们无法坚持的东西,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靠别人可怜与施舍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富人的。

    穷人与富人
    经营细节,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2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王永庆从小就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斗志。家庭的现状让王永庆没有执著于走因书而仕,因仕而贵的“成才发达”之路,也没有继续受穷的生存模式——靠茶为业,而是离开了做什么也富不起来的家乡,单独闯天下了。
    导致我们成为穷人的原因很多很多,如果我们想成为富人,就必须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受穷,然后迅速放弃重新选择。
    王永庆所在的直潭里,数百户人家,皆因贫穷而没钱上学读书识字,村民大多是文盲或是半文盲。王永庆的祖父王添泉以教书为业,从而使王家多少有一些书香气息。但这于贫穷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由于生活的困苦,王添泉对教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甚至没有教王长庚也就是王永庆的父亲读书识字。
    在以后,王长庚通过自身逐渐地认识到没有知识,不受教育才是受穷的根本症结。于是在王永庆七岁的时候,王长庚夫妇把他送到了新店国民小学读书。
    乡下人家活儿多,家里人手不够,总需要孩子帮忙下田干活或放牛。又由于经济困难,所以有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去学校。于是老师便一家一家地去走访,希望能够说服家长改变主意。老师费尽口舌解释上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家长们还是不为所动,并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让孩子上学,正因为这样,有许多孩子都被延误了上学时间。所以,当王永庆进入新店国民小学读书时,同班的同学都比他大,有的甚至大他一倍还多。
    王永庆在新店国民小学读书时成绩并不好,一直都是班里最后十名。这主要是他对书本没有什么兴趣,好像也没有特别认真地学过。用王永庆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性,有的人对学习就不感兴趣。我读国民学校的时候,对念书缺乏兴趣,因为我实在不清楚念书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不知道意义何在,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很辛苦。在这种情形下,能逃避的话,就会尽量设法逃避,至于逃避不了的,做起来也是很不耐烦,自然就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就算了。
    富人肯定是敢为型的人,但并不是说富人什么都敢做,他们很明智,知道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来不坚持做自己不能为之事,哪怕是在别人看来最有前途的事情。
    做事贵在执著,但不明智的执著就是犯傻。世上有许多我们喜欢的职业,特别是那些不费体力不费脑力而且名利双收的职业。
    好梦人人会做,人人都有做好梦的权利。把好梦变成好事,把好事变成事实,却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再努力,也只有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获的结果。
    富人喜欢做好事,但他只做他能做的好事。因为他非常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不能做的事,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穷人爱做梦,而且爱做好梦。有的穷人一生都活在好梦里,最后只能用如果、就的感慨来了却自己的一生。有的穷人特别喜欢做不出力而且赚大钱出大名的事,往往事不随人愿,于是便怨天尤人,叹世界伯乐太少,骂老天爷有眼无珠不成人之美。
    别提范进、孔乙己,就拿当前的一些学生来说,认为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成才,于是就考啊考,有的读到高五,有的读到高八,为一个大学浪费了一生宝贵的时光,结果不是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废人,就是成为有名无实的皮囊之货。
    王永庆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且也知道再读下去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以后,就缀学回家了。在获得成功以后,王永庆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话,一定会告诫自己用心一点,努力一点,说不定会念初中、高中,如果是这样,对自己的事业就会有更大的帮助了。”
    从王永庆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重视,同时我们也无法否认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般来说,知识多的人发展事业要比知识少的或是没有知识的人来得容易,但这也并非是绝对一成不变的。
    王永庆从来没有受到更多的、系统的、正规的教育,但他却取得了令许多有高深知识的人都望尘莫及的成就,并且他自己也成功的领导了更多具有高深知识的人。王永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通过自身的拼博和努力,获得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实力。王永庆事业的成功正是因为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点一点取得的。
    1931年,王永庆十五岁的时候,经父母的同意,在二叔王水源的介绍下,去嘉义当了米店的小工。王永庆没有因为离家而感到悲伤。相反,他满心的欢喜和欣慰,因为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并不是任何人都想挪都敢挪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趋势。可是穷人却认为穷死不离家,饿死不离乡。他们认为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是耻辱的是可悲的。
    富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青山处处埋尸骨,哪里山水都养人。普天之下,哪里更适合自己生存,哪里更适合自己发展,就到哪里去。
    “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对家有太多的依赖和依恋,哭哭啼啼地欲走还留,还谈什么去闯天下?
    王永庆离开家时,只有十五岁,还应该算是个孩子。在正常的家庭里,他本应是在父母无尽的关心和疼爱中,过着幸福的日子。但生计所迫,他不得不走向社会,开始工作养家糊口。他并不是淡漠家的存在,在家里虽然日子苦些,但是在父母的身边,凡事都有照应。可是离开家,走到外面去,独自一个人,他要面对迎头盖脸而来的所有风雨。这对十五岁的王永庆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但王永庆却乐于接受这种考验,因为他希望到外边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施展拳脚,砺练自己,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以改变艰难的生活处境。
    对于家,穷人和富人的理解和看法也是不同的。
    对于穷人来说,家就是他们的惟一,家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一生中,成家立业是主要内容。
