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实习不但有利就业 也有助就业者调整心态
2009-05-16 10:30:00 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信息中心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最新调查表明,面对就业压力——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更会主动自我归因
专家提醒大学生,不是最终要消灭压力,而是要学会面对压力
近日,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进行了“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两周内回收有效问卷2884份。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通过对调查的分析,这些大学生在看待就业压力来源时,更多地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而倾向于外归因的求职者,将就业压力更多地归因于父母的地位不高、学校名气不大以及用人单位的不公等外在因素。
外归因方式容易导致“怨妇”现象
“倾向于外归因的学生,容易忽略自身的实力、态度等问题。因此一旦就业不成功,又缺乏内在归因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外在的指责、抱怨特别多,并形成‘怨妇’心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分析说,“对于擅长归因内省的这部分学生而言,实习经历带来的真正优势是:第一,更加积极地面对压力;第二,更加精准地自我定位、做好职业规划;第三,建立良好的自信。这三个纬度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会不断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也相对增加,进一步有利于他们就业。”
在听到“怨妇”这个词时,一位姓谢的在校大学生对记者笑了,他说:“真是这么回事,抱怨多了可不成了‘怨妇’了。以前没太留神往这方面想。”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压力更为凸显。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大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这表明,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压力。调查还显示,因为找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事效率下降,更多学生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时,北京团市委大学中专工作部部长胡九龙说:“我认为青年人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各行各业发展不平衡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二是整个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特别是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三是来自于个人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是期望值与社会的需求不够匹配带来的压力;四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整体经济所产生的就业压力;五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实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六是我们传统的社会观念,特别是来自家庭的一些传统观念,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
学历越高,压力越大?
调查显示,不同学历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薪金期望。专科生的期望月薪基本在1000~2000元,本科生是2000~3000元,硕士生是3000~5000元,博士生是5000元以上。经过对调查结果分析,高期待值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情绪、生理和行为方面的压力体验。他们在情绪上表现出忧心忡忡、容易悲观,在生理上表现为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在行为上表现为生活规律紊乱、效率低下等。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学历越高,就业面越宽,优势越明显。但此次调查却发现,学历越高的人,实际上是压力越大的。高学历的人视野比较宽,但是如果定位变窄,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了。
“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之所以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熊汉忠博士说,“一方面,可能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跟风考研,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硕士生就业的高不成低不就心态有关,从而增加了硕士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感。”
参加此次调查的还有几十位博士生,调查显示:他们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也显著大于其他人群。“博士生在知识储备以及实际技能等方面虽然较强,但心理承受力方面也仍然存在着脆弱之处,尤其需要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训练和能力。”熊汉忠博士说。
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有三个突出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降低:
一是社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的矛盾。以软件毕业生为例,北京的人才缺口比较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因为毕业生到岗位上无法完成工作,企业还得教他,企业不愿意要。企业就是企业,企业要挣钱、盈利,如果企业培养过的人工作二三年就跳槽,对企业是很大的损失。
第二是观念不适应。现在基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需求人才是迫切的,但是去的学生并不多。比如会计专业每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就业率不高,因为这部分需求大量来自小型的企事业单位,学生不想去。又比如像机械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每年是毕业生人数的几倍,按理说应该很好就业,但是因为都在基层第一线,要到车间、第一线去工作,学生不想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观念、成长问题上还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第三,职业素养不适应。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责任心,学生往往把工作当成写作业,这样就有问题了。有一个真人真事:一群大学生去面试,坐在一排靠椅上,有的半躺,有的半靠,HR因为这些姿势就根本不会接收这样的学生了。这些小动作能体现基本素养的问题。
不是消灭压力,而是要面对
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呢?有关专家学者就此问题提醒大学生:
“不是最终要消灭压力,而是学会面对压力。压力有时是好事,它可以转化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注意,如果压力超过一个人的承受限度,反而会降低效率。”熊汉忠博士对大学生说,“要调整就业心态,正视就业压力,因为压力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要夸大,也没必要漠视它;要做好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职业,有比较好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压力感明显小;降低就业期望值,着眼长远发展;增加实践机会,提前演习就业。在应对就业压力时一般有两种影响模式,一个是消灭模式,另外一个是积极模式。如果养成特别好的积极模式,自我的潜力发挥就特别好。怨外不如求内,挖掘自身潜力,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提高就业。”
任占忠主任则从大学生在校生活的角度提醒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尽量早一点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不断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逐步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接触这方面的人员,毕业的时候怎么会找不到工作?目标是聚光镜——集中精力;目标是北极星——指示方向;目标是动力源——内在追求;目标是阳光,有目标才有意义。 有了目标,就有了一种谁都赶不走的动力。”
“温家宝总理曾说,‘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胡九龙部长鼓励学生们面对就业压力一定有信心,他说:“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坚持、完善、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都坚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在与社会的不断的对话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wangling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