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陀区各级就业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政府关于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岗位、保民生、促就业,不断为用工单位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保持了我区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2009年普陀区就业工作可圈可点、效果明显。
一是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普陀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再就业工作,并及时调整了普陀区促进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研究出台了《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实施意见》。普陀区就业管理处通过调研分析,在年初完成了《金融危机下普陀区的就业形势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为应对危机、稳定就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举办定期现场交流洽谈会,为招聘单位求职人员搭建平台。从2009年1月份开始,我区定于每月15日定期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一次人才劳动力交流、洽谈会,开创了我市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先河。全年成功举办定期现场招聘会12场,共有845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940个,进场求职人员15690名,有9030人填写了求职登记表,3411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初步意向。
三是创办我市首张就业手机报,开拓就业服务崭新媒介。《普陀就业手机报》利用“现代第五媒体”,每周定期发布最新用工信息,让求职人员随时、随地、随身免费获取最新的就业岗位信息。全年发布用工信息50期,531家招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130个,有10696人订阅了就业手机报,1415名区内外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手机报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四是创建信息网络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便捷的“资讯”。 区就业管理服务处多渠道、多载体广泛发布岗位信息,增加信息流量,提高交流频率和密度。区公共职介窗口大力开发各类就业岗位,与区内外5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用工信息档案,并与其中200余家单位保持经常的业务联系,收集的各类用工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邮政广告、报纸、电台、图文电视等多种方式,向全区12个乡镇街道和城区内22个社区居委会及驻军每周发布一期用工信息。区人力资源市场内每日不间断地滚动播放区内外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
五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陀区通过采用“一考、二搭、三安、四见”的办法保证了全年大学生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一考”即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岗位招考一批。“二搭”即通过就业服务渠道搭建企业和大学生信息互通的平台,企业招聘一批。“三安”即通过开发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四见”即推出15家单位、150个岗位见习一批。鼓励暂时还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通过见习锻炼自我,需找就业机会。在见习期间,区政府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给予见习补贴。2009年到档的1602名大学生(其中回原籍1467人)已有1410人有了比较稳定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88%。
2009年全区累计新增就业7089人,其中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569人,渔农村转移就业3520人,新培育就业带头人11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3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8人。新增充分就业社区5个,其中城镇2个(东港莲安、中昌社区);渔农村3个(沈家门街道平阳社区、桃花镇塔湾社区、六横镇平蛟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4325个,办理求职登记20957人次,进行职业指导14201人,介绍成功6176人次,介绍成功率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