    穷人眼里的家,包括房子、妻子和孩子。为了成家,穷人会省吃简用地攒钱拼命地赚钱,宁可借钱贷款也要买房置地,然后再娶妻生子。在此之前,什么也不想做,什么钱也不敢花。
    穷人本来就没钱,然而为了成一个家,几乎倾其所有,又要欠下几年甚至十几年都难还清的债务。个人的发展,犹如参加中长跑比赛,穷人在起点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前进困难,步履艰难。以这种方式参加比赛,别说夺冠,能不能到达终点都是问题。
    家,对穷人来说,就是一道绳索,捆住了他们的手脚,成了一片树叶,挡住了本就不明亮的眼睛,使他们看不见十步远的森林。
    家,对富人来说也很重要,但他们面对家与事业,他们还是先选择事业,因为他们认为事业才是养家之本。
    没有家,就少了一份牵挂,就多了一份冒险的胆量。
    穷人把家视为一个避风的港湾,在受伤时候,在疲惫的时候,家都会给穷人无限的慰藉。但穷人看不到家有时也是一个囚笼,这个囚笼里面有一套固有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对穷人的生存和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它会把穷人的手脚束缚住,甚至把穷人活活困死。
    挣脱这种模式走出家,前方可能就是一片辉煌,若是走不出去,将来肯定是一片昏暗。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生活模式包围着,这种模式的形成可能与外界的自然条件有关,可能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更有可能的是它或许有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一棍子把它打死,说这种生活模式一无是处,这是不客观不实际的。但我们无法否认,而且应该更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所有的一切都在进步与发展。而固有生活模式的许多方面是与这些进步与发展相悖的。如果人还遵循着它,那么肯定是要后退的。
    笔者有一个朋友,在笔者看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他不但口袋穷,脑袋也穷。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做科员。
    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他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衣食无忧了。工作中不思进取,整天过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既不思考生活,也不琢磨工作,以混为主,以骗为辅。混工资混日子,骗公司也骗自己。
    在家里,一混就是十几年,等到公司进行改革,像他这种百无一用的人,自然被淘汰出局,下岗失业了。
    他在家无所事事,靠老婆养活,自然没有好日子过。于是,他找朋友来北京工作。他朋友是一位建筑承包商,在北京承包了一项工程。
    朋友见他可怜,就在工地给他安排了一份差事,答应每月给他2500元的工资。
    2500元的月薪,对这位朋友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便以为自己从此跨越了从地狱到天堂之门。于是他每日不是闲悠悠地上街看京城美景,就是和所谓的哥们到酒楼胡吃海塞,时不时地把自己包装成老板的模样回家风光一把。
    他的朋友也说过他,可是他就是听不进去,反到抱怨给的钱太少,不够他开销的。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朋友也忍到了极限,叫他卷行李走人,回到他的起点去。
    他最后在北京混不下去,连过年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因为以前总是在笔者面前摆阔充款爷,到笔者家来几次借钱也不好意思张口,最后没办法,才硬着头皮说出来,可是拿钱走了以后就杳无音信了。听朋友说,他还是老样子,在老家被日子打发着。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穷人时时刻刻都想着做富人,但从来不去创造机会,有了机会也不珍惜机会,只能像祥林嫂那样到处抱怨,仿佛天下就数他不幸,他的穷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跟他过不去。
    这样的人可能要抱怨一辈子,但他也要穷一辈子。
    笔者还有一个朋友,现在已经身价千万了,但他以前可是彻底的穷人,家里别说有钱,就连吃的粮食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
    正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只上了小学。他在家务农时,也很苦恼,整日琢磨如何翻身过上好日子。
    他有一天找到县里的机械厂厂长,说要到厂里做工。因为那时进厂做工,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东西,一个农民子弟根本不可能进去。但他说他一分钱也不要,进厂做什么都行。
    也正是他一分钱也不要,没什么条件,厂长在同情的基础上点头同意了,他可以在不忙的时候进厂干活。
    尽管一分钱也没有,他什么活都愿意干,不怕脏,不怕苦,更不怕累。当时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有神经病,但他不在乎,默默地干他的活。
    厂里有个老技术工,见他人不错,就收他为徒弟,帮他干活。在农闲的时候,他以厂为家,专研技术,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合格的工人,第二年就成了厂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正因为他人品好,技术好,厂里破格吸收他做临时工,待遇是国企正式工人的三分之一。但他还是一如既往,一直埋头苦干,业余时间专研技术难题,并且在同行业技术比武获得很多次第一名,得到县领导的关注,把他转正了,并从段长做到车间主任,一直做到副厂长。
    这时候他应该满足了,应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他没有,还是老样子,生活简朴,和工人打成一片。有时间还到外地考察,调研市场走向。
    后来国企转制,他和几个人承包了工厂,成了当家人,正是他准备了很多年,对厂子的改革成竹在胸,接手以后半年就把半死不活的工厂盘活了,三年以后就有了很大的飞跃。到现在,他已经成了集团的总裁,成了当地最富有的人。
    笔者这两个朋友,起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没有理由成为富人的成了富人,不应该成为穷人的人成了穷人。
    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差距。他们的距离就在于有的人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就不能。
    富人永远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的位置,也明白自己要到什么位置上去,更知道从这个位置向那个位置移动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穷人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即使有一个位子,也不知道在这个位子上应该做什么。就算他知道,做的也就是保这个位子,手段也是高成本的。
    如果一个人目前还是一个穷人,若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首先应该看自己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模式里,这其中有多少是有利发展的,又有多少是有碍发展的。把有利的方面利用好,把有害的方面避开。走出来,暂且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毕竟是有了一线生机和希望,这比死守一方毫无希望要好得多。并且应该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真正努力去做了,总能有成为富人的可能和希望。

