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渔港,沈家门凭借这一优势积极发展渔业经济。水产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船舶工业从造木船到造万吨级铁甲轮;从不计产值的年代到去年110.1亿元的辉煌纪录……60年来,沈家门街道的工业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前,国营水产一枝独秀
解放初期,沈家门只有两个水产加工企业,分别是衡昌公司和新建公司,性质为公私合营企业。1951年,国营舟山水产公司成立,合并了原先的衡昌和新建公司,成为当时整个舟山唯一一家国营企业。
“当时,水产加工能力很弱,机械化水平低,机械操作部分只有像传送带这样简单的自动生产工具。”当年在舟山水产公司负责收购工作的袁行忠老人说。袁行忠今年74岁了,但谈起当年企业的生产情况,老人还是记忆犹新。“当时的水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苦啊,大部分靠人力完成。”“一把刀,一撮盐”是当时加工方法最形象的描述,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以前,对鱼保鲜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用盐。上世纪70年代以后,水产企业开始用冰块对鱼保鲜,但受条件限制,冰块也只能是小部分生产,等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冷库出现。
1955年,舟山水产公司分离成普陀、岱山、嵊泗、象山、定海5个公司,统一由舟山专区合作总社领导。普陀公司当时称为普陀县社,负责沈家门渔港的渔产收购、加工、营销。1962年,普陀县社改用舟山水产公司的称号,人员和设备不变,其他4家公司全部停止了运作。
上世纪80年代水产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舟山,沈家门开始扶持集体和个人水产加工企业,很多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身到水产加工行业,沈家门水产加工企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86年底,沈家门水产企业达到了77家。
时任舟山水产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的葛银水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是单纯的渔业时期,渔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出海捕鱼的渔民,而到了水产加工时代,从事渔业第二生产链的人数明显增加。当时他们公司在鲁家峙的水产加工工人就有800多人,公司还在嵊泗、定海等设有加工分厂,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1998年,占地39.77公顷的沈家门海洋生物工业园区建立。“海洋生物园区的创建是沈家门工业真正起步的开始。”沈家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孙章汉说。2007年,该园区被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评为“2007年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省仅有10个加工基地获此殊荣。
近年来,沈家门街道引导企业抓科技创新、抓品牌建设,努力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目前,全区水产企业达到173家,其中水产加工企业139家,其中6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沈家门。
船舶修造从造木船到造铁船
渔港的繁荣势必要涉及到船舶修造等附属行业的发展,沈家门自然也不例外。
建国初期到90年代,沈家门船舶修造业一直都处于村办修船厂时期,荷外、鲁家峙、墩头等地共有修船厂13家。“当时的修船厂既修船也造船,不过造的都是木船。”原沈家门经贸科科长朱亚元说。
“建国初期的渔船都是木船,最多可载5人左右。”在舟山水产公司做了33年船老大,今年83岁的周瑞庆老人告诉记者,到了1956年,舟山才拥有第一艘铁皮船——“舟山1号”,排水吨位400吨。之后,沈家门的铁船才开始增多,但由于沈家门的船厂只能造木船,铁皮船全部由政府从上海、青岛、辽宁等地调拨或者由企业出资购买的。
1998年后,沈家门原先的村办修船厂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原先单一造木船的历史也随之结束,船厂开始制造自己的铁皮船。改革的浪潮先后催生出新港船厂、鲁家峙船厂、荣丰船厂、隆港船厂等一大批私营船舶修造企业。
2000年,沈家门街道瞄准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景,投入100万元对小干、马峙岛进行规划。街道办事处主任孙章汉说,在海洋生物园区起步的基础上,小干、马峙的规划开发进一步为沈家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劲,通过滩涂围垦拓展工业用地,先后引进欧华造船和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截至目前,沈家门街道共有欧华、万邦、扬帆等船舶修造企业15家。
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沈家门街道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同时也改变了原先水产加工业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使沈家门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2007年,沈家门完成工业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37.39%,成为我市首个工业产值突破70亿元的乡镇(街道)。去年,沈家门完成工业产值110.1亿元,新增上亿元企业2家,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
在大桥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沈家门人提出要做可爱的沈家门人;有了这个厚重的工业支撑,沈家门人可以自豪地说:迎大桥时代,做富裕沈家门人。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 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启首航,长度超过航母 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6日,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24116标准集装箱的“地中海泰萨”轮靠泊宁波舟…[详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一行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并召开绿色修船转型发展座谈会。中国船协…[详细]

2021浙江就业援藏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关于就业援藏的部署要求,鼓励和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来浙就业创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详细]

李克强考察宁波人才市场,最关心的是灵活就业 李克强5月24日下午考察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现场问得最多的是灵活就业。在一家信息公司摊位,他问一位应聘兼职网约送餐员的小伙子…[详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