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啃老”是一种作茧自缚
2014-03-31 16:00:40 来源:中工网 作者:房清江 浏览46次
啃老族”一词,最早源自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指年龄在23-30岁之间,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孩子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子”。可这些年,“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毕业生却多了起来。记者从宁波市总工会了解到:到2013年末,宁波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92万人,同比减少15.65%。大专及以上学历失业人员占总数的18.49%,比上年同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
大学毕业生宅家啃老现象由来已久,而且差不多我们身边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啃老久了,都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懒惰依赖、意志消沉的代名词,作为普遍现象反映出来的并不只是个别大学生和个别家庭的问题,而是教育方式乃至文化理念上表现出来的基因劣莠。
“啃老族”一词,最早源自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指年龄在23-30岁之间,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但是,就普遍程度来看,这类群体的比例,东方国家要大于西方国家。
之所以会如此,大抵因为在固有文化传统中,家庭从来都是“依赖”的代名词。“啃老族”存在的前提,首先是“有老所啃”,如大多数是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更关键是,作为父母对来自孩子的依赖认为理所当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特别是财富是完全性的代际传递的。正因为如此,子女啃起来也心安理得。
“啃老族”很大程度反映出,孩子在家庭文化中人格独立与能力独立成长基因的双重缺失,孩子长大,身体变成成人、知识积累甚至技能超越常人,而精神层面却还停留在“小孩子”层面上,适应能力差、刚性与韧性缺失,“软件”无法驾驭“硬件”。父母也习惯孩子依赖,自然而然在家庭教育方面,走上了溺爱包办的路径。至于独立能力的培养,小到家务活、稍有危险的活动,都被父母做了或是禁止了。只是,父母包办不了孩子的所有,孩子长大的路最终都由孩子去走。“啃老族”的出现证明,当孩子大学毕业,开始走自己的路,父母包办便失灵了,面临种种困境变得不适应,只得躲在家里寻求庇护。对此,遗憾的是很多的父母都狠不起来,反而象抱窝的母鸡一样,还抱在怀里不放。
不能不说,“宅家啃老”是一种作茧自缚。对待大学生宅家啃老,一方面需要加强引导,鼓励大学生们克服茫然无措、萎靡畏缩、好高骛远的心态,勇敢地走出去,在实践中找出路、树自信;另一方面,更需要做父母的转变理念与教育方式,给孩子的精神“补钙”,培养他们独立、踏实的品质,锻炼他们适应环境、吃苦耐劳的能力,让其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无形的给予比有形的包办更具价值。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