    穷人与富人
    经营细节,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3穷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账本 富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人品

    穷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账本
    富人经商,经营的是自己的人品
    基于祖父做茶农没有发展的训话和在家乡连一个做苦力的工作都找不到的事实,王永庆十分珍惜到米店当小工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虽说这并不是一件什么特别好的职业,但他做起来却十分卖力,兢兢业业地全力以赴。他每天干活时,两眼总是直盯着老板的一举一动,暗中观察、了解老板是如何营米店的。日子久了,就掌握了许多经验和窍门,这为他次年自己开米店,独自经营奠定了很好的基矗“不想当老板的打工者永远是别人赚钱的工具,也永远变不成真正的富人。”也就是说没钱的人不能满足于当下所拥有的一切,而是应该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进,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有钱人,成为一个富人。
    王永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富豪,即使那时他还很贫穷。他不安心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心满意足了,他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东西,有更大的发展。这几乎是所有富人的共有特征之一。
    永远不满足即得的一切是推动想成为富人的人向前的巨大力量,但仅有力量没有行动还远远不够,用心观察用脑思考往往是行动的第一大步骤,这尤其适用于最初阶段。
    社会和生活是一本最实用的百科全书,如果你还是一个穷人,需要什么只要虚心向它请教,总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会一下子就能成为真正的富人,真正的富人都是由最初的小成就一点一点聚积而成的,而小成就的得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观察和思考,然后去自我实践。
    富人知道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都无法一一去亲自经历,但又有许多经验是他们急待需要的,这时候只能去请教书本或是从他人身上寻找来满足需要。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何人身上,一旦发现了闪光的、有利于他自己发展的东西,就要立即捕捉住,据为己有。但这绝对不是一个机械地拿来就为自己所用的过程,而是需要结合自身、进行缜密的思考,有新的超越,争取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才可以。
    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这个世界上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青年人经验少,阅历浅,初入社会局面很难一下子打开。虽然有做富人的愿望,但切勿急噪,只有极力用心捕捉一切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东西,把自己武装好,才不至于在成为富人的道路上陷入穷途。
    王永庆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得相当不错,他最初只不过是米店里的一个小工,没有任何有关经营方面的经验,可王永庆不愿意一辈子呆在米店里做一个小工。于是他认真地观察老板怎样经营米店,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日后运用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米店做了一年小工以后,也就是十六岁的时候,王永庆以父亲王长庚四处张罗借来的二百块钱做本钱,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自己当起了老板,并把大弟王永成和二弟王永在叫来店里帮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王永庆的米店开张亦是如此。米店的顾客是每个家庭,而一般的家庭由于每天都要吃米,经常购米已经有了固定的米店,新米店要拉拢顾客自然有很大的困难。为了确保米店的生意,王永庆没有办法,只得一家一家地去走访,以推销他店里的米,这样才好不容易争取到几个客户。
    面对困境,王永庆陷入到沉思当中:“如果我的米的品质与服务不比别人好的话,这几家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试用客户说不定在试用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米店。这样一来,连原有的几个试用客户也保不住了,还怎样去争取其他的客户呢?”
    最后王永庆决定在米的品质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在当时,农村还是相当落后,稻谷收割完之后,多是铺在马路上晒,然后再碾成米。这样米里会掺杂一些米糠、砂粒、小石头之类的东西。这在当时是一种相当普通而又普遍的现象,无论卖米的还是买米的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王永庆却认为这样的米质量不好,为了提高米质,王永庆就把米里掺杂的米糠、砂粒、小石头等杂物一一挑拣干净,然后再卖给顾客。
