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前不久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最佳时间是毕业前一年到半年之间。而调查同时发现,2007届的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官方数据为70%)大大低于半年后的就业率87.5%。
报告是根据对所有被调查者开始求职时间与最终求职成功的关系的分析,得到“最佳求职时间”的。而对大学生毕业半年(甚至一年)之后的求职情况进行统计,则是国外统计大学生就业的惯常做法。
以上两个结果放在一起,颇有意味。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道选择题——你是提前求职时间,增大在毕业前求职成功的成功率,还是把自己的求职时间延长到毕业之后半年、一年?
很多学生也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因为这既合乎毕业即工作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可避免毕业后为择业而继续啃老的尴尬,同时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创造更宽裕的求职空间,减少择业与上课的冲突,不要在毕业那年安排过多的课程,不要提过高的毕业设计要求,让他们早一点去找工作。事实上,虽然现在刚刚10月,将于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已经开始择业。
对于学生这样的要求,当下的学校显然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因为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每所学校毕业生毕业时落实工作的情况(所谓当期就业率),是衡量这所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学校也正愁着如何提高当期就业率呢。
可是,学生的选择以及学校的选择,却只看到了就业率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作为一名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育要求的另一面。
让学生提前去找工作,由此在大学毕业那年少安排课程,提很低的课程要求(包括上课纪律与考试要求),将其变为“就业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够完全符合要求吗?如果这样做不影响教育质量,那么为何不把大学本科变为三年,高职变为两年,这样,学生既可以节省一年的学费,也有一年时间投入找工作?据笔者所知,诸多高校,无论是985、211,还是一般本科,努力“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就业,压缩的几乎都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而这正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从以上的调查中,我更看重另一个调查结果,即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意味着两点,其一,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焦虑于在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毕业半年到一年中,随着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加深,并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找到工作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早找到工作来说,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而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用——目前高校提供的教育是否有价值是另一回事;其二,教育管理部门完全没必要紧盯大学的当期就业率,这个当期就业率与半年后的就业率相差太大,而半年时间,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来说,就那么紧迫吗?如果学校能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也许毕业半年之后的就业率会更高,毕业生的发展后劲会更足。
相对来说,教育部门与学校的焦虑,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大学生乐于选择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把求职时间延后,可学校依旧处于当期就业率的焦虑,想办法把学生赶出去求职,忽略完整的教育,学生也就难有更好的选择。而且,这还会在用人单位中产生连带反应,一再提前招聘会时间。
把就业的目光投向毕业半年、一年之后,这不但有利于大学按照自己的教育要求办学,摆脱就业导向对教育教学活动功利化与技能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摆脱浮躁的求学心理——有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就业压力感,而有的大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投入择业了,还有不少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业规划,完全围绕求职展开,参加什么培训,考什么证书,进行何种实习,等等。
为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取消统计当期就业率,而采取委托中介机构统计毕业半年、一年就业情况,来评价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这样更能真实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避免高校为提高当期就业率采取扣押学生毕业证、虚报数字等行为,也给大学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大学教育严重缩水。
如何应对面试官3秒或者30秒浏览简历的原则 “我一看你的简历,就觉得你输了!”前阵子,朋友欧阳成功转正了一家上市公司,按照惯例请了一伙人吃饭庆祝,大家都夸她说:真给…[详细]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房地产业新职业:验房师 10月27日,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消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正式启动《验房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详细]
一位职场老前辈厉害总结的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详细]
在不冒犯对方的情况下 优雅地结束对话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正当您在会议上与某人交谈,却从中意识到对话结束了!虽然你们都还在为延续对话而做出贡献,但却只是在运…[详细]
如何应对面试官3秒或者30秒浏览简历的原则“我一看你的简历,就觉得你输了!”前阵子,朋友欧阳成功转正了一家上市公司,按照惯例请了一伙人吃饭庆祝,大家都夸她说:真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