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毕业一年求职:当年找工作时就像蒙眼的驴
2013-05-21 23:02:4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仇广宇 浏览46次
在“最难就业季”的低温春夏里,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着699万应届生的“去向”问题,但,有另一个群体的就业情况一直被人们忽略、遗忘。他们就是“后应届生”。
他们刚刚走出校园1、2年,在职场上还算新鲜人,但其中有不少已经面临着职业转型和职场困惑,在今年的就业寒风中,他们也想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职业跑道,遭遇危机,又让他们屡屡感到不安。
细究其原因,许多问题其实源自1、2年前的就业季,当时积累的矛盾,现在成了这些“后应届生”辨不清方向的理由。甚至有人把矛盾直接指向当年就业时学校、社会的“不作为”。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后应届生”的心曲。
毕业一年:找工作时就像蒙着眼睛的驴
“我有同学说,现在回想起来,应届生找工作的时候简直就像蒙眼的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小张回忆起她在应届生时候找工作的经历,这样感叹道。
小张毕业于某著名文科院校中文专业,当年由于学校公派志愿者一年,延期毕业。他们这些更改了毕业时间的学生就成了老大难。“(就业)老师倒是每天给我们发布就业信息,但是她只负责飞信“推送”。
记者问:“没有人解答疑问?”“完全没有。”
小张所在的文学院由于属于文史哲类,在就业处于“劣势”,所以这个院系反而更重视学生的就业。而相比之下,她听说在新闻专业学习的同学对就业更加摸不着头脑:“感觉学校是让我们自生自灭,完全不管。”
有了一年工作经验的小张,由于工作所在的出版社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想从文字编辑转型成策划编辑,决定跳槽。因为拥有很强策划能力,小张在这个寒冷的就业春天里迅速地找到了几家面试单位,用人单位也迅速对小张的能力表示了认可,不过小张渐渐地发现,现在的“二次择业”,更面临着不少的困惑。
“你们这种刚工作一年的人,跟应届生有什么分别?”在一次面试中,一家大型出版社的主管对小张的能力表示认可,但对于她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又产生了怀疑,犹犹豫豫不肯给准信,但又不放她走,要求她“先每周来一天”,理由是“不好进人”。
小张很不服气:“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长期工作经验?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吗?都已经面试笔试了我4、5轮,各个级别的领导都说对我满意,但依旧是这样。又不肯回绝我,也不肯放人。”
如今小张仍然奔走在重新求职的路上,她在一次就业时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去解决和面对。
转换跑道:难上加难
小周是一名街道社会工作者,也是刚刚大学毕业1年多。她喜爱自己的职业,但每天都为了柴米油盐纠结。因为待遇的问题导致生活压力实在太太,也在考虑是否要转换跑道。
小周觉得她遇到的“一次就业”和“二次就业”的问题,既有学校和社会“没说清楚”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责任也在于自己“没搞清楚自己要什么”。
“从兴趣说来,我是真的很喜欢社会工作这个行业,但好像很难养活自己。”社工的低待遇,让小周时常想到是不是要开始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比较希望工作职位稳定,这样我会发挥出全部的热情。”但是,社工专业却成了她转换跑道的限制。因为在这个工作下面积累的经验,实在难以转换到其他行业去。
在山东读大学的时候,她也参加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实习、社团活动,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些实习和就业的关系,我也从来没想过”,于是她的简历上经历丰富,但却四散开来,没有一个重点的专长。“现在想想,大部分的责任还是源于自己想得太少”。
对于学校的责任,小周认为“就业指导”应该从大一就开始做。无论是她本科的学校还是研究生的学校,都把“就业指南”,当成为大三、大四学生谋福利的必修课。没有人考虑过新生们的需求。
“我后来是很不认同这一点的。就好像你事到临头才采取措施一样,那为什么不把基础先给学生们打好,让他们早点了解实习、就业的经验,也好定下方向?”
小周最后说,看起来现在是就业寒冬,工作不好找,但其实“工作不见得是不好找,是找不到合适的。”由于此前的就业疑惑没有解决,转换跑道也成为异常痛苦的一件事。如今小周依旧做从前的工作,在犹豫中分析与反思自己、以及大环境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建议:“后应届生”找准自己的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原国家职业指导师彭和称,“后应届生”群体的存在体现了充分就业的不易。“就业不太成功的情况就叫做不充分就业。比如有些人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来找学校求助,我们绝对不能说‘你七月份走了,我八月就不管了’。能把握的地方必须把握好。”她说,就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学校的实际工作必须做扎实。
不少职场中人也表示,“后应届生”的二次就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和学校社会共同反思。“好多学校,特别是名校,都有误区。总觉得自己牌子硬,学生根本‘不愁嫁’,于是忽视了就业方面的教育。”供职于某网络媒体的彭小姐说,毕业于211工程某高校的她在毕业后换了5份工作,才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她说自己的经验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我也是工作后这两年才发现,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司不是看你的学历,而是实打实的能力,好多学校和学生一直都想不明白。”
“高校应该把精力多花在怎么教学生就业身上,而不是光想着怎么招生。”出版社员工许小姐说。她有时候看到社里的高学历人才为了户口和编制做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心也很替他们惋惜。“这些学生都很好,很优秀,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绩都很棒,但其中很多人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
责任编辑:abler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