    花同样的钱,当然要买质量好的物品,这几乎是每一个购物者的共同心理。王永庆抓住顾客的这一心理,为米店赢来了更多的客户。但随后王永庆又发现,只有顾客上门时,米才会卖出去,这样就显得相当被动。于是经过研究思考,他想出了一套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
    当有顾客上门买米时,王永庆便提出要求说要帮忙把米送回去。顾客当然会答应他的要求,米那么重,有人愿意帮忙送到家里,这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呢。
    王永庆把米送到顾客家里,倒入米缸里放好后,便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米缸的容量,并询问一些问题,诸如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大人一顿吃几碗饭,小孩又吃几碗,一天的用米量大概是多少等等。对于顾客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很快就告诉了他。王永庆记下这些以后,便许诺顾客以后不用自己去米店买米了,他会亲自送货上门的。而对于这样方便的事,顾客自然是乐于接受的。
    于是王永庆就根据这些统计出来的数据计算每位顾客每月的用米量以及送一次米可以食用的大约天数。在顾客的米快要吃完的前二三天,主动把米送到客户的家里去。这样既方便了顾客,同时更为米店留下了一批固定的顾客。
    王永庆除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在把米放进米缸之前,先将陈米取出,将米缸清洗一下,然后把新米放入,再把陈米放在上边。
    米卖出以后,紧接着就是收钱的问题,什么日子去收钱合适呢?王永庆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讲,最合适的时间莫过于发薪水的日子。于是王永庆便开始调查,然后把顾客分门别类,一一记住他们发薪水的日子,等顾客发了薪水以后,再去收款。
    王永庆经营米店,在米质、服务以及收款等方面的创新大受顾客的欢迎。大家对王永庆的印象普遍比较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越做越好,由最初开业一天一包十二斗的米都卖不完,到一两年后,一天可卖出十几包米,营业额增长了好几倍。
    台湾有句俗话说:“粜米卖布,赚钱有数。”意思是说米与布的营业额很大,因此利润应该尽量压低。当时的一斗米有十二斤,卖给顾客是五角一分,而本钱是五角,也就是说一斗米只有一分钱的利润。利润太少,想赚钱就显得很难。因此,王永庆为了争取生意,做得格外勤劳和努力。
    一天凌晨两点多钟,外面正下着大雨,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来敲米店的门。因为半夜有旅客来住宿,等着吃饭,急需一斗米用。
    卖一斗米才赚一分钱,而且还是在下着大雨的半夜里,不要说是现在,就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换一般的人,要么假装听不见有人敲门,要么听见了,也干脆告诉对方不卖了,谁能为一分钱受那份罪?可王永庆没有这么做,听到有人敲门要买米,他二话没说,从床上爬起来,背上米就给送去了。
    从这一件小事上面,可以看出王永庆与众不同之处。他半夜冒雨送米,可以理解成是为了赚钱,还可以理解成是为了米店的声誉,但这其中更体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有一句民谣这样说:十亿人口九亿商,还有一亿在掂量。这样说可能过分点儿,但也足够能证明经商的人已经很多很多了。
    在这些经商人之中,有穷人,也有富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有些穷人有了钱,也过上好日子。商海,有时会让穷人成为有钱人,但不会让穷人成为真正的富人。
    经商能使人有钱,哪怕他是一个真正的穷人,但是,如果是真正的穷人,再多的钱也会离他而去,最终他还是做他的穷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埃穷人经商,他会把顾客当成傻子,惟有自己最聪明最懂行。他们不是经商,而是打着经商的幌子去骗钱,甚至是去抢钱,眼里盯着的是钱,心里时时打算盘,浑身都散发着铜臭味。
    顾客对这种人,也会吃他的亏上他的当,也会让他赚到一些钱。但是,穷人永远也不会明白,他的财富是来自他的顾客,惟有顾客在的时候,他才会财源滚滚。可是,他却以为顾客是傻子,会不断地给他送钱来。然而,只有真正的傻子才以为世界上他最聪明。
    穷人经商,经营的是他的账,想的是如何自己最划算,不当一回傻子,不吃一回亏,哪怕是蝇头小利。他碗里的水,不能往外洒,他的耙子只能往里耧。以赚一把是一把的心态,把作为商人无价的东西去典当和拍卖,统统套现,然后攥得死死的,怕自己最亲近的人偷去。
    欺骗顾客一次,就等于抽自己一次血,剁自己双脚一次。本来很宽阔的经商之路,在穷人的脚下却越来越窄,最后自己只能走进死胡同。由于自己的血已经抽干,双脚已经失去,只能让死胡同把自己埋葬。
    笔者所住小区的门口,有好多江西人在做塑钢窗的生意。因为我们的小区属于新开发的小区,而且房子的阳台都没有封,所以塑钢窗的生意很好做。
    有这么一家做此生意的,姑且叫他小王吧。小王这个人能说会道,在小区里到处拉生意。有几家看他人很不错,价钱又比其他家的便宜,就让他做塑钢窗。
    按理说,小王的人手少,技术也不怎么过关,就不应该一下子揽那么多的活,但是他敢承诺,什么都敢答应。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王认为,一家只能做一次塑钢窗,不可能成为回头客。还有,人们对塑钢并不怎么了解,真假材料也认不出来。做窗户要交定金的,到时候不做也得做。
    由于小王揽的活多,自己也做不过来,于是就采用糊弄,活干得特别糙。实在做不过来,能拖就拖,反正定金在他手里,愿怎么着就怎么着。
