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听说某公司有一条制度:“工资多少你来定!”作为企业的员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确定自己的工资,与工资对应的是一个量表,某一档工资对应相应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
参加锡恩公司培训时有一个案例,讲1000元秘书和5000元秘书的差别,同样发一个开会通知,1000元秘书只知道将通知写在公告栏里,结果一半人没有看到而没有到会;5000元秘书与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员电话核实,不能到会的某某因为什么原因都要问个清楚。
多年前参加过一次面试,面试官问我:“能否在1个小时之内通知1000人到会?”我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按30秒通知一个人,也只能通知120人。面试官没有告诉我答案,也因此没有录用我。此问题几年后我终于明白了:我只须用前30分钟通知30人(每分钟通知一个人),请这30位每人用后30分钟通知30人,我可以用后30分钟的前15分钟再通知15人,请这15位利用后15分钟每人再通知15人,OK,超过1000人了:
我通知的30人+这30人每人通知的30人+我再次通知的15人+这15人每人通知的15人
30+30*30+15+15*15=1170
这些CASE刚一听都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执行的。为什么不可执行?因为管理不是技术,技术必须用精确数学完成,而管理必须用模糊数学完成。许多管理咨询公司、策划公司、调研公司等等为什么失信于企业,因为这些智业为企业做咨询、策划时,都在使用精确数学,所以,80%以上的方案是不可执行的。
但这些精确数学给管理者提供了很多启示,当然也包括作为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工资多少你来定!”应该是一个定律,这个定律我称其为“付出与回报”定律。
几年前BTV曾采访一位从联想跳槽的经理,一年的时间,工资提升了30倍。当然,并不是一年中他的价值就提升了这么高,而是原公司对他的价值评估低了。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同为大学毕业生,二年后同学间的工资差距最大可以差5-10倍,五年后工资差别可能达到几十倍,而且这种差距与在校的学习成绩毫无关系。这种差距是“付出与回报”定律决定的。“付出与回报”定律是模糊数学,无法给你一个量表,但可以告诉你一个趋势:
1、你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和休息、休闲的时间之比;
2、你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和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的时间之比;
3、你每天思考工作、客户、关系、人脉的时间和思考爱情、情人、泡妞的时间之比;
4、你每天与客户、商人、有价值的关系接触的时间和陪老婆、孩子、普通朋友、玩伴的时间之比;
5、你每天在工作中和高于你的管理层接触时间和同层次同事接触的时间之比。。。。。。
其实这些时间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安排的,这个时间之比安排出来了,也就决定了你今后的工资水平。前者是分子,后者是分母,分子越大,你的工资将会越来越高。
道理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加大分母,自然要放弃生活中的许多乐趣。比如打字,是现在白领最基本的技能,许多人选择用拼音输入法,学起来简单,但输入速度很慢。我曾为公司招聘秘书,打字速度超过80字/分钟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许多其它方面很优秀的女孩子仅仅因为不会使用五笔失去了一次工作机会。她们面试时很自信,相信用拼音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我让她们试一下,用拼音输入法的几十人当中,没有一个能超过60字/分钟。
其实人与职业的关系好比驾驶员与汽车的关系。新手上路,小心翼翼还觉得手忙脚乱;几年后你的驾驶技术提高了,你完全可以驾轻就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驾驶;当你达到专业赛车手的水平,那近乎人车一体,在公路上驾驶,你完全游刃有余了。用到职位上,你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大于你所担任的职位时,你才会真正充满自信,而不是给面试官看的“伪自信”。
人生有得必有失,许多人得到了高工资,但失去了许多常人的天伦之乐;许多人尽享天伦之乐,但收入一直保持在中低水平线上,人生,自己有一个目标,看你追求什么。你尽可以在爱情和面包中做出选择,但真正兼得鱼和熊掌,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如此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