    窗户质量过不了关,自然就少不了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小王自以为是,不但不为自己的服务质量认错,而且态度蛮横,死不认账,怎么做,做什么样都是大爷的脾气。
    每一次吵架,都有好多小区的人围观,其中不乏有要做窗户的客户。人在吵架时,什么话都会说出来,小王也一样。有人说他用假材料,他就说,我就给你用假的,怎么着?要命有一条,退钱没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小区里,人们都对小王怕而远离之。人的名树的影,小王的臭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知道他做活用假料,说话蛮不讲理,钱一到手就翻脸不认人,与无赖和诈骗犯等同。
    小王就在开始时有几家找他做,那几家也没有给他全款,而且要到法院告他。后来谁也不信他了,根本就没生意可做。无论他再怎么花言巧语,也无论他怎么保证,也没人敢找他做。就算新搬来的,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对他感兴趣,别人也会把小王的情况告诉他,叫他不要上小王的当。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做生意!穷人做生意是越做越穷,直到把自己做死。
    富人经商,他会把顾客当成上帝,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上帝和衣食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能欺骗的。他们经商也是为了赚钱,但他们希望他们的钱是顾客心甘情愿地送到自己的腰包里,自己拿着也舒舒服服。他们认为顾客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只有维护顾客的利益,自己才有利益可言。
    顾客对这种人,是心怀感恩的心情来他这里消费的,接受他们的服务是自己最大的快乐。顾客也会把他们这种快乐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让他们也来分享这种快乐。富人永远都会清醒地知道,他的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是他的顾客一笔一笔地写上去的,惟有顾客在的时候,他账户上的数字才会不断地增加。为了这个,他宁可成为傻子,傻得可爱,傻得可敬。然而,只有甘愿做傻子的人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富人经商,经营的是他的人品。他知道,连人都做不好的人,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更不用说经商了。他也知道舍与得的关系,只有能舍,才能得,付出和收获是他的手心和手背。他用自己的尊重换取顾客的信任,他用自己的信誉赢得顾客的支持,把自己看作鱼,把顾客看作水。鱼的生命与生存都离不开水,这是富人经商的第一要义。
    尊重顾客一次,就等于往自己的小舟之下注了一次水,给自己升一寸帆。本来很窄多礁的经商之航道,在富人的付出之后,就会一帆风顺,使自己的小舟变成大船,漂河过海驶入大洋,最后把自己的大船变成超级航姆,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乘风破浪。
    笔者所住小区的门口,同样有一家湖南人做塑钢窗的,姑且叫他小李吧。由于这里做这种生意的很多,竞争激烈,互相降价得厉害。其实做过此窗户的人都知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因为成本在那摆着呢。
    其他家都在偷工减料,都要定金,小李却对自己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要求,不要定金,先做窗户,客户满意后再付款。他把各种型材都摆在那里,假一赔十。
    装修的人都怕上当受骗,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是相当陌生的,而且这个行业的陷阱很多。他这里让不懂此行业的人很放心,反正做不好或者不满意也不用给钱,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就有人找他做了。
    小李的价钱虽高,但他的产品也的确很好,而且服务很到位,让客户很满意。装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大事,谁都想宁可多花一点钱也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价钱不是主要的,质量和服务才是关键。
    这样,小李做了一家之后,很多人都来找他做。他给一家做了以后,窗户有一点小毛病,客户也没放在心上,但小李还是把这点缺憾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客户,并一定要给重新做。
    客户见小李态度好,就不让他重做了,因为不是什么大毛玻而且重做的话,小李不但不赚钱,反而会赔钱的。
    小李最后还是给重新做了,一点瑕疵也没有,并且还要赔客户误工费。这件事在小区内传开了,都对小李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找他做窗户。即使小李做不过来,也一定等他做。
    我们小区内有几十栋楼,百分之七八十的窗户都是小李做的,他比任何一家赚的都多。人们都成了他的义务宣传员,让附近的小区人都找他做,他的生意相当火暴,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最后由一家小作坊变成了塑钢门窗厂。
    这就是典型的富人做生意。富人做生意,首先是把自己经营好,然后再去经营他的生意,他不但做有形的东西,更注重无形的东西。

    穷人与富人
    经营细节,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4穷人喜欢富人的样子 富人坚持穷人的生活

    穷人喜欢富人的样子
    富人坚持穷人的生活
    王永庆十六岁的时候自己开了一家米店,经营一年以后有了许多固定的客户,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王永庆用赚来的钱买来了碾米的设备,把米店扩大成了碾米厂。
    当时距王永庆碾米厂五十公尺的地方也有一家碾米厂,是一个叫福岛正夫的日本人开的,规模是王永庆碾米厂的三倍。同是经营米店,但由于台湾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日本人和台湾人的待遇相差非常悬殊。福岛正夫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都要比王永庆优越,但王永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顾虑。他不服输,他下决心要赢过福岛正夫。在条件方面差,那就在其他方面寻找反向的补偿。
    福岛正夫的碾米厂工作不到下午六点就收工,王永庆就做到晚上十点半才收工,平均每天多做四个小时,再有每天福岛正夫都要花三分钱去洗热水澡,而王永庆就在屋外的水龙头下洗冷水浴,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王永庆认为,每天省下三分钱,就相当于多卖出三斗米的利润。就靠着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王永庆碾米厂的营业额超出了福岛正夫几倍。
    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赶紧想方设法地进行弥补,王永庆是当之无愧的智者。王永庆自知在硬件上无法与福岛正夫相抗衡,但又要确保碾米厂的经济效益,所以只能在夹缝里寻求发展。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尤其是步入社会没有多久的年轻人,却远没有王永庆这么明智。他们摆出了一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架式,对谁都是一百个不服,一千个不忿。
    其实有这样一种心态未偿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服气,就会产生一种意念想去超越,但它的大前提却是在必须承认事实的基础之上。尽管你怎样不服气,都不得不承认“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在你之上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对此置之不理,盲目地瞎不服,只能说是一种穷人的行为,这样不但不会进步,而且还会在社会中撞个头破血流,最终只能使自己受穷而已。
    看清事实,正视事实,承认事实,然后寻找能让自己进步的道路,才是一个真正富人之举。像王永庆那样,每天延长工作时间,洗冷水裕这并不是王永庆心甘情愿的,他也很无奈,但为了碾米厂在将来能够扩大规模,他只好这么做。
    每天延长四个小时工作,可以多赚一些钱,洗冷水浴又可以省下三分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日久天长,就可以攒下一笔资金,用于扩建生产规模。一个企业的发展,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措。当你无力筹措足够的资金,用于大的发展时,从小处做起,充分调动手中有限的资金,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去赢得最大的利润,也就是所说的用钱去赚钱,同样可以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穷人遇到了上帝,上帝问穷人,你为什么穷?穷人说,我没有钱。上帝又问,你有钱就富有了吗?穷人说,有钱我就能变成富人。
    上帝给了穷人一百万英镑,让穷人去做富人。如果五年以后,他真的成为富人,那么再给他一百万英镑。
    穷人拿着一百万英镑,先去富人区购买了一套高级别墅,又去购买了一辆奔驰轿车并雇用了司机,又去商场购买了名牌西装内裤衬衫,又到劳务市场雇了佣人、厨师,真正地过起了富人生活,安心地等着第二个百万英镑的到来。
    两年时间,富裕的生活花光了穷人的百万英镑,没有钱再给佣人和司机开资。在佣人和司机看来,再富有的老板不给他们开工资也是穷老板,纷纷辞职不干了。没办法,穷人卖掉了奔驰车,换了一辆本田车,拿着钱又去雇些佣人和司机,为了五年后的百万英镑,他必须过着富人的生活,出入高级娱乐场所,玩着有钱人玩的东西。
    两年过去了,高昂的富人生活费又让他两手空空,最后又卖掉了别墅,住进酒店,继续过着富人的生活,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五年弹指一挥间,穷人如五年前一样出现在上帝面前。他向上帝忏悔道:“再给我一个百万英镑,我肯定会珍惜,会勤俭节约的。”
    上帝笑了,“我说过,五年以后你成了富人,我再给你百万英镑。可是你现在依然是个穷人,你让我怎么办?五年间,你没有别墅、汽车、佣人,不穿名牌衣服,不出入高级娱乐场所,你想你还是一个富人吗?”
    “当个富人有这么难吗?”穷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富人,当初我给你百万英镑,五年以后你会给我百万英镑。如果你是穷人,当初给你百万英镑,五年以后你还会向我要百万英镑。穷人总是说富人浪费,贪婪,事实上穷人比富人更浪费更贪婪!”上帝拿着他的百万英镑走了。

    穷人与富人
    经营细节,从穷人到富人的工作证
    5穷人失败后找借口 富人失败后找原因

    穷人失败后找借口
    富人失败后找原因
    王永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人,这和他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富人永远清楚的知道钱从哪里来,应该怎么用,而穷人不知道。
    穷人和富人都要花钱,但却要看把钱花在什么上,花在什么时候,怎样花?在关键的时候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才算得上会花钱。王永庆是个会花钱的人,因为会花钱,所以能用钱去赚钱。
    王永庆就是这样将手中规模较小的碾米厂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而获得超出福岛正夫几倍利润的。王永庆是利用手中有限的一切,想着法儿地去发展去壮大。
    1941年,王永庆25岁,台湾稻谷因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减。同时由于战争关系,物资极度匮乏,日本开始实施配给制度。实施配给制度以后,便要求稻米集中在一两家碾米厂加工。嘉义原有的十二家规模不同的碾米厂实施这项制度以后,仅留下了两家,王永庆和福岛正夫的碾米厂都被迫关门了。
    米店和碾米厂是王永庆十年辛辛苦苦经营的成果,关门了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种打击和伤害,但王永庆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创业的艰辛,已经使年轻的王永庆深刻地意识到:先天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好坏都不足以喜亦不足以忧,一个人要想成功,最关键的就在于自己的努力。
    这一信念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深深地影响并支配着王永庆的为人处世态度。在创建台塑集团企业的过程中,曾遭遇到种种困难,王永庆都是以这一信念勉励自己,一次一次地攻克难关,持续迈出了稳健的脚步,然后实现成功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由于碾米厂结束营业,王永庆不得不暂时离开米业,到嘉义民雄开设了砖厂。砖厂烧窑需要煤炭,可是当时由于劳动力不够,煤炭产量很少,王永庆特意跑到台北,托人求情找关系搞到了一百多吨煤炭。可当时正处在战争时期,火车车厢不足,运输相当困难。王永庆的一百多吨煤炭一时间无法运回民雄。后来想方设法好不容易运回来了,日本警察又强迫砖厂立即停工。因为砖厂用煤炭烧窑的时候,会有大量浓烟冒出,浓烟会有损稻谷,而当时正值稻子开花之时。王永庆与日本警察再三交涉,可仍旧是没有结果。
    王永庆砖厂的员工都是当地的一些渔民,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失去工作,他们一致希望砖厂开工。当时这些渔民所食用的粮食都是配给的,他们愿意主动将配给的米交给警察机关,请求警察机关停配他们应得的米量,以赔偿稻谷所受的损失,从而使砖厂正常开工。
    就这样,王永庆的砖厂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始生产。但由于煤炭的短缺,供应不上,王永庆把砖厂搬到了板桥,但砖厂在板桥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又因故倒闭了。
    王永庆苦心经营的米店和砖厂都相继关门了,王永庆开始反省自身方面的原因。
    任何人做事情,都会有失败的可能,包括穷人和富人。
    穷人做事失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借口,为自己找借口,为失败找借口。借口是很容易找到的,这些借口让穷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名正言顺地选择了放弃。
    借口是比海洛因还能让人上瘾的东西,这种东西刚用时能有镇静安神之功效,附带让人产生美好幻觉的作用。然而用久了,就有腐蚀神经和肌体的副作用,摧垮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
    一个人,可以找到很多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但这些借口也形成一个个台阶,让穷人顺着台阶自然而然地走进无法翻身的无底深渊,最终老老实实地做一辈子穷人。
    富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为自己找借口,他知道再完美的借口对他一点作用也没有。他要找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些也是一个台阶,但这些台阶会把富人送到事业的顶峰。
    在当时的乡下几乎每户家庭都要饲养一些鸡、鸭、鹅等牲畜以便换些钱补贴家用。由于当时战争的原因,粮食严重短缺,人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喂给鹅什么粮食了。一群鹅只能到外边的野地里,去吃野菜和野草。
    一般来讲,鹅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四五个月就能长到五六斤重,可是由于没有粮食喂它们,只能靠吃一些野菜和野草充饥,四五个月下来,瘦得皮包骨头,只有二斤重多一点。
    看到这些瘦鹅卖不出一个好价钱,王永庆就在心里想:“如果我能找到饲料的话,就能让它们强壮起来。”
    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王永庆发现农民在采收高丽菜的时候,把菜根和粗叶都扔在了菜园子里。王永庆雇人把那些菜根和菜叶捡回来,再从碾米厂买回来稻壳和碎米,混合起来就制成了鹅的饲料。
    接着,王永庆到处向农民收购瘦鹅,集中起来饲养。饱受饥饿折磨的瘦鹅看见食物就拼命吞食,由于它们的消化能力比较强,刚刚吃完,几个小时以后看到食物又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样周而复始,原本很瘦的鹅,经过一两个月的饲养就变得又肥又大,能达到七八斤重。
    根据饲养瘦鹅,王永庆得出这样两点启示:第一、一个人在失意时,要像瘦鹅那样能够忍受住饥饿,从而磨练自己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只要能挺过来,一有机会就要像瘦鹅一样,迅速地使自己变得强壮起来;第二、瘦鹅之所以瘦,不是它本身的原因,而是饲养者的饲养方法不当,就如同在某一行业做得不成功,不是这一行业不行,而取决于你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做一样。
    领悟到这两点以后,王永庆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他一边开砖厂,一边养鹅,为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原始资金。
    富人的性格使王永庆不拘泥于一条路上。他看见嘉义除了是稻米的集散地外,还是木材的集散地,于是王永庆开始做木材生意。可是由于缺乏经验,导致血本无归。这一时期,可算得上是他前半生最暗淡的一段日子了。不过好在有人相助,王永庆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穷人做任何事情都怕失败的,不但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恒心,做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这样的人结果肯定是必败无疑。相反,富人做事就有坚定的信念,有自己清楚的奋斗目标,即使失败也不轻言放弃,他会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追求,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惜任何代价。

 

    紧急接穷人与富人的距离0.05厘米(下)

 

责任编辑:abler
标签: 穷人 富人 距离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 发表评论须知:
  •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频道推荐

    精彩推荐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房地产业新职业:验房师 10月27日,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消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正式启动《验房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详细]

    一位职场老前辈厉害总结的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详细]

    在不冒犯对方的情况下 优雅地结束对话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正当您在会议上与某人交谈,却从中意识到对话结束了!虽然你们都还在为延续对话而做出贡献,但却只是在运…[详细]

    厘清职场4种病症,3条界线,找到职场共感 拿不出成果的职场,常常欠缺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共感”。 首先,我们将在这边一次公开,没有共感的职场中常常可以看到的4种病症…[详细]

    最新信息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职业百科:系统交付工程师
    ·职业百科:仪器仪表工程师
    ·做人做事,顺序很重要
    ·凡事提前五分钟
    ·和领导出差,该聊点啥?
    ·闹离职的员工没走,不吭声的员工突然离职
    ·李佳琦一夜赚6亿,背后的高学历团队扎心……
    ·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方式,增加工作机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职场“名媛”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会员协议 | 联系我们 | 合作代理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友情链接 | 会员价格

    版权所有 舟山爱博仁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北路100号三楼(301)
    客服:0580-2086078 电话:0580-2526078 传真:0